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将向外资开放,“洋”药店真的要来了

医药 来源:21世纪药店 作者:陈爱军
2018
03/20
15:15
21世纪药店
作者:陈爱军
医药

十三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的服务供给。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2018年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其中包括对外资扩大医疗领域的开放,这对吸引外资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开始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正式放开药品的分销业务,经批准的外商允许在中国从事药品采购、仓储、运输、零售以及售后服务后,就有药店老总喊出“狼来了”,“洋”药店什么时候进入中国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但随后久久不见“洋”药店有大举动,于是逐渐被业内淡忘。

2017年11月30日,随着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纸公告,这个话题又开始受到关注。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企业沃博联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将其作为增资主体,以人民币276,670 万元的价格认购了国大药房40%股权。

外资一下子成为中国年销售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的第二大股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大规模外资为何姗姗来迟?

“平价”作为曾经无往不利的价格利器,其威力正在不断减弱。在药店不断走向集中、竞争格局正在重构的过程中,如果外资想介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这是一个理想的时机。

从2004年到2017年,相隔整整13年,为什么此时外资才大举进军中国药品零售市场?

其实,外资很早便来到中国:2002年6月,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与海王星辰合办美信专业药房;2005年10月,贵州一树与荷兰GRI零售投资集团合作,推出舒普玛药妆店;2012年9月,南京医药与以药店为主导的国际保健美容集团的英国联合博姿达成合作协议,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由后者投资5600万英镑,获得南京医药12%的股权……

时至今日,美信已经式微,这家曾经盛行一时的连锁药店“折戟”,说明了当时为何外资不愿大举进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原因。美信是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在中国发展门店的规模,回顾美信的拓展之路,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一些连锁药店老总都认可美信提供健康管理方案的专业模式,但大多数加盟美信的却是单体药店。

实际上,美信的专业模式是输给了“平价”模式,但不等于是专业服务输给了“平价”。许多药店加盟美信看中的是其专业的品牌,但在当时比拼药价的大环境及自身能力所限的情况下,难以把美信的专业服务落实到位。何况那时候消费者最关注的是药品价格,而不是专业的服务,因此美信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不过,外资没有大举进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直以来,由于医药不分开,医院的院房占据了药品销售80%左右的市场份额,据南方所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药店终端的市场份额也只有22.5%。可是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医院都在推进医药分开,并且控制药占比,处方外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蛋糕”变现的机会越来越大。

除了政策环境有利,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去年9月,着名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了《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策略指南》,预计中国药店市场规模至2020年将达到6200亿元,年平均增速在10%~15%之间。该指南还指出,相比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在药事服务专业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意味着中国的药店在专业化服务方面的发展空间较大,这恰恰是“洋”药店的所长。

“平价”作为曾经无往不利的价格利器,其威力正在不断减弱,慢病管理、健康生活馆、中医馆等新业态崛起,象征着药店向专业化的回归。目前,已有各路业外资本大举进入药店,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整合并购风暴,以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药店不断走向集中、竞争格局正在重构的过程中,如果外资想介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这是一个理想的时机。

选择哪条路径进入?

与中国的药店合作,是外资实现“中国特色”转换的理想途径,但首先要在技术和用户习惯养成上使其“中国化”。

提到外资的进入,日本曾是一股强劲的力量,随着国内连锁药店到日本考察多元化热潮的兴起,与日本企业合作、共同开设药妆店的尝试一度吸尽眼球,但多数似昙花一现,而且未成主流。

假如美信不是生不逢时,会不会在今天大放异彩,给外资直接进入药店渠道带来信心?答案不得而知。但沃博联采取的是“先批发后零售”的模式,即先做批发来了解市场需求,接着才扩展到零售业务。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批发分销配送网络拥有者之一,沃博联拥有390多家配送中心,每年向超过23万家药店、诊所、保健中心和医院提供配送服务。沃博联还是世界最大的处方药和保健产品的采购商之一,由此看来,在品类方面也可给国大药房带来不小的助力。

无独有偶,早在2003年12月11日,瑞士裕利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医药物流的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医药商业企业——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双方总投资1.2亿元,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其中中方占注册资本的51%,裕利占49%,合资期限为30年,业务以药品批发为主。不过由于外方的投资额不大,业内只是视之为外资的一次“试水”。

倘若就此断言批发为外资进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主要路径,似乎为时过早,如美国康德乐收购广州百济新特药房成立康德乐大药房,走的就是另外一条DTP专业药房的路径。2012年,康德乐在北京开出第一家DTP药房,曾计划把DTP药房开到中国的100个城市。

但在2017年康德乐出售其中国业务,外资在中国发展DTP业务的拓展因此蒙上一层阴影。不过,从目前DTP药房的发展态势和药品的销售表现来看,其后劲不可小觑,不排除未来外资与大连锁共同开设DTP药房的可能。

不必讳言,与“洋”药店相比,尽管近几年中国药店开始注重加强专业的服务,拥有的执业药师数量也大幅度上升,但在专业指导顾客合理用药上的差距较大。当顾客的这种需求成为主流、成为习惯,“洋”药店会不会直接开到中国?

中国各地的经济与用药习惯的差异较大,导致“洋”药店直接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较小,即便进入,也可能是选择一些较大的城市,不会大面积覆盖。与中国的药店合作,是实现“中国特色”转换的理想途径,正如贵州一树董事长王春雷所言,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时,首先要使其“中国化”。

虽然现在药店的并购进行得轰轰烈烈,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究竟是需要“洋”药店的资本还是技术?不难得出结论。

向外“借力”正当时?

随着药店分级管理的进一步落地,市场资源将面临重新划分与争夺。对于药店将来的发展,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是吸引和稳定客流的关键,也是中外合作的机会所在。

中国履行WTO承诺的第二年即2005年,有调查显示:外资介入或由外方管理的零售药店的比例很小,如广州为5%,上海是2%,而北京只有2‰。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的发展空间其实对外资具有很大吸引力,只是由于相关法规与政策有待完善,外资才持观望态度,而现在这个时机已经成熟。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174家,同比增长15.9%。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引资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这说明中国对外资仍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措施出台与落实,中国经商环境不断改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明显减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引资的吸引力。

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由追求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因此未来服务业、消费及相关高附加值产业将会加快发展,这些领域为外资提供了更多商机。对于外资来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高,政策环境利好不断,如实施医药分开的步伐加快、鼓励医院的处方外流等,大规模的“飞检”、并购整合等又使中国的药店不断走向集中与规范,人口老龄化、预防保健需求上升等也使市场大幅增长可期……

如果说40多万家的庞大药店数量会造成竞争白热化和顾客的分流,那么新出台的《关于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则有可能改变这个竞争格局。该意见稿提出“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统一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实施的时间由前一版的“2025年”提前至“2020年”。

令人关注的是,该意见稿把药店分为两类:一类药店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药店可经营非处方药、符合经营许可范围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前两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二、三类药店合并为二类,并根据服务能力将二类零售药店由低到高划分为A、AA、AAA三个等级。如果药店的分级管理全面实施,将可能对药店产生影响:一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二是成为AAA级的药店有望在医保方面得到政策的倾斜;三是有利于推进处方外流的步伐。

国内连锁药店从以前主要考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多元化,到近年来转向考察欧美药店的专业服务,就表明药店的决策者们已经意识到,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如何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才是稳定客流或吸引客流的关键。换句话说,对于药店将来的发展,技术比资本更重要,这既是和“洋”药店合作的基础,也是双方的机会所在。

来源:21世纪药店   作者:陈爱军

为你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资讯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一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一批)。

2025-04-23 17:29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资讯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资讯

国家药监局 海关总署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试点区域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5-04-22 18:48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资讯

专注心衰管理,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

三类有源植入产品

2025-04-22 13:17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资讯

欧狄沃®在中国获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症

持续丰富早期癌症临床选择

2025-04-22 11:12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资讯

从“不患病”到“活得好”!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2 10:59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资讯

又一家A股上市药企,退市已定

一直悬在海南普利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还是落下来了。

2025-04-22 09:45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资讯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资讯

降低20%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诺和盈中国说明书更新

4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更新诺和盈®(司美格鲁肽2 4mg)的说明书。

2025-04-21 16:02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资讯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资讯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资讯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资讯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资讯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资讯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资讯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资讯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