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界和投资界关注的重点,核心原因在于患病人群多、市场容量大、出现重磅产品频率高。根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美国目前有超过2900万糖尿病患者;而在国内,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人糖尿病总数已达920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位居全球各个国家之首。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制药厂商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自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发现胰岛素,开创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以来,全球糖尿病治疗药物行业历经9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笔者认为全球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发期(1920~1980),此阶段药品种类少,但有效改善了此前糖尿病患者缺乏药物治疗的局面;爆发增长期(1980~2000),此阶段各类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临床用药选择;发展成熟期(2000至今),该阶段主要研发治疗效果更优而副作用更低的药品。
在这三个阶段的进展中,陆续出现了二甲双胍(双胍类)、格列美脲(磺脲类)、阿卡波糖(α糖苷酶抑制剂)、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西他列汀(DPP-4抑制剂)、各类胰岛素等重磅经典药品。下一阶段,糖尿病治疗药物领域又有哪些新的大品种会诞生呢?
从目前的研发现状来看,GLP-1与SGLT-2两类药物毫无疑问最为吸引眼球,下面简述这两类药品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品情况。
GLP-1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已发现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最强的肠肽类激素,它通过与GLP-1受体(GLP-1R)结合发挥作用。GLP-1结合GLP-1R后,激活细胞膜内环腺苷酸(cAMP)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胰岛成熟β细胞的GLP-1受体偶联Gs,活化腺苷酰环化酶,产生cAMP,后者与葡萄糖协同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刺激胰岛素基因转录和胰岛素原生物合成,可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胰岛素依赖性糖原合成,降低餐后血糖浓度;通过激活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APK通道,调节凋亡前蛋白及诱导抗凋亡蛋白Bcl-2与Bcl-xL的表达,以减缓β细胞凋亡,增进其再生,促使胰岛β细胞分化并增殖。GLP-1代表药品如下:
SGLT-2
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是最近新发现的糖尿病治疗新靶点,其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再吸收,且不依赖于β细胞的功能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其效果也不会随着β细胞功能的衰竭或严重胰岛素抵抗而下降,不会产生传统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代表药品如下:
来源:E药脸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