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6月12日),CRO板块久违地迎来了全线翻红,其中,药明系港股涨超10%,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等股价也均涨超5%。CRO企业整体上扬的背后是日前涉及药明系、华大基因等企业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H.R.8333提案在纳入NDAA(《2025国防授权法案》)立法过程中受阻。
对此,药明康德方面回应称,关于将《生物安全法案》加入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修正案未能获得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的批准,因此《生物安全法案》目前不会进入众议院的2025国防授权法案的立法议程,其后续立法路径仍有待明确,公司将继续密切观察相关的立法进展。
华大基因方面则表示,公司不能判断后续法案是否会有新的进展,该法案对公司影响有限,这个法案本身主要是针对的相关涉及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一些主体,公司在美开展的业务完全遵循相关规定,也未在美国运营临床实验室。
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曾投票通过向参议院报告一项修订后的法案草案S.3558(亦被称为《生物安全法》草案)。5月,美国众议院委员会又投票通过了修订版《生物安全法》草案,该法案草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与华大集团、药明康德及其他部分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业务往来。在彼时众议院的投票中,该法案以压倒性的多数票获通过。总体而言,《生物安全法案》草案旨在迫使美国制药和医疗保健企业减少对中国研究和制造的依赖,以确保美国在生物科学领域保持优势。
按照美国立法相关流程,《生物安全法案》草案正式成为法律前,需要经过参议院、众议院各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两院通过的版本协调一致,最终递交美国总统签署。但援引财联社的报道,一则对于《生物安全法案》在美国会快速推进的可能性大幅降低的说法在业内广泛流传——“(美国国会)7月工作重点在NDAA推进,8月议会休会,10月全月直到11月12日前因为大选都是地方工作周,不会安排全体会议,11月5日开始总统大选,之后是国会换届。按照规则换届之后提案进度归零,需要重新立法。”按照上述说法,《生物安全法案》在此次试图搭NDAA法案“便车”失败后,在两院的推进或也被延宕,今年走完流程获得签署生效的可能性被大幅降低。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称,立法虽然暂时遭遇了技术性流产,后续却仍可能重新推进,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现阶段对于药明系等企业而言,有了一定的喘息空间。
以药明康德为例,作为一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均设有运营基地的全球公司,药明康德财报显示,美国客户收入占整体收入64.8%,药明生物北美市场营收占整体的47.4%。此前美国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要将这些服务切换到其他公司,需要长达6年时间;另有30%的受访者称,如果要将药物生产转向其他公司,需要长达8年的时间。
美国方面对药明的“重点关注“也为其带来了实打实的负面影响,资本二级市场上,其股价一直跌跌不休,在更直观的业绩上,今年第一季度,药明康德营业收入79.82亿元,同比下降10.95%,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收入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19.42亿元,同比下降10.42%。与此同时,药明康德也在同步调整海外业务,5月,有报道称,药明康德正在削减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若干岗位,并暂停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生产基地建设。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