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FDA批准Novartis的Kymriah和来自Kite Pharma的Yescarta在美上市,细胞治疗的前景受到更多业内关注。然而,即使在美国,细胞治疗审批也尚不够完善。相较欧美国家,中国细胞治疗开始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我国在 CAR-T 治疗领域的临床数量仅次于美国,在进度方面国内也紧随欧美步伐。
异体脂肪间充质祖细胞干细胞疗法I期数据满意
据GBI获悉,近日,唯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医疗保健投资与合作研讨会(CHIPS)上,公布了一项在中国进行的I期试验数据。该试验为期48周,用于评估AlloJoin(一种现成的同种异体脂肪间充质祖细胞干细胞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也是西比曼首次将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从个体化临床治疗模式向通用型转化(Off-the-Shelf, OTS)的临床尝试,目的是研发生产更加成熟便捷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干细胞产品。
西比曼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展了AlloJoin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Ⅰ期临床试验。由于公司将此款细胞治疗产品定位于中国的 KOA患者,因此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对其尤为重要。目前,在对22位患者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初步证明,AlloJoin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延缓膝关节软骨磨损的效果,并且显着改善了KOA患者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据西比曼官方数据,中国有5700万KOA患者适合此款干细胞治疗产品,因此,公司将投入更多精力用于在中国开发该项产品,以更快进入市场。值得关注的是,西比曼正在展开AlloJoin的另一项临床前研究,用于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型肺病 (COPD)。
除AlloJoin之外,西比曼还积极研发自体脂肪干细胞技术(ReJoin)用于KOA的治疗。公司拥有全球首个ReJoin成功改变膝骨关节疾病的II期临床数据:根据国际共认的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的显示,最早可在12周减轻骨关节疼痛、缓解僵硬、增强骨关节功能。根据核磁共振MRI的显示,可在24周时促进软骨增长。
停止美国研发业务积极投身中国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西比曼公司决定关闭AlloJoin的美国业务,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项目自3月14日起终止。公司将集中力量开展在中国的干细胞治疗及CAR-T治疗的研发管线。
推动西比曼做出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是中国食药总局出台了针对细胞治疗的指导原则及治疗指南,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中国细胞治疗公司的信心。2017年12月,CFDA颁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提出了细胞治疗产品在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规范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水平。实际上,即便是FDA,对细胞治疗产品的审批仍不太成熟,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太多。此次CFDA指导原则的出台,为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宽松且有序的环境。2018年3月,CDE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申请临床试验药学研究和申报资料的考虑要点》,提出对CAR-T类产品,在准备申请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学研究和申报资料时,应特别关注生产原料(供者细胞、试剂/培养基)、生产工艺(质粒、病毒,CAR-T细胞)、质量研究(质粒、病毒,CAR-T细胞)、稳定性研究等几个方面。
今年1月,CDE公示了第二十六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名单, 3种CAR-T细胞制剂再被纳入优先审评:银河生物的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自体T淋巴细胞注射液,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的抗人CD19 T细胞注射液和科济生物的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自体T细胞。这一举措也给西比曼以及其他细胞生物技术公司带来更清晰的路径。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化进程将会提速。
细胞治疗实体瘤期待突破性进展
作为唯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西比曼拥有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两大研发平台。在CAR-T治疗领域,公司曾以1200万收购了解放军总医院( 301 医院)韩为东教授组的4 项 CAR-T产品,并保留后续产品的优先收购权。因此,正在积极开展治疗血液瘤及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前该公司有多个治疗非实体瘤的在研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CBM-C19.1(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BM-C20.1(非霍奇金淋巴瘤)、CBM-C30.1 (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治疗在非实体瘤领域已较成熟,而在实体瘤领域始终难以突破。由于大多数肿瘤的异质性,很难有病人身上的所有(或绝大多数)肿瘤细胞都表达一个靶,而血液系统的肿瘤靶,如CD19, BCMA,CD123等是比较确定的。
据西比曼官方数据显示,公司只有一款CBM-EGFR.1是治疗实体肿瘤的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据国信证券公布的信息称,西比曼在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体的实体瘤临床中取得了 79%的疾病控制率。这说明 CAR-T在实体瘤的效果也许并不如之前想象的不佳。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细胞治疗针对实体瘤的突破性进展。
来源:药时代 作者: GBI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