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衡量一个地方医药发展水平与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医药上市公司既是提升城市形象与品牌的名片,也能够成为带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力担当。E药经理人以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市值版图为基础大数据,历时三个月,对于整个中国医药城市的分布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希望回答一个问题:从历史演变和资本推助的角度,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医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
“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核心区先导区”……连云港这座依山傍海的小城有很多响当当的头衔,但论经济实力,在江苏省共13个地级市2017年GDP总量排行中,地理优势很强的连云港却仅位居第12名,仅是第一名苏州GDP总量的15.5%。然而聚焦到医药产业,连云港却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从市值的维度来看,据E药经理人统计,仅凭恒瑞医药、康缘药业、长生生物三家上市公司,连云港城市医药总市值以高达2166.20亿元杀到了全国前三甲。
汇集着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豪森药业、正大天晴药业等众多国内知名医药领域实力派,“中国药港”已成为这个四线海滨小城的形象名片,甚至“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已成为一句标志语。
当前,医药、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已成为连云港四大主导产业,据官方数据,医药、冶金、化工三大行业2018年前两个月实现应税销售294.1亿元,占全市的58.2%,其中医药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的贡献力量不可小觑。
从经济效益上看,连云港的医药产业规模在持续快速扩大中。从几组数据的变化可见一斑:2008年,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利税24亿元、利润14.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相对应的7.9%、18.3%、18.4%。
“十一五”末,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60.5亿元,销售收入153.5亿元,利税40.6亿元,年均增幅呈现迅猛增长,分别达到29.1%、32.8%、28.5%。
2017年1~10月,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实现应税销售295.8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市的15.3%,连云港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10%,医药产业税收占市本级税收的一半。
2018年1~2月份,医药行业实现应税销售100.3亿元,增长60.9%,拉动全市增幅9.2个百分点。
医药产业俨然已成为连云港发展的支柱之一。经济实力相较而言并不是那么强劲的连云港,为何在医药领域生机勃发?结合多方声音可以总结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持续创新,是连云港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1天时与人和
连云港医药产业是以龙头药企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些龙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的缩影。
大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连云港龙头药企开始进入萌芽时期。
1969年8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制药厂组建,1973年改名为连云港东风制药厂,成为正大天晴的基础。
1970年,恒瑞的前身连云港制药厂成立。
1975年,康缘药业的前身连云港中药厂落地。
连云港豪森制药公司相对起步晚,于1995年7月成立。
过去,连云港是一个资源生产型和以农业产业为主的城市,以原盐、磷矿石、化肥、水泥、纯碱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带动经济,医药产业发展十分有限。直到1996年,连云港市国民经济以“农”为主的结构方开始转变。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崛起,一方面,在整个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中要求各企业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是企业领导者的前瞻性目光和敢于创新的果断决策。
1978年开始,中国迈向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改革之风也悄然吹到了连云港。在变得相对自由的经济体制下,连云港的医药企业家们开始大展拳脚。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孙飘扬、萧伟、陶惠启被连云港市政府推到了各药厂的管理岗位。
1978年,南京知青陶惠启被任命东风制药副厂长。
1987年,28岁的萧伟被任命为连云港中药厂厂长。
1990年,当了几年连云港制药厂副厂长的孙飘扬出任厂长,那时他32岁。
彼时,各药厂均处在水深火热的发展困局,年轻的医药企业家们肩负着带领产业走向焕然一新面貌的重任。结果证明了这批开拓疆土的企业家们的远见和魄力,也证明了技术、创新在推动连云港医药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969年,陶惠启下放到连云港建设兵团,在种了两年地、当了八年共青团干部后,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不懂医药也不懂管理的他却选择留在连云港发展当地医药产业。东风制药厂依靠传统大输液盈利,主要业务是以三口大水缸制造氯化钠输液为兵团供应简单的药品。陶惠启上任之时,该厂已陷入每年要亏损十几万元的困境,几乎难以维持。
为了解决发展难题,他带领药厂先后尝试了葡萄糖原料项目和氟哌酸项目,但不尽人意。“专注做好一件事,小企业才能成就大事业。”在认真总结经验后,同时他发现中国慢性肝炎患者数量众多,而当时全国涉及肝药研发的制药企业只有数十家。于是,陶惠启决意改传统大输液生产为主攻肝药,并向高校、科研单位寻求合作。
1986年,已更名为正大天晴的东风制药厂决定投入研发第一个肝病治疗药品“强力宁”,并于一年后推出上市,当时肝病患者很多但市面上缺乏好的肝药,在这种背景下强力宁市场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好,药厂重新焕发了生机。80年代中后期,陶惠启就开始以创新的思维研究肝病药研发核心能力的问题和中药现代化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云港中药厂在还停留在只能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大山楂丸之类的传统产品的水平,年产值仅几百万元,利润只有7万~8万元,在江苏省中药企业排名倒数第一。生产靠贷款,销路靠人脉,这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计。
萧伟接任连云港中药厂厂长后,为了逆转颓势,筛选优势品种成为关键举措。连云港中药厂选择了治疗妇女肝气郁结的逍遥丸,该品种有一味原料是白术,当时白术资源紧张且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从一公斤3元多涨到40多元,因此很多企业选择不再生产。而萧伟却看到了契机,并着手生产,连云港中药厂逍遥丸的质量及成本等方面优于其他企业,一度在市场供不应求。1991年~2000年间,在萧伟的带领下,康缘又进行了新一轮以桂枝茯苓胶囊为代表的产品开发。
孙飘扬晋升连云港制药厂厂长时,药厂也处在濒临倒闭的艰难时期。当时的他对药厂未来到底该如何走其实也是心里充满未知数。凭借医药专业和多年的经验,孙飘扬意识到仅仅为大药厂做灌装和粗加工,未来没有持续发展空间,靠技术打天下才是竞争力的关键,而改变连云港制药厂命运的唯一办法是仿制一款畅销新药。
于是,他跑遍了全国各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市场调研,组织新品的开发。当时他力排众议先后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将热门抗癌针剂VP16制成胶囊销售,另一件是出资120万元收购中国医科院药研所开发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专利权。无论哪个决定都关乎药厂的生死存亡,一个年利润只有8万元的小药厂真的有能力做到吗?药厂职工们对此均抱有很大的质疑和担忧。
结果却是令人惊喜的:VP16胶囊上市即一炮而红,当年就赚了上百万元利润,制药厂销售额增长了34%;虽然异环磷酰胺花了3年时间才获批上市,但在抗癌新药缺乏的中国市场,异环磷酰胺一上市也随即成为产业新星。盈利情况好转后,孙飘扬又开始研发手术用药等品类,1996年,连云港制药厂的销售额突破亿元,在此期间他还主导研发了20多个新药,连云港制药厂的命运彻底改写。
豪森是连云港市头部药企中起步较晚的。总经理钟慧娟自1996年开始一直引领着豪森。在药厂刚起步之时,她就提出对传统产品进行剂型改进,或者对国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品种进行仿制,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再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变。彼时在这一大路线下,豪森先后在抗生素、抗肿瘤、消化道、内分泌、精神类等五大领域开发出国家级新药20多项。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云港药企开始冒尖。东风制药厂的猪苓多糖、连云港制药厂的异环磷酰胺、连云港中药厂的桂枝茯苓陆续上市,连云港药企开始登上中国医药创新舞台。
恒瑞和豪森的抗肿瘤药、康缘的妇女儿童用中成药、正大天晴的抗肝炎药等,为连云港医药产业的整体链条打下基础。发展至今,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涵盖了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卫生材料和医药用品、医疗器械及药用包装材料八大子行业,已形成包括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在内的7大产品群。
目前连云港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66家,2016年实现产值580.8亿元,同比增长19%,全省占比为12.9%,全国占比为1.8%。
其中,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创造的产值最高,2016年达398.9亿元,代表企业主要有正大天晴、恒瑞、豪森、润众等,代表产品主要有恒瑞艾瑞昔布、天晴甘美、豪森普来乐、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等。
其次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实现产值84.3亿元。中成药行业创下81.2亿元的产值,代表产品为康缘药业的热毒宁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等。
2因地制宜的上层布局
在企业重视创新、力图求变的同时,发展环境和市政府合理的规划指导在每一个关键时间点也一直推动着连云港医药产业高速发展。
2000年前后,连云港市政府力推医药企业进行改制,通过国有、集体资本的改制退出,推进企业民营化进程,增强企业活力。
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后更名为“恒瑞医药”,彼时有五家股东,其后推进上市工作,于2000年9月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募资4.6亿元。
康缘药业于2002年9月登陆上交所,募集资金2.8亿元。东风制药厂于1994年更名为天晴制药总厂,在天晴制药厂转制时,1997年泰国正大集团注资控股,天晴制药厂又成为了正大天晴。改制给这些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自由。
2009年是连云港医药产业高速增长的关键年,也是连云港市经济开始新转型的一年。全市医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6%,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市水平5.6%。
究其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连云港企业面临众多压力,但那时却也成为发展好时机。“医药企业如果不搞自主创新,只能坐以待毙。”这成为当时连云港大多数医药企业家们应对危机的共识,新一轮科技创新在企业之间开始推进。
与此同时,市政府也对全市医药产业彻底调研摸底,2009年9月,市政府印发《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成为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磅指南。
《规划》要求推进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和灌云、灌南片和赣榆片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还指出要发展包括化学新药、优势原料药在内的五大产品群,打造抗肿瘤及糖尿病等药物研究与开发平台、新型肝病药物筛选研发平台等六大创新支撑平台。
另外,连云港市财政方面加强扶持力度,设立重点产业扶持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推荐医药产业项目申报省和国家各类项目计划,努力为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优惠税收,并推动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等。
2011年4月,连云港市发改委发布《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初《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地。
这些关键指导文件,均指出了继续保持医药产业作为连云港市支柱产业的地位,强调了推进新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性,扩大优势领域,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等规划。
当前,连云港医药产业已形成一定集群规模化效应。连云港下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行政区,除了正式的行政区,还包括6个城市功能区。
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是连云港市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连云港医药产业就主要布局在市开发区和灌云县,其中70%的制药企业集聚在开发区的新医药产业园。
新医药产业园位于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新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产业带动作用,连云港市规划并创建了新医药产业基地,并于2001年12月5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
新医药产业基地已形成“一园三区”的空间布局,“一园”即新医药产业园,“三区”即中心区新医药板块、大浦工业区原料药板块、临港南片区创新药研发板块。
在产业集群效益下,连云港四大制药企业及其他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并非各自为阵形成内耗,而是差异化发展进行有益补充:
恒瑞医药抗肿瘤药物和手术用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正大天晴是国内最大的肝健康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抗肝炎药物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豪森药业抗肿瘤原料药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
康缘药业妇女儿童用中成药市场占有率达到30%;
诺泰制药的多肽类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在亚洲领先;
中金玛泰的医药包装材料、千樱公司的消毒灭菌设备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各企业在稳固自己的优势领域中创新发展。
从连云港三家医药上市公司之一的长生生物的项目引进,就足见市政府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2015年,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壳连云港黄海机械成功上市。
2016年11月8日,长生生物宣布在连云港海州开发区投资疫苗及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约450亩。海州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雪峰此前在采访中表示,拿下该项目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主动出击的成果。
其实除了连云港市,医药产业较强势的泰州市也瞄准了长生生物这个项目。“虽然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他们相比不占优势,但是我们更加注重在细节方面凸显诚意。洽谈前期,区里代表曾多次与长生生物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为了让他们对园区的发展环境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我们还特地邀请正大天晴相关负责人前往长生生物,讲述他们对园区服务的切身感受。”
除了沟通交流,海州区管委会还为长生生物争取了包括高层次人才安置、奖励和补贴,政府支持给予优惠政策,最终该项目被连云港拿下。
当前,连云港市开发区还设立了20亿元的“中国健康港”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借助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和金融大厦服务业大市场机会,探索设立医药产业投资银行,为创新型、高成长性项目提供有力的信贷、融资支持。
除了创新药研发,首仿药突破、中药现代化、产业国际化等多个领域均为连云港打造竞争力的方向。目前仅开发区就有30多个原料药、制剂、注射液通过FDA等国外质量认证。头部医药企业的研发中心分布在除连云港之外,还有上海、南京、成都,甚至美国、欧洲、日本等地。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为了加速连云港医药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医药界与国际接轨交流,于2017年11月15日~17日举办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
对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来说,除了四大强势药企,其余药企的产值占比和税收占比其实并不大,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不够好,且未形成从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也未能吸引到一家外资企业或知名内资企业落户。
此外,连云港虽处在长三角地区,但交通不发达,从而难以大量引进行业高端人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招商引资。这些都是连云港医药产业接下来需要直面的发展问题。
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章艺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