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两月有余,拥有“医药界华为”之称的药明康德拿到了登陆A股的门票!
闪电上市,募集资金“腰斩”缩水63%
4月16日,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在上交所披露了招股意向书,拟募集资金调整为21.3亿元,拟发行不超过1.04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预计发行日期为4月24日(下周二),申购代码为732259,以23倍市盈率计算,预计发行价格为21.6元/股。
药明康德的此次上市比其早过会15天的富士康率先拿到IPO批文,药明康德或将成为中概股以IPO形式回A股上市的第一股,此前,回归的中概股均以收购借壳的方式完成国内上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药明康德预计IPO募集资金仅为21.3亿元,这与之前预披露的57.41亿元相比,缩水高达63%,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管理层对于独角兽上市非常支持,但是态度方面依然谨慎,比较担忧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
对此,药明康德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本次IPO募集资金减少是考虑到证监会的指导,也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即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3倍。
伴随着募资规模的减少,根据招股书,药明康德此次IPO拟使用募集资金从投向十个项目缩为四个项目,将按轻重缓急进行投资,包括7.27亿元建设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5.64亿元建设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2亿元建设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此外,有6.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一拆三”上市终完成,市盈率或创新高
药明康德被视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独角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国内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巨头,根据知名医药咨询公司Igeahub日前发布《2018年全球10大合同研究组织》显示,药明康德全球排名第9位,被外界称为“医药界华为”。
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X”,2015年12月,药明康德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私有化价格为5.75美元/股,46美元/ADS,交易涉及资金33亿美元,对于私有化的原因,药明康德当时专门作出了原因说明: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作为私人持有实体,药明康德管理层可拥有更大弹性专注于改善长远财务表现而毋须承受公开股本市场着重短线的期间与期间财务表现而带来的压力。
随后,药明康德开始了“一拆三”的上市布局。
2015年4月,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合全药业(合全药业以医药合同定制工艺研发生产业务(CDMO)为主,为医药企业提供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生产服务)登陆新三板,市值超175亿,2017年6月,旗下全资子公司药明生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市值超400亿港元。
此次药明康德压轴登陆A股,不仅使其“一拆三”上市之路完成,也使其成为首只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独角兽”,三者合计市值超千亿!
有不少市场人士猜测因拥有“独角兽”概念,上市后的药明康德市盈率可能会炒到较高的水平,其股价的市场空间让投资者充满想象。
探“独角兽”家底,行业竞争加剧
作为具有“独角兽”概念的首个新股上市,药明康德的业绩备受外界关注。
根据招股书,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注册在江苏无锡,营运总部位于上海,是全球公认的具备新药研发实力的领先开放式、全方位、一体化的医药研发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其在过去的16年间从仅650平方米的实验室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已完成CRO全产业链布局。
药明康德主营业务
截至到2017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拥有包括国内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常州及美国费城、圣保罗、亚特兰大、圣地亚哥和德国慕尼黑等在内的全球26个研发生产基地/分支机构,客户数量超过3,000家,主要客户覆盖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型药企及各类新药研发机构,客户在研1000余项新药开发项目,并同时支持或承载着包括辉瑞、礼来、默沙东等全球多家知名药企200多个临床I-II期、30多个临床III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化学药生产。
药明康德拥有研发专业人员11721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757人,600余人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为拥有10年以上海外新药研发工作经验的资深海外归国人士。
同时,截至2017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共有37家境内控股子企业,29家境外控股子企业,2家分公司,9家参股企业。
此外,据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药明康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83亿、61.16亿、77.65亿,净利润分别为3.49亿、9.75亿、12.27亿,三年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10%.和 87.52%。
药明康德2015—2017年主营业务情况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98%,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综合服务、原材料和废料销售等,2017年度、2016年度和2015年度,药明康德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7.2亿、60.49亿元、48.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85%,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增长的原因得益于全球新药研发成本及周期压力增大,药企通过聘用外部CRO/CMO/CDMO企业协助研发或生产,以降低研发支出,本土化市场的增长和政策性支持为医药研发服务行业带来机遇,以及持续的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国内CRO/CMO/CDMO行业快速发展 。
药明康德2015—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药明康德业务收费模式分类情况
在药明康德的主营业务收入中,CRO服务又可以进一步按业务单元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中国区实验室又可以分为小分子化合物发现服务和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CMO/CDMO药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工艺开发和生产业务)、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和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
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呈稳定较快增长趋势,但是药明康德依然面临着医药研发服务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药明康德在招股书中提到,目前,全球制药研发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各类专业CRO/CMO/CDMO机构或大型药企自身的研发部门,其中多数为国际化大型药企或研发机构,这些企业或机构相比公司具备更强的财力、技术能力、客户覆盖度。除了上述成熟的竞争对手以外,公司还面临来自市场新入者的竞争,他们或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或拥有更有效的商业渠道,或在细分领域拥有更强的研究实力,公司如不能继续强化自身综合研发技术优势及各项商业竞争优势,或将面临医药市场竞争加剧、自身竞争优势弱化导致的相关风险。
比如在CRO领域,据Business Insights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CRO公司的数量已超过1100家,承担了全球近50%的新药研发任务,目前,全球医药研发生产市场仍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外大型CRO企业如昆泰、科文斯、精鼎等企业已纷纷进军中国大陆市场。而在国内方面,国内制药巨头们也纷纷杀入CRO领域,康龙化成、睿智化学、昭衍新药等专注于临床前CRO,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专注于临床CRO研究。
大型跨国CRO企业
药明康德与其他大型跨国CRO企业的业务覆盖情况
本土临床前CRO公司
本土临床CRO公司
药明康德方面表示,目前行业竞争比较激烈,相信上市之后对公司竞争力将有一个提升。
未来发展规划:将积极参与海外并购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药明康德表示,未来将与更多跨国药企开展战略合作项目,促进中国与全球同步研发、生产创新药物,利用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持续打造新药发现、研发及生产一体化、开放式服务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巩固现有医药研发服务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同时,将致力于不断提升在新药开发,尤其是高端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资金及技术能力,开展跨区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钻研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推动自身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
此外,在内涵式增长的基础之上,将充分利用全球医药行业变革中产生的并购重组机会,积极参与海内外并购,通过并购进一步完善全球医药研发服务的战略布局,以中美两地现有成熟产业网络及丰富业务经验为依托,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深化其业务领域,以满足多层次的客户需求,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获得外延式增长。
医谷链
来源:医谷网 作者:史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