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消息,为逐步掌握中药材流通数据信息,引导中药材种植与销售,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部于2012年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并连续发布年度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2013年,在以往统计的基础上,商务部进一步扩大了数据采集范围,优化了统计方式。现将2013年全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重点品种市场流通情况
纳入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的29种中药材的相关流通信息,来源于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名单附后)。为方便分析,现将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
(一)根茎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22种根茎类药材分别为:人参、三七、川芎、大黄、山药、太子参、元胡、丹参、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黄、当归、麦冬、牡丹皮、附子、厚朴、党参、黄连、黄芪、黄芩。
人参和三七依然是根茎类药材的代表,其价格涨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材价格波动情况。2013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人参约1.6万吨,市场存量约1456.1吨,市场平均价格671.1元/公斤,同比上涨46.7%,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三七约1.2万吨,市场存量约1787.5吨,其中剪口三七市场平均价格为624.5元/公斤,同比下降25.7%。
(二)花类药材
金银花是唯一纳入统计的花类中药材,价格呈现稳定态势。据统计,2013年金银花全国种植面积约36万亩,产量约2.6万吨。通过全国中药材市场销售约3105.1吨,市场存量约952.7吨,平均价格115.0元/公斤,同比上涨19.6%。除金银花外,市场还大量流通着山银花。国家药典规定: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金银花与山银花外形酷似,但化学成分有显着不同。山银花的花期更长,产量更高,价格明显低于金银花,因此市面上存在大量金银花、山银花混淆或者恶意添加现象。
(三)果实类药材。纳入统计的共有4种果实类药材,分别为枸杞、水飞蓟、连翘和山茱萸。其中枸杞主要种植于宁夏和新疆,产量相对稳定,价格变化不大。2013年宁夏枸杞中药材市场的销售量约9030.5吨,价格为45.1元/公斤,较上年下跌5.3%。水飞蓟通过药材市场的销售量为3230.8吨,平均价格为12.5元/公斤,较上年下跌51.2%。水飞蓟近年来国内外需求增长都比较快,尤其是国外市场对水飞蓟提取物的需求增长较快,未来预计水飞蓟价格会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连翘和山茱萸都属于半野生药材,2013年中药材市场的销量分别为2898.7吨和4237.2吨。连翘2013年平均价格为46.55元/公斤,同比上涨28.9%,山茱萸价格约35元/公斤,同比上涨约14.9%。这两种药材供需相对稳定。
(四)菌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菌类药材只有茯苓。茯苓是药食两用类药材,全国产量约为5.1万吨。全国中药材市场共销售茯苓约5426.4吨,其中白丁4374吨,价格为20.3元/公斤,同比下跌4.9%;统片1052.4吨,价格为18.7元/公斤,同比下降5.9%。茯苓最近几年供求平稳,价格基本稳定。今年安徽等地由于干旱产量略有下降,但是云南等地有增产迹象,总体来看,产销基本平稳。(五)动物类药材。
纳入统计的动物类药材是鹿茸,包括梅花鹿、新西兰鹿和马鹿3种,其中以梅花鹿鹿茸价格最贵。2013年,梅花鹿鹿茸平均价格为5464.7元/公斤,同比下跌11.1%;马鹿鹿茸平均价格为1600元/公斤,同比下跌24.4%;新西兰鹿平均价格为1275元/公斤,价格呈现下跌态势。近几年,鹿养殖户扩产较多,尤其是新西兰鹿和马鹿的存栏量不断增加,鹿茸产量逐年提高,但品质又不及梅花鹿鹿茸。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新西兰鹿和马鹿鹿茸的后市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二、中药材重点品种价格波动情况
(一)价格持续上涨品种。
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2013年中药材市场中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的有9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人参、当归、附子等根茎类药材。这些品种产地集中,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人参价格涨幅较大是因为其被列为新资源食品,市场需求有较大增加,而人参种植周期为6年,短期内难以实现增种扩产,且政府在种参林地审批上趋于严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参的产量。
(二)价格持续下跌品种。
价格同比跌幅的有11种,跌幅较大的分别为:三七、太子参、丹参、黄芩、水飞蓟。
与人参产业发展不同,三七的种植基地不需要经过政府严格审批,药农扩种相对容易,且三七的种植周期为三年,扩种相对容易。三七价格连续三年上涨,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主产地文山州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快速扩张的种植面积致使产量明显超过需求,市场下行周期已经来临。2013年,三七价格同比下降,其中剪口三七降幅为25.7%,120头三七降幅为51.0%。随着产新期到来,预计三七供应量还将持续增多,后市价格将持续下降。太子参的情况与三七类似,目前价格已经跌为2011年的20%,但是依然没有跌到谷底,预计后市价格会继续下跌。
黄芩也属于同样的情况,黄芩属于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河北承德和内蒙古赤峰,由于适应性强,北方地区都可以种植。受2012年价格上涨的影响,2013年主产地都增加了种植面积,其中山西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承德新增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扩种自然带来产量的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大幅下降。2013年产地价格已由2012年的33元/公斤下降到15.7元/公斤。预计2014年黄芩的种植面积会相应减少,价格有可能回归合理。
(三)价格基本持平品种。
山药、枸杞、厚朴、茯苓、地黄等药材价格涨跌幅都在5%左右,维持相对平稳状态。这些药材基本上以种植为主,比如山药和枸杞,食品应用量要超过药用量,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厚朴属于林地经济作物,可以参照市场行情进行收获采伐,价格市场波动相对较小。
三、2013年中药材流通特点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量开始出现下降。
上世纪九十年后期,经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保留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中,已有西安万寿路中药材市场、兰州黄河中药材市场、云南昆明菊花园中药材市场等呈现萎缩态势。纳入统计的29个大宗中药材品种中,有18个品种在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易量呈现大幅下滑现象。
(二)产地与医药企业对接成新趋势。近几年,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对下游医药企业影响很大。不少医药企业为了应对药材原料价格的波动,纷纷在道地产区自建基地或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种植大户开展订单生产,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延伸到上游产业链。产地与药企对接模式既保证产品供应,又弥补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仍未改变。
目前我国中药材流通整体上仍为落后的农贸集市交易形式,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是我国流通领域现代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包装、仓储与养护、物流等流通环节的落后状况尤为突出,已影响到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材质量,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
来源: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