时隔半年,任晋生“鼓捣”的百家汇初具规模,任晋生在日前举办的企业家年会上透露,“百家汇”已经汇入40家研发机构,并预计今年底发展到50家。
当前研发的差距与难点
任晋生用三组数据直指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与全球的差距。首先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投入方面,美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2年投入318亿美元,2013年的投入也超过300亿美元,反观国内,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专项投入不足100亿元。再看企业投入,全球处方药50强企业2013年总收入5930亿美元,研发投入1077亿美元。回到国内,中国100强制药企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研发投入不足80亿元。再看研发产出,美国FDA2012年批准新化合物39个,2013年批准27个。中国CFDA过去13年来共批准28个(中国原创仅15个),差距大不大?相当大!
任晋生进一步总结了当前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难点:1.投入严重不足;2.资本过分的逐利性导致全行业吸引风投的能力弱;3.原创项目和团队缺乏;4.研发组织形式、理念、战略、以及资本连接渠道等沿用传统模式;5.CFDA的审评能力与流程未能匹配创新药研发。
正在发生的改变
“在过去的研发当中,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训?”任晋生说,在研发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首先都会提出创新和仿制并举,然后建立和加强自己的研发部门并引进优秀人才,给予研发部门年度预算及资金支持,鼓励研发人员提出项目,也寻求引进外部项目,申请有关专利及适当保密手段防治竞争者进入,再然后,研发成果立足于内部商业化。
这个传统的研发模式要不要革新?要不要颠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向外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正如日前在博鳌闭幕的“西普会”上的主题一样——直面商业革命,一股基于互联化、大数据、智能化引发的、强烈的商业革命浪潮正在逼近,甚或已经席卷我们这个产业。任晋生说,跨国公司正在推动大规模业务外包,并整单位裁剪研发中心及人员,同时,广泛采用更先进的筛选技术和手段。更广泛、更深入、更丰富多彩的研发联盟和合作模式正在大量涌现,还有基于基因技术的个性化治疗发展趋势等正在激荡传统的研发界。
换一种模式试试。
“在研发方面要换一种模式,所以我们提出了创新药物百家汇的构想,就是建立一个通用的技术平台,降低固定资产的重复投资,降低创业的门槛。”任晋生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汇集一百家优秀的生命科技创业公司,我们要投资他们,帮助他们成功。我们与股东共同筹建风险投资基金,同时与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人共同评价项目,共同投资决策,共同帮助创业公司,并与境外机构合资合作,致力于原创性项目与中国低成本研发优势的有机结合。
这事实上是在构建一个创新的生态链平台,让创业者、投资者、外包服务商、创业服务者、学术指导和支持者、以及平台的协调者平等共存,有组织创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偶遇机会。
通过百家汇半年的尝试,任晋生还得出2条延伸性的思考,一是未来的创新药没有国界,未来创新药的成功,可能几个科研团队、一批临床专家、几个风投机构富有成效的有机合作,与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有不同的主体,专利不再是保护自己使用,而是在开放中体现价值。二是在于创新药项目的数量和成功率可能得到较大提升,任何一个中国公司投资2、3个创新项目就能获得成功一定是小概率事件,而把投资项目扩大到几十个才有可能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所以我们创新药的研发,还需要科学的态度,需要不怕失败的精神,或许还需要换一个模式试一下。
来源:数据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