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美格鲁肽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已新鲜出炉,毫无悬念,这款“超级网红”的业绩依然延续了继续上扬的态势,在短期内,很难有同类产品能实现超越。
减重产品业绩翻倍增长
日前,诺和诺德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总营收653.49亿丹麦克朗(以最新汇率计,约94.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营业利润为318.46亿丹麦克朗(约4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糖尿病业务和肥胖护理业务无疑成为了诺和诺德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领域巨头,诺和诺德的肥胖护理业务也增速迅猛,在2024年第一季度,该业务版块收入达110.35亿丹麦克朗(约15.93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且占据了超85%的市场份额,妥妥的大佬地位。
具体到产品上来看,GLP-1类产品司美格鲁肽系列自然功不可没,根据诺和诺德季度报,其皮下注射制剂Ozempic(用于降糖)实现营收278.10亿丹麦克朗(约合40.16亿美元),同比增长43%。口服片剂Rybelsus(用于降糖)销售额达50.13亿丹麦克朗(约合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减重产品Wegovy销售业绩达93.77亿丹麦克朗(约合1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这也意味着该三款产品在第一季度就为诺和诺德贡献了422亿丹麦克朗的销售业绩(以最新汇率计,约合60.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9.20亿元),占据总营收的超50%。
而在去年,以上三款产品合计在2023年一年的时间里为诺和诺德贡献了1458.11亿丹麦克朗(以最新汇率计,约合210.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19亿元),司美格鲁肽正式迈入了“200亿元重磅炸弹俱乐部”。同时,在去年的全球畅销药TOP10名单中,司美格鲁肽的销售业绩仅次于大卖250.11亿美元的“新晋药王”K药,位列第二。业内大胆预估,以目前的增长态势,司美格鲁肽极有可能在2024年超越K药,夺取“药王”之位。
减肥适应症有望今年在华获批
曾因马斯克的亲测推荐,司美格鲁肽成为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司美格鲁肽,其的一颦一动都备受业内关注,以2024年最近的动态为例:
2024年1月,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目前,该剂型用于减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多家医院开展。另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诺和诺德季度报披露,Rybelsus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区的销售收入为0.55亿丹麦克朗(以最新汇率计,约合793.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723.72万人民币),另诺和诺德预计,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的适应症也有望于今年在中国上市,该适应症在2023年6月提交了上市申请。
2024年3月,诺和诺德公布了司美格鲁肽FLOW临床3期试验的主要结果。分析显示,1.0 mg司美格鲁肽可使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CKD)患者发生肾病相关事件风险降低24%。根据新闻稿,大约有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带有CKD,而司美格鲁肽具潜力成为这类患者的首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疗法。
同月,美国FDA又批准了Wegovy的新适应症,用于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或超重的成人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成为了首个被批准用于帮助预防有心血管疾病并且肥胖或超重成人生命威胁性心血管事件的减重药物。
不过,司美格鲁肽也并不是完全高枕无忧,其竞争对手们也在“磨刀霍霍”,尤其是在现今火热的“减肥圈”,司美格鲁肽并不是“孤品”。
在全球范围市场,礼来的GLP-1R/GIPR双重激动剂Tirzepatide(替尔泊肽)是司美格鲁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2023年11月,Tirzepatide用于减重的适应症也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2023年8月,Tirzepatide用于减重的适应症也在华申报上市。
此外,在中国市场,也有两款备受关注的减重药物获批,即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同时,国内还有多家药企在布局GLP-1R靶点药物用于减重。2024年1月,信达生物宣布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受试者中的首个III期临床研究(GLORY-1)达成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这也意味着该产品的三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官网信息显示,信达生物已提交了玛仕度肽的上市申请并已获得受理,如若玛仕度肽上市成功,其将成为首个国产减重的GCGR/GLP-1R双靶点创新药。
产品密集涌入的背后是减重市场的不断扩容,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可能达到770亿美元,比最初的预测高出200多亿美元。中国市场方面,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20)》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业内预计,在创新药物的带动下,到2025年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元,并将保持高速增长至2030年的149亿元。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