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社消息,迈兰制药(Mylan N.V.)正在和默克雪兰诺(Merck KGaA)就收购后者消费者健康业务展开高级谈判,价格约在35-40亿英镑(合43-49亿美元)。
据悉,默克雪兰诺旗下的消费者健康业务年收入约为10亿美元,其非处方药品牌包含维生素Neurobion和维生素补充剂Seven Seas。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消费者医疗健康产品市场零售额预估为2332亿美元。默克在消费者医疗健康业务上排行第32位,占据了0.4%的市场份额。
此前,新康界曾报道《雀巢提交最高报价收购默克消费者健康业务》,但根据最新消息,由于无法就收购价格达成共识,其他几个潜在买家都选择了退出,目前看来迈兰制药似乎希望最大。
调整“非核心”业务的跨国药企们
近几年,跨国药企因为业务较少或增长较慢而对消费者保健品业务作出调整的情况并不罕见,主要有:
2014年,拜耳以1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默克旗下保健消费品业务,主要包括治疗感冒、过敏、鼻炎和流感、皮肤病产品及胃肠道类产品。
2016年,诺华旗下OTC业务与GSK消费品业务合并成立合资公司,由GSK主导。2017年第二季度收入185亿英镑,与2016年第二季度持平。
2016年,赛诺菲动物保健业务(“梅里亚公司”)和勃林格殷格翰消费者保健(CHC)业务的交换。
2017年,梯瓦制药将旗下避孕、生育、更年期以及骨质疏松症产品组合以7.0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CVC资本合伙公司六号基金,同时将紧急避孕品牌等业务资产以6.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基础消费者保健公司。
2017年, GSK决定裁掉英国区饮料品牌好力克(Horlicks)与蛋白粉品牌Maxi Nutrition业务。
2017年,辉瑞放出消息,希望将旗下消费者保健业务以拍卖形式进行出售。
2018年4月,诺华将其与GSK的消费者医疗保健合资企业,以130亿美元出售给GSK。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竞争加剧,跨国药企不再一味追求多元化,转为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的趋势愈加明显。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非核心业务拉长了销售战线,直接导致利润回报率直线降低,因此专注主业将成为各家跨国药企的发展趋势。这点在各大药企2017财报中也得以印证,各家利润的主要支撑点还是在处方药和创新药上。
他们在布局哪些领域
跨国药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转移进行战略转型后,他们重点落子在哪些领域?或许能从全球前五营收的跨国药企近三年并购动态中略窥一二。
辉瑞:
罗氏:
赛诺菲:
强生:
美国默克:
从上述并购动态中可看出,这五家大型跨国药企的交叉并购领域在免疫、肿瘤、罕见病方面,尤其是肿瘤领域。除上述五家外,还有吉利德斥资120亿美元收购Kite以获得CAR-T产品“Yescarta”;Celgene拟以90亿美元收购Juno公司拓展肿瘤管线,以及Celgene拟以70亿美元收购Impact获得血液肿瘤产品等大金额收购动态。众多跨国药企在肿瘤领域高金额、多频次的布局,也表明未来医药市场的关键决胜点就在肿瘤领域。
作为继心血管药、中枢神经系统药之后的第三大医药市场,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最新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最畅销的100个药物中,抗肿瘤药物多达19个。利润大、壁垒高、市场广,也难怪众多跨国药企纷纷在这一领域撒下重金。
我国是癌症大国,也是抗癌负担最重的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披露的最新数据: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据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我国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其中一半左右依赖进口,国内靶向药仅有个别品种如拉帕替尼、索拉菲尼和阿帕替尼等。而最近的抗癌药零关税的政策到来,也将加快国外创新药的进口上市和可及性,未来将有更多疗效好的进口靶向药涌入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本土抗肿瘤药物研发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来源:新康界(微信号 XKJ0101) 作者:何思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