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全球首个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肾移植排斥的抗cd3单抗OKT3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单抗药物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诞生了数个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药物”。
我国首个单抗药物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在1999年上市,距今已有约20年的历史。截止2018年9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了31个抗体药物(包括国产和进口),本文将从抗体药物市场、资本、申报情况来透视我国抗体药物发展现状。
市场
1. 中国抗体药物市场渗透率仍有待提高
我国抗体药物市场有国产和进口两个部分组成。国内目前至今只批准了10个国产的抗体药,其中6个为自主研发,4个为生物类似物。已上市的产品中,有3个是鼠单抗,1个嵌合单抗,4个属于Fc融合蛋白,只有2个是人源型,全球市场上人源化/全人源化单抗已超过70%。在进口药品方面,全球已上市的83个抗体中,目前我国已上市21个。
表 1 全球与国内上市的治疗性抗体
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1.01万亿美元,抗体药物占据11.8%。反观国内,从2014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但单抗药物市场份额(包括进口药物)仅占1%。远低于欧美16%的市场比例,同时低于日本和韩国的8.9%和3.1%,单抗品种在我国的市场渗透率仍较低。
表 2 各国抗体药物上市数量与市场比例
备注:品种数量按照活性分子计算,生物类似物与原研计一个品种
2. 中国抗体用药市场正在飞速发展,但用药格局与主流市场明显不同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作为一个用药需求大国,与欧美日这样的国家比起来,目前我国在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上的消费还相当少。相对于国际市场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国内单抗市场目前在研发水平、产品种类及销售规模等方面都远不及发达国家。
而放眼国内市场,国外多个单抗已过专利保护期,在2018年共有6个新的抗体药物上市,同时多个单抗陆续进入医保的利好刺激下,我国单抗药物迎来了高速增长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单抗产业市场规模已从2004年的5700万元跃升至2017年115.65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年增长率达20.42%以上。
图 1 抗体药物近五年增长趋势(亿元)
从各治疗领域看,各国用药情况不尽相同。国内的抗体药物主要以抗肿瘤为主,在2017年占据整体抗体药物份额的74%。另外随着国内外眼科技术市场的接轨,成都康弘的康柏西普的上市,我国眼科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长足迈进。客观上也导致了我国老年人黄斑变性的发现率呈现出增长态势。市场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眼病抗体药物上市仅3个产品(其中阿柏西普在2018年刚上市),但已占据国内抗体药物市场的11%。
图 2 主要国家各个治疗领域抗体药物市场份额占比
数据来源:IMS
而在自身免疫领域,我国抗体药物规模仅占整体抗体市场的13%,与美国、德国50%左右的比例有一定差距,也不及韩国日本30%左右的比例。在自身免疫领域,我国抗体药物市场发展严重不足。其他有待成长的领域还包括骨科、心血管、呼吸等领域。
3. 中国抗体药物市场主要由外资主导
我国的单抗药物市场由进口单抗和国产单抗组成,而国内产品中又有3个为鼠源单抗(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抗人白介素-8鼠单抗乳膏和碘【131】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注射液),由于副作用较大,已基本退出市场,已上市的10个国产抗体中,目前实现产业化和规模销售的品种仅中信国际的益赛普、百泰生物的泰欣生和成都康弘的朗沐。根据近五年市场数据显示,目前进口抗体药物仍占主导定位,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
数据来源:米内网
资本
相较于小分子化药领域,我国在抗体药物领域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大量海归人才归国带来的世界级生物技术流进中国,推动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世界用药大国,目前国内抗体药物市场的不足更是给国产单抗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大量的创新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国内约有600家企业涉足抗体药物领域,产业资本在当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 抗体领域融资创下新高
从2010年到2018年1-8月,国内抗体药物企业共披露融资次数108次,涉及融资金额达332亿元(此处指的是披露融资金额,融资金额披露为上千万元的以1000万计算,以此类推)。2014年以来,抗体产业在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上整体呈迅速上升趋势。2018年在资本市场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抗体领域融资仍逆势而上,2018年1-8月融资总额与次数已经超越2017年全年。
2018年1-8月国内抗体药物领域共发生30起融资案例,涉及金额高达179.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生物医药领域融资总数和总额的61.2%和87.8%。
图 3 2010-2018年1-8月国内抗体药物领域融资
2. 后期融资占比不断提高,独角兽企业渐显
从披露融资轮次看,2016年,抗体药物融资以天使轮/A轮为主(融资金额占比48.8,融资轮次占比64%);2017年,B轮融资开始增多(融资金额占比42.7%,融资轮次占比32%),2018年1-8月,抗体领域C轮及以后融资开始明显增多,提示随着前期的技术与资本的积累,该领域已有一批企业逐渐稳步发展,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未来几年或将会有一批优秀创新型企业登录资本市场。
图 4 2016-2018抗体领域融资规模占比
备注:2016年,D轮融资金额占比较高主要受信达生物大额融资影响
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IPO申请,复宏汉霖也确认赴港申请IPO,基石药业、天境生物、基石药业分别以C轮2.2亿美元和B轮2.6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业,抗体俨然成为最 “吸睛”的领域之一,以高领资本、元禾原点、Temasek淡马锡、毓承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等为代表的投资机构为抗体领域的繁荣提供了资本支持。
表 3 抗体领域独角兽企业
产品申报
伴随着资本的青睐、政策的支持以及人才的回归,国内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迅速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截止2018年8月,共计近200家企业的309个抗体药物品种获得CDE受理。
1. 抗体品种申报呈爆发式增长,1类新药占比走高
从申报时间看,自2010年以后,我国抗体药物申报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2017年CDE新受理69个抗体药物(按品种计),2018年1-8月有51个新品种受理,有望超越2017年创下新高。
图 5 2000-2018(1月-8月)我国抗体药物申报情况
从企业申报的注册分类来看,以2类(单克隆抗体)和1类(未在国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申报品种最多,尤其是1类新药占比逐渐走高。2017年,按照1类申报的抗体首次超过2类单抗申报数量,占比达61%,2018年1-7月,1类抗体药物申报占比上升至63%。不过,虽然有许多产品以1类新药申报,但国外已有类似产品上市,真正创新性的产品占比并不高,据业内人士称国内申报的产品中约有85%可归属为抗体类似药。
图 6 国内抗体药物各分类分布情况
2. 数个国产单抗即将面世
目前,针对VEGF(R)、TNFα、PD-(L)1、CD20、EGFR、HER2 6大靶点,均有数十家企业申报。目前处于BLA阶段的抗体药物有: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神州的抗PD-(L)1单抗、海正药业和百奥泰阿达木单抗类似物,三生国健曲妥珠单抗、齐鲁制药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复宏汉霖利妥昔单抗类似物。
另外,国内以恒瑞、齐鲁、海正、嘉和生物、百奥泰生物等为代表的企业已有约30个产品处于临床III期,这些产品中以VEGF单抗和TNFα单抗竞争较为激烈,分别已有10个和5个处于III期临床,如果这些抗体药物在2-3年内都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抗体药物市场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表 3 国内主要靶点申报进度
结语
从市场情况看,国内抗体药物市场潜力目前远未得到挖掘,抗体药物仅占我国医药市场份额的1%,与欧美16%的份额不可同日而语。在资本、人才、政策的驱动下,国内抗体药物市场呈现百家齐鸣状态。已有近200家企业申报了300多个品种,抗体药物品种申报呈现研发品种密集、研发时间密集、参与企业多样等特点。
据统计,中国抗体类似物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不少是重复申报品种,如VEGF(R)靶点国内企业申报品种48种,TNFα达45种,PD-1有32种,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在这场抗体药物研发争夺赛中,比拼的不仅是资本、人才、技术,更重要的是速度。以PD-1为例,先发企业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神州将在品牌、渠道、医生和患者认可度上占据优势。未来随着更多的抗体药物进入市场,价格战不可避免,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或将在竞争中将占据优势。
来源:火石创造 作者:火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