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对于整个中药行业而言,过得并不舒坦。以整顿、规范为主线的“梳理”思路贯穿始终,亦可称为其年度主题词。
由于众多海外药品专利集中到期,去年国内以仿制药为主的西药行业并购整合涌现。而消费者对西药的盲目追捧背后,是中药市场长期受到冷落。
来自一家PE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由于目前中药市场还处于比较混杂的阶段,随着政策制度的推进和落实,规模较小且货源质量不高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险。但是,这恰恰是大型企业开展并购的好时机,也是资本进入的绝佳通道。
据理财周报数据统计,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的中药标的有59个。而全国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多达数万家。
或许,在一轮“清理门户”之后,中药制造企业将会因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张而引来一轮朝阳。
这也是本期理财周报产业与资本关注和梳理中药行业的目的所在,希望对作为投资者的你掘金该产业链提供逻辑路径。
盛幕之下的中药暗殇
就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年来看,影响国内中药材市场运行有几大关键点,分别是“大健康”、“质量门”、“资本力量”、“整肃风暴”、“配套体系”。在H7N9公共卫生事件及健康服务业等政策的推动下,大健康概念热力十足,而中医药是其核心产业,这意味着中医药产业黄金时代来临,也意味着安全稳定的中药材供应的强烈需求。
在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赵镇看来,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中医药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社会人口老龄化及慢病的威胁、“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等,都从健康的角度引起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
然而,盛幕之下,亦有暗殇。
尽管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已呈现向上积极态势,但其背后隐藏市场集中度低的现象仍牵制着产业发展。“虽然中药行业巨头不少,但除了门槛高的特殊病种外,常见病治疗产品份额排前面的中药企业,却很难在某个领域真正集中瓜分市场。”广州某知名中药企业市场部人士坦言。
针对上述现象,政策在鼓励产业发展的同时,亦通过十二五规划等政策进一步提出对中医药资源整合的要求,以扩大中药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
在此形势下,未来重组、兼并将是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介入将会持续带来巨大影响,加上大企业、外部游资的强势介入,中药材原料保障供应将面临严峻挑战。“这种业态,一方面会倒逼医药企业走向生产源头,以产销对接、生产基地方式来保障自身原料供应;另一方面,也会维持中药材原料价格相对高位运行,不至于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历史怪圈。”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
同时,中药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介入行业的强烈渴求,都将刺激拥有雄厚资本的企业及早打通中药全产业链。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融资平台等手段将资源、金融、成品销售等充分整合、架构,最终打造中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
而资本力量在2013年中药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一年,三七、人参、当归等多个大宗品种价格居高不下。除了产销相对失衡外,更与背后放量的资本支撑有直接因果关系。
由此可见,资本与资源“联姻”已成常态。在经过合理引导、透明规范后,资源经济必将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成为产业“大鳄”们争相拼抢的“富金矿”。
民间苗药秘方的造富神话
与西药迥然不同的是,苗药拥有厚重历史传承,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
贵州自古有云,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千百年来,贵州一带苗族地区流传下来了大量民间验方,这是苗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许多验方一年甚至可创造数亿元的效益。但企业由于资金、人才、风险过大等因素所限无法对流传于民间的验方充分开发,这使得很多苗药验方日久失传。
理财周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作为苗药发源地的贵州省,曾组织了一次普查性质的苗药收集调查工作,此次调查使得数百种苗药秘方被相继挖掘开发。
在资本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此次发掘工作被不少传统制药企业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相关配方成了当地企业竞逐的目标。包括贵州百灵在内的多家目前在A股上市的医药企业均受益其中,并直接受惠于后来的成功上市。
当时,贵州医药界还流传过这样一句话:“除了打砸抢,就数办药厂。”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民间资源,使得那一时期苗药企业遍地开花。
目前贵州约有180家苗药企业,前二三十家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呈现出多而散的局面。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困于资金、销售渠道,虽握有良方、文号,但却严重开发不足。
正是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期待以行政之手推动兼并重组。按照政府规划,今后几年贵州将积极引导企业重组整合,支持医药企业按照市场规范,鼓励支持组建贵州苗药集团等二至三家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培育年产值超5亿元以上的制药企业15家;力争到2015年,全省民族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投资200亿元以上。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未来苗药企业的继续整合将是大势所趋,整合最关键的是将这些中小苗药企业手中的验方和现有产品充分开发,一起抱团做大做强。
如果贵州当地苗药企业能打破单兵作战的格局,形成像藏药一样的整体品牌,苗药的春天真的就不远了。
这就需要资本并购的力量。如今,无论是直接并购民间秘方,还是通过中小工厂间接获得,并购方都要经历传统苗药古方如何与现代工业相结合的考验。
通过并购获得苗药秘方固然是一种捷径,但却要两厢情愿且须漫长的谈判。整合苗药资源的另一主要方式是直接从民间购买秘方。据记者了解,贵州民间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未发现和未开发的民间秘方。
以上市公司贵州百灵为例,该企业技术中心就是专门搜集、研究与评价苗药秘方的机构。每年企业甚至要组织近百人次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药方收集、调研。
这是属于苗药行业与众不同的财富机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原来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曾遇到过有非常好的方子,但因动辄上百万的投入而放弃的事情。现在上市融资的资金使这一整合方式成为可能。”贵州百灵企业技术中心夏文认为,直接来源于民间的秘方价格最为便宜,一般在十万至百万元不等。但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也最大,因为从重新研发新药、临床,再到市场推广还需很长时间,后续投入可能是个无底洞。
此外,夏文表示,民间秘方已做基础研究、进入了临床试验的药品价格昂贵,甚至高达几千万元,但却风险较小。企业一般倾向于选择后者。
资本介入藏药实现弯道超越
同苗药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行业洗牌不同,直到2011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持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才预示西藏藏医药服务体系开始建立健全,并提出开展藏药资源保护与利用、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强藏医药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等九项发展藏医药重点任务。
近年来,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的藏医药,已从手工作坊发展到工业化生产,藏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这也给行业并购重组带来机会,引起不少外省药企关注。
“年销售额只有5000万元,但利润约1500万元”,一名参与藏药企业调研的沿海药企高管向记者表示,藏药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对于资本界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对于苦受药品降价影响、利润连续下滑的内地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领域。而且,随着交通物流方式越来越便捷,在西藏投资可获得政府扶持、税收优惠、当地招商引资方面较多的实惠,甚至在未来企业上市时,西藏企业也相对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比起内地的医药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规模,藏药厂还比较小。目前各藏药厂大多是西藏各地藏医院下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一方面为藏医院配套生产藏药制剂供临床藏医使用,同时也按传统组方生产一些经典藏药,对外销售。由于大家的组方大多来自藏族着名医家宇妥·云丹贡布撰写的藏族医药学经典着作《四部医典》,组方重复情况也比较严重,不容易做大。”西藏藏药研究所的资深研究人员边巴次仁介绍,整合藏药的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
但当下迫在眉睫的却是对于藏药秘方的梳理工作。
据记者了解,为促进传统藏药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藏医药现代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等重点项目,在藏药材人工种植、藏药新剂型新工艺开发、藏药材质量标准化、藏药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传统藏药秘方抢救整理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记者从科技厅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初步建立了红景天、喜马拉雅紫茉莉等多种濒危藏药材种质资源库,编写11种濒危藏药材SOP操作规程,新拟定49种濒危藏药材品种目录。
值得关注的是,以奇正藏药为核心企业的5家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西藏宇妥藏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拉萨的正式挂牌成立,或标志着西藏藏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获得资本注入后,藏药生产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开始明显加大,通过对传统藏药产品的剂型改造、产品升级和新药开发,形成了十味龙胆花颗粒、补血宝口服液、十味蒂达胶囊、奇正消痛贴等藏药主打产品。
但藏药企业强势整合的背后仍有隐忧。“资本方均是由藏区外企业构成,对19家自治区藏药企业直接管理困难。”天琪资本CEO王惠天向记者表示,虽然藏药企业利润诱人,但考虑到跨省管理的难度,公司暂时不会考虑藏药企业的资本介入。
蒙药价值隐现上市频受阻
其实,与苗药、藏药相比,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蒙药,是最具投资价值。
内蒙药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内药用植物近2200种,常用蒙药材约300多种。药用植物主要生长地区为乌兰察布大青山与蛮汉山地区、赤峰与通辽罕山地区、兴安岭地区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和鄂尔多斯与阿拉善地区,特别是大兴安岭燕北山地,而主要的内蒙古大宗药材主要分布于广大草原和荒漠地带。
但正是曾经长期作为仅次于苗药的传统中药第二大药系的蒙药,近年来却面临被藏药成功实现超越的尴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民族特色医药,蒙医药系统研究缺少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撑,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质量标准较为粗浅,严重制约着蒙药产业的发展。
说到蒙药与藏药的悬殊差距,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院长阿古拉向记者感慨不已:“我们一直把蒙医药作为民族特色和社会医疗保障事业予以扶持,却忽视了蒙药产业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致使蒙药长期处于低层次开发状态,未能形成颇具影响力的产业规模和名牌产品。”
虽然内蒙具有十分丰富的蒙药资源,但是目前蒙药材生产和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还很低,与国际市场和蒙药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分析蒙药过往的失败,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公伟向记者指出,“有3个原因,一是蒙药的理论体系和中药有很多不同,由于缺乏学术上的宣传,很多人不理解;二是之前有些小团队的经销商在一些地方做夸大的宣传,蒙医蒙药给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三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仿品,很少人真正重视过知识产权产品。”
但相比藏药和苗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蒙药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蒙药厂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数量也不算太多。据记者了解,目前成规模的只有4家,销售额加起来不超过2亿元,没有能力把蒙药推向全国市场。
这无疑给资本介入提供了想象空间。与苗药、藏药上市公司遍地不同,目前资本市场上仅福瑞股份属于正宗的蒙药概念股,而行业龙头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已为上市谋划近5年,并获得深创投等知名PE大佬押宝投资,但至今仍未完成上市工作。
各中原因,唯有留下资本谜团待解。
来源: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