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出一则价格整改通知,对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的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进行了价格整改。
通知显示,根据国家医保局《关于核查处置2022年7月短缺药品异常价格和配送情况的函》及安徽省医保局《关于2022年7月短缺药品异常价格核查处置情况的报告》要求,对美大康华康生产的“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100ml:5mg)”进行价格整改,统一以“1586元/瓶”作为省级采购限价,并要求相关企业在整改后须保障供应、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目前仅有一家企业在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是一款肿瘤用药,可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和各种急性白血病,也被称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目前,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用药,根据今年2月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公布的官网价格显示,美大康华康药业的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在该省的中标价格是1380元一瓶。
据了解,作为一款短缺药,在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的价格相较于现在低了数十倍。以2017年其在四川的挂网价格为例,仅为39.28元,2019年首次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一路走高,在需求勐增的同时,生产企业却在不断减少。
根据健识局的报道,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之所以一直短缺,主要是因为原料药米托蒽醌的供应长期不稳定。原料的短缺必然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也直接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即使国家相关部委机构曾将盐酸米托恩醌原料药的进口税率直降为零,但并未恢复企业的信心,原本国内相关注射剂有16款产品,但到2019年时就有不少已停产,四川升和、山东罗欣两家企业相关产品已停产两三年之久。目前,全国仅有美大康华康一家企业生产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根据药渡数据库显示,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在2021年的销售业绩为397万元。
2020年12月,米托蒽醌注射剂与甲氨蝶呤、垂体后叶注射液、苄星青霉素、新斯的明、硫代硫酸钠等被国家卫健委列入短缺药品清单。而在这之前,国家卫健委等多部委印发的《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对于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主报价、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主采购。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叠加,以及独家生产的“硬气”,给了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涨价“以缺逼涨”的“底气”,以河北省的挂网价计,较于五年前的四川挂网价,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已涨了超34倍,而此次在安徽省的限价,则在河北省基础上还高了206元,而也正是这涨价趋势的“任性”引来了国家医保局和省级层面医保局的注意和监测。
价格异常监督已常态化
事实上,盐酸米托蒽醌氯化钠注射液被监测和限价并不是个例。为了维稳药品价格,调节供需,国家相关部委机构对于药品和器械的价格监测已处于常态化。
2019年12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价格供应异常变动监测预警机制,要求通过函询约谈等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在《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对于短缺药品清单、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中药品的价格异常情况,国家将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价格常态化监管,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分类妥善处理药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
仅仅是在今年,就有包括辽宁、湖南、吉林等地不断有药品、医用耗材、试剂产品被监测系统上报或者被投诉举报存在价格异常,甚至面临撤网危机。
本月,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9月药品价格和供应异常药品调查的通知显示,2022年9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医疗机构及监测点上报的药品价格和供应异常的信息有14条,通过核实,发现有5个药品需要进一步调查。具体包括尼莫地平片、呋塞米片、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甲泼尼龙片。
在更早的7月,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曾发布《关于约谈短缺药品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异常高价交易供应企业的通知》显示,根据国家短缺药品、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下称“短缺易短缺药品”)价格和供应监测情况,18个企业的19个药品存在异常高价交易。
对于涨价理由不合理、不充分的情况,按照国家医保局曾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政策,如经营者自愿将价格调整到合理区间,应向医疗保障部门提交书面承诺函,并在承诺时间内调整到位;如拒不调整,可视情节采取提醒告诫、发布警示信息、降低信用评价、暂停挂网等措施。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