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界永远是风起云涌。
尤其是在2018年,更多的并购预计在路上。
最新披露的是日本药企武田,正在积极考虑收购英国夏尔公司。“武田证实,正在考虑向夏尔公司提供可能的报价方法。”武田在声明中表示。
这个收购的估值预计在500亿美元。伦敦交易的夏尔应声上涨,涨幅超过16%。
夏尔公司过去一年一路下滑。武田出手收购。
吸引武田的原因,是夏尔的产品和估值。作为专注罕见病研究的大药企,夏尔主打产品包括治疗血友病和儿童多动症的新药。
夏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拥有22,000名员工。
夏尔并没有将全部注意力放在某个特定的罕见病上,公司的业务包括了多动症,干眼症,出血性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饮食障碍,法布雷症,戈谢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罕见疾病。
早在今年早些时候,夏尔就表示,预计无法达到2020年收入目标的200亿美元,原因是来自低价仿制药的竞争以及竞争对手新药的上市。
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夏尔计划把罕见病和多动症的业务分开。
医药行业的多变让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夏尔的首席执行官弗莱明·恩斯科夫(Flemming Ornskov)表示。“整个行业都有所变化,而且我们正面临着一些额外的,血友病治疗领域的竞争。”
这个竞争对手,就是罗氏。这个瑞士药企最近获得批准,将最新血友病单抗药
Hemlibra上市。Hemlibra由日本的中外制药研制。这个治疗血友病的重磅产品被预期将成为世界头号畅销生物药。
这直接影响了夏尔的预期目标,股票下跌6%。在过去一年内,下滑超20%。
其实,夏尔已经经历了高增长期。公司收入在五年内增长两倍,达到150亿美元。而2020年达到200亿美元,也有点“狂想曲”的意味。
但是,真正吸引武田的还是夏尔的公司估值。夏尔的市盈率只是预期收益(P/E)8.2倍,这比其他欧洲药企的市盈率和收益的比率都要低。市盈率是衡量公司估值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指标。
武田的全球梦
夏尔的加入可以助推武田进入世界舞台,成为全球大药企的一个必经之路。尤其是武田的三大领域:消化,肿瘤和神经学。
“武田不断考虑旨在加速其发展的种选择,重点放在胃肠病学,肿瘤学和神经科学以及疫苗的优先治疗领域。”
“清楚界定的战略和财务目标是武田有计划收购方式的核心,包括对股权政策和信用评级的考量,”武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自从收购了专攻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白血病的美国药企Ariad,武田就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收购目标,积极拓展全球的业务。收购Ariad的交易让武田掏了52亿美元。
与Ariad相比,夏尔的业务更加广泛和多元化。
夏尔的现有的临床研发产品中包括了6个新近被批准的药物,5个正在注册中的新药,17个处于最后阶段的临床三期的药物,9个处于临床二期的药物,以及7个处于临床一期的药物, 未来的表现仍然值得期待。
夏尔的罕见病之路
在成立之初,罕见病并不是其主要目标。一次次收购让夏尔成为今天的罕见病强人。
30年前的1986年,创业者成立了这家公司。创立伊始,公司在前两年主要开发钙片,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
之后不久,意识到必须开发更具挑战性的项目才能站稳脚跟,夏尔开始了研发新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症以及肾衰竭。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十年,夏尔开始了首个收购战略收购,购买了Pharmavene和Richwood制药,从此开始了不停步的收购。
在随后二十年里,夏尔完成了20多次收购。
2005年,夏尔对TKT公司的转型收购,让治疗罕见病,溶酶体贮积症的生物疗法进入视野,从此夏尔开始正式进入罕见疾病领域。
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夏尔通过2007年收购New River制药公司进入多动症领域,以及2008年收购Jerini公司后开始关注遗传性血管水肿(HAE) 。
从2013年到2016年,夏尔通过收购经历了多个重大的战略转型。通过收购SARcode进入眼科,收购ViroPharma和Dyax扩大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业务,并通过收购NPS加强了胃肠疾病业务。
2016年,夏尔一举出资320亿美元,收购了百特国际(Baxter)剥离公司,专注血友病药物开发的Baxalta,从而巩固了罕见病巨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的领先地位。这个收购也是迄今为止夏尔所完成的最大规模的收购。
通过这个收购,夏尔获得了三个新的治疗领域(血液学,免疫学和肿瘤学),员工人数增加了三倍,获得了多个市场领先的药物,也增加了其临床开发项目。夏尔已经在为全球数百个国家提供药物,包括中国。
当然,夏尔也紧跟时代步伐,最近刚刚与微软公司以及欧洲罕见病组织合作,助力罕见病诊断。
高科技助力罕见病 夏尔微软要踢漏诊误诊
一叶
夏尔,微软和欧洲罕见疾病组织(EURORDIS)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终结罕见病患者所面临的诊断挑战。
罕见病给患者带来了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但是,罕见病的诊断如今还是个巨大的挑战。
据报道,从症状初显到精确诊断,罕见病的诊断平均需要近5年,而且,四成的罕见病患者被误诊过至少一次,
许多病人认同,“缓慢的诊断过程延误了病情”。虽然,大多数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都表示很乐意投身于罕见病诊断,但是只有30%的医生表示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罕见病患的检查。
如今,世界最大罕见病药企和头号软件公司联手。希望帮助罕见疾病社区缩短诊断时间。
具体来说,一个自己委员会将为罕见病诊断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
帮助医生以发现和诊断罕见疾病;
提高患者社区在医疗保健方面更加积极的作用;
提供政策指导;和
帮助罕见病社区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个委员会由夏尔首席执行官Flemming Ornskov和微软医学博士Simon Kos领导,和EURORDIS首席执行官Yann Le Cam领导。
“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这个影响广泛的问题,”Kos表示说。“我们正在寻求新兴技术在改善诊断过程的常识中发挥关键作用。”他补充说:“微软致力于这一使命,并且我相信委员会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注入将改变罕见疾病诊断的现状”。
Le Cam表示同意,说全球有很多孩子“带着未被确诊或误诊的罕见病生活。这可能会延误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并导致孤立,歧视,社会排斥,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来源:健点子ihealth(微信号 health_ideas) 作者:毕阳 一叶 海北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