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癌症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免疫疗法。日前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体化疫苗已让一名晚期卵巢癌5年无癌,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类全新疗法的无限潜力。最近适逢《科学》杂志推出癌症免疫疗法特刊,以回顾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也将一道重温癌症疫苗这几年走过的道路。
众所周知,癌症的一大特点,便是遗传变异的大量积累。随着突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人体内会出现癌症特异性的新抗原表位,它们也是癌症疫苗的理想靶点。随着基因组学、数据科学、以及癌症免疫疗法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能快速地在基因组里寻找到突变,并合理地选择出适用于疫苗开发的靶点,按需生产出针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疫苗。在人体中的临床试验也表明,此类癌症疫苗安全有效,能针对个体肿瘤突变产生免疫应答。
癌症疫苗的研发简史
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意识到体细胞的突变可以带来新的免疫原性——基因突变会影响蛋白序列,蛋白序列的改变则会带来新的抗原表位。尽管出现在人体内部,免疫系统依旧会把这些新表位视为“异乡人”,对其发动攻击。这一理念简单易懂,但癌症疫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背后的原因,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靶向特定的癌症及其抗原。
半个多世纪后,通过大量实验,我们从机理上对癌症疫苗的理解又有了加深。1950年代,人们发现小鼠对同一类型的癌症细胞会产生免疫力,适应性肿瘤免疫力的概念也随之提出;1970年代,人们发现肿瘤里获取的T细胞能有效地识别肿瘤细胞系;1980年代,分子克隆技术的引入让我们对肿瘤抗原的了解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癌症疫苗的科学有着飞速发展,但科研人员们却面临着一大瓶颈——许多突变往往具有“患者特异性”。也就是说,在一名患者身上出现的大量突变,可能压根不在另一名患者身上重现。为此,过去的癌症疫苗往往针对“共通”的突变进行研发,但效果不如人意。
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转化
随着下一代测序(NGS)等技术的普及,了解患者的特异性突变已经不再是个难题。然而初步研究却发现,大约只有1%左右的突变会带来自发的免疫反应。如果这一比例具有代表性,那对于癌症疫苗的开发而言并不算什么好消息。
幸运的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实际上能引起免疫应答的突变比例要高得多,大部分新表位都能被CD4+ 辅助性T细胞所识别。在小鼠模型中,针对这些新表位开发出的疫苗能有效控制小鼠的晚期肿瘤。
▲个体化癌症疫苗的开发(图片来源:K. SUTLIFF/SCIENCE)
但从小鼠到人类的转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为了在人体内复制成功,我们需要经历鉴别突变、预测表位、设计疫苗、并生产疫苗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在3项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临床试验中,癌症疫苗在人体内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无论是使用代表肿瘤突变的多肽,还是编码肿瘤突变的RNA,这些疫苗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总体免疫原性率达60%。而接受疫苗的每名患者,也都对其肿瘤突变产生了强有力的T细胞反应。
总体来看,这些小型的早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癌症疫苗的潜力,也为进一步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新抗原表位的预测与选择
个体化癌症疫苗的关键之一,在于精准地找到肿瘤的“突变组”(mutanome),并由此选择能带来最优免疫反应的那些突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发现肿瘤患者中的突变。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段是利用NGS技术,比较肿瘤样本与健康组织外显子组中的异同。但这样的做法可能有几个局限,其一是这些肿瘤样本往往来自患者的活检,而活检获得的小块肿瘤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其二是目前的分析算法仅能确保单核苷酸变异(SNV)和插入/删除突变(indels)的准确性,但还无法准确体现出表观遗传学、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等环节为癌症新表位带来的影响。
▲新抗原在癌症免疫中的作用(图片来源:K. SUTLIFF/SCIENCE)
找到肿瘤突变后,我们还需要从中做出选择,挑选出最适合开发成疫苗的突变类型。限于成本与技术,我们无法将所有的突变都置入产品之中,而我们也知道,只有部分突变序列足以让效应T细胞做出回应。因此,如何在这些限制之下,挑选出最具有免疫原性的突变,就成了癌症疫苗开发的一大关键。
目前,我们对于如何挑选这些突变用于后续开发,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共识。但研究人员们已经总结出来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原则,譬如突变基因在肿瘤里的表达量,抑或是突变产生“可呈递”表位的能力。此外,经验还告诉我们,如果特定的突变在异质性肿瘤的多个克隆里都普遍具有表达,那么该突变“成疫苗”的潜力可能也更高。
个体化疫苗的制造与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上,个体化疫苗所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快速地制造这些疫苗,并及时地送到每一名患者身边。目前来看,个体化癌症疫苗的种类繁多,类型包括长多肽、RNA、DNA质粒、病毒载体、改造细菌、以及载有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根据类型不同,癌症疫苗的制造周期也有所区别。从临床试验中获得的数据看,无论是采取多肽还是RNA类型,从发现突变到疫苗开发,再到疫苗施用,这一过程需要3-4个月的时间。因此患者在等待时,不得不先接受其他疗法的治疗。将来,研究人员期望将这一时间缩短到一个月。
▲不同类型的癌症疫苗(图片来源:《科学》)
个体化疫苗在临床应用上的另一个挑战是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对于那些免疫系统尚未得到抑制的患者,癌症疫苗有望发挥奇效。而对于肿瘤具有大量突变的患者,我们或许就应考虑癌症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这是因为癌症疫苗可以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上调PD-L1在肿瘤微环境里的水平,抗P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因此有了用武之地。目前,新抗原表位疫苗与PD-1/PD-L1、CTLA4、LAG-3、TIM-3、以及TGF- β的组合也正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
个体化免疫疗法的未来
在《科学》杂志的这篇综述中,作者Ugur Sahin博士与?zlem Türeci博士指出在目前的语境下,“个体化治疗”往往是“患者分层”的同义词。根据患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分组并展开特定的治疗固然是一大进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狭义上看,这种治疗理念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个体化”。而且我们也不能忘记,许多癌症患者并没有可用来分组的生物标志物,他们同样需要行之有效的疗法。在这一点上,癌症疫苗可能带来突破。
▲癌症疫苗代表了一类极具潜力的个体化疗法(图片来源:K. SUTLIFF/SCIENCE)
我们也要承认,尽管癌症疫苗突破了关键的瓶颈,并已顺利进入临床试验,但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为了让这一创新疗法得到普及,我们还需要优化临床设计、减少生产实践、提高量产规模、确保患者可及。
但前方终究是光明的。随着我们对癌症生物学的了解越来越深,随着新抗原表位预测算法的推陈出新(包括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也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癌症疫苗有望真正成为一类变革癌症治疗格局的个体化疗法。无论患者罹患什么癌症,我们都能迅速为其提供一款有效的癌症疫苗,控制他们的病情。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尽早到来!
参考资料:
[1] Sahin et al., Science 359, 1355–1360 (2018)
来源:药明康德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