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5个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
终止5个研发项目
公告显示,为合理配置研发资源、聚焦优势研发项目,上海医药基于对研发项目未来市场价值、业务协同以及后续开发投入等因素的综合评估,决定终止 I020、B006、B007(非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I008 以及 BCD-100(宫颈癌适应症)这五个研发项目(以下简称“上述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
资料显示,I020 是选择性抑制剂,具有抗肿瘤作用,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处于 I 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约4145.07万元。
B006是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目前处于 I 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约4422.53万元。
B007是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 CD20 阳性的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天疱疮以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本次终止非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该适应症下B007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约5040.03万元。
I008是由中药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通过提纯、加工、化学结构修饰改造而获得的专利化合物,拟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处于 II 期临床试验结束阶段,累计研发投入约6218.75万元。I008-A 项目艾滋慢性异常免疫激活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仍正常进行中。
BCD-100是重组人抗 PD-1 单克隆抗体,拟用于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宫颈癌适应症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收尾阶段,本次拟终止该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截至目前该适应症累计研发投入约5900.80万元。
以上5个研发项目,截至目前累计研发投入约2.57亿元,而随着项目被终止,也意味着这些投入打了水漂。公告称,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上述研发项目的研发投入已全部费用化并计入相应会计期间损益。本次终止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事项,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此前已有项目被终止
事实上,这并非今年内上海医药首次终止研发项目。
今年5月,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I010项目、B002项目以及B003 项目三个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公告显示,I010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约4759.90 万元;B002 是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 HER2 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以及新辅助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约13279.03 万元;B003 是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偶联制品,拟用于 HER2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约14135.93 万元。以上3个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3.22亿元。
今年6月,上海医药再度发布公告,决定终止B001、B001-A、I022(联合用药、乳腺癌一线治疗)以及 I022-K四个研发项目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开发。公告显示,B001 是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 CD20 阳性的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约6466.68 万元;B001-A 项目是与 B001 完全相同的新型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拟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S)的治疗,未开展临床,累计研发投入约593.46万元;I022 是化药 1 类小分子创新药,拟终止针对乳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临床开发,针对该适应症累计研发投入约699.37 万元;I022-K 是化药 1 类小分子创新药,拟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累计研发投入约3699.90 万元。以上4个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1.15亿元。
据统计,以上三次公告终止项目累计造成损失约6.94亿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终止的12个项目中,有7个为单抗项目,这也一定程度反应了目前国内单抗赛道的竞争激烈。
上海医药2024年上半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总收入1394.13亿元,同比增长5.14%;归母净利润29.42亿元,同比增长12.72%;扣非净利润27.05亿元,同比增长23.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5亿元,同比下降6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