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达440亿美元
2017年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达到444.1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2.8%。2016、2017连续两年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甘精胰岛素受到类似药的冲击,销售额快速下降。除来得时外,其他降糖药物销售情况相对稳定。本文数据均采用固定汇率:欧元:美元=1:1.124、日元:美元=111:1、瑞士法郎:美元=1.07:1。
企业竞争格局
2017年糖尿病市场企业竞争格局总体稳定,但也发生一些重要变化。礼来凭借度拉鲁肽的抢眼表现(销售额翻番至20亿美元),以及甘精胰岛素类似药(4.3亿美元)的放量,其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增长30%至76亿美元,与赛诺菲体量相当。勃林格殷格翰凭借利格列汀的增长上升2位至第六位。SGLT2抑制剂在上市4年后增长停滞甚至略有下降,强生则因卡格列净的萎缩下降到第8位。糖尿病市场仍然保持巨头垄断格局,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默沙东4家巨头合计占据近80%的降糖药物市场份额。
诺和诺德、礼来在胰岛素、GLP-1领域均有重磅降糖药,赛诺菲主要依靠长效胰岛素,默沙东则依靠DPP-IV抑制剂。随着德谷胰岛素、索玛鲁肽(包括近期内可能上市的口服索玛鲁肽)的获批,诺和诺德将进一步巩固巨头地位,礼来度拉鲁肽表现出色,但也面临索玛鲁肽的强势冲击,甘精胰岛素类似药或将成为另一个重要增长点。默沙东西格列汀开始走下坡路,缺乏增长点。
各类降糖药格局:GLP-1一枝独秀
胰岛素依然占据降糖药物半壁江山,不过因为甘精胰岛素的下降,胰岛素类整体微降2.6%。胰岛素类产品中,三代胰岛素占据85%的市场份额。
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三代胰岛素略有下降(来得时受类似药冲击),二代胰岛素、DPP-IV抑制剂保持平稳。SGLT2抑制剂从2014年上市,初期稍有放量,2016年起即区域平稳,看趋势无法冲击DPP-IV抑制剂的地位。目前来看,GLP-1受体激动剂是整个糖尿病药物市场扩容唯一的、最重要的推动力。2017年,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规模为67亿美元,占整个降糖药物市场的15%,接近胰岛素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并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格局生变
胰岛素方面,甘精胰岛素专利到期,受到类似药冲击。长效胰岛素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礼来/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类似药销售额达到4.32亿美元,诺和诺德的德谷胰岛素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赛诺菲开发的甘精胰岛素新剂型Toujeo(U300)销售额达到9.17亿美元,替换Lantus以延长专利保护期。
总体来看,长效胰岛素市场规模为104亿美元,其中甘精胰岛素(Lantus、Toujeo、Basaglar、长秀霖)合计销售额为68.5亿美元,地特胰岛素销售额23.4亿美元,德谷胰岛素12亿美元。
GLP-1:度拉鲁肽飞速增长、索玛鲁肽强势进场
2017年,全球GLP-1市场规模达到72.4亿美元(计入减肥药Saxenda),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7%,接近胰岛素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且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利拉鲁肽(降糖药Victoza、减肥药Saxenda)销售额43亿美元,处于统治地位。礼来Trulicity(每周1次度拉鲁肽)销售额实现翻倍,达到20.3亿美元。Bydureon(每周1次艾塞那肽)微降1%至5.74亿美元,Byetta(每天2次艾塞那肽)、Tanzeum(每周1次阿必鲁肽)、Lyxumia(每天1次利西那肽)销售额微乎其微并仍在下降。
此外,诺和诺德已经获批索玛鲁肽,8000人超大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其药效优于现有降糖药物,并同时完成了心血管获益的Ⅲ期临床。口服索玛鲁肽也得到积极的Ⅲ期临床数据,结合利拉鲁肽的统治地位和成熟销售渠道,索玛鲁肽有望快速完成替代,再次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需要注意,口服索玛鲁肽计量为一天一次7-14mg,比注射索玛鲁肽的一周一次0.25-1mg,高出百倍,生物利用度极低。上市后其价格也是需要关注的。
国内竞争格局
国内胰岛素市场
胰岛素是非常特别的一类生物药物,其用于糖尿病治疗已经有超过90年的历史,重组胰岛素也走过30多年的道路,至今仍然以品牌药物主导市场。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如今仍以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为主,其他地区只有中国、印度、波兰有少数几家药企生产和销售胰岛素。二代胰岛素不存在专利问题,却少有企业成功仿制;三代胰岛素化合物专利已经相继到期,目前的仿制企业依然以礼来、Biocon等原本就生产销售胰岛素企业的药企为主。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单位价格低而技术和生产门槛高,覆盖患者广,患者用药多长达数十年,市场以既有患者为主,因而是一个存量市场。这样的市场其特点是生产和研发投入高、市场开拓缓慢,先发优势和渠道优势非常明显。如拜耳代理波兰拜通的人胰岛素,就因为销售成本高、利润低、市场拓展缓慢,最终转让给本土药企誉衡药业。
目前来看,胰岛素类似药的研发情况仍多为胰岛素药企互相仿制对方的产品。如礼来和赛诺菲分别只有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两者的策略就是互相仿制对方的产品,完善产品线布局。第二种方式就是Biocon、甘李、东宝这种有成熟和产品和技术,通过合作或者自主开发进入欧美市场,在后专利时代通过成本优势等期待在发达国家开拓市场。
2017年,国内胰岛素市场规模约160-18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胰岛素市场12%左右。国内市场以外企为主,份额超过70%,国内企业以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为主,合计占据25%的市场份额。研发方面,除恒瑞开发新药胰岛素(设计机理类似于德谷胰岛素)外,基本以仿制为主,包括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等。因此,拥有成熟生产工艺和降糖药物销售渠道(尤其是胰岛素销售渠道)的竞争者更加具有明显优势。新进场者往往需要大规模投入研发尤其是生产车间的建设和产业化工艺的放大,上市后同样需要长期投入以争夺存量患者。
国内GLP-1市场
2017年国内GLP-1市场规模仅4亿元人民币,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占据超过55%的市场份额,其余为艾塞那肽。国内GLP-1市场规模仅为全球GLP-1市场规模的1%左右,远远小于胰岛素的比例。一方面是由于进入市场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较高(为胰岛素治疗成本的5-10倍),此外患者对GLP-1认知程度明显较差,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教育。
国内企业在GLP-1的布局来看,三生直接引进阿斯利康艾塞那肽的国内权益。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的每周1次GLP-1已经报产,为分支型PEG化修饰的GLP-1。
鸿运华宁开发了GLP-1R抗体/GLP-1融合蛋白,GLP-1R抗体可以介导融合蛋白直接定位到GLP-1R,使得GLP-1更容易与GLP-1R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是比较独特的设计。
比洋生物开发了长效GLP-1药物BY23,结构上采用IgG4样免疫球蛋白融合GLP-1,GLP-1创新的融合在IgG的C端,同时应用创新技术对Fc对进行了工程化改造,改善其与FcRn(neonatal Fc receptor )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延长融合蛋白的半衰期。该分子结构已经申请国内专利,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食蟹猴体内研究发现BY23的半衰期为度拉鲁肽的4倍左右(度拉鲁肽数据来自公开数据),有望制成每月1次的制剂。
此外,天士力从韩国Genexine引入杂合Fc融合GLP-1、常山药业从美国康久化学引入白蛋白化学偶联艾塞那肽、东方百泰已经申报自主开发的Fc融合艾塞那肽、泰康生物已经申报白蛋白融合GLP-1、银诺医药申报Fc融合GLP-1(Fc为IgG2亚型)。这些产品基本与度拉鲁肽、阿必鲁肽设计类似,采用白蛋白或者Fc融合来达到长效化目的,技术上也可以通过化学偶联实现。总的来看,国内GLP-1比较具备技术特色的当属鸿运华宁的GLP-1R抗体/GLP-1融合蛋白,其双重作用机制或许会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另GPCR抗体本身也属于抗体药物研发的新潮流。
在胰岛素、GLP-1之外,科信美德从安进授权引进胰高血糖素受体抗体的权益,属于一类全新的降糖药物,也值得关注。
小编总结
2017年糖尿病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口服药方面SGLT2颓势显现,无力冲击DPP-IV抑制剂的地位。GLP-1一枝独秀,体量渐大,其作用机制是胰岛素的完美补充,本身不会危及胰岛素产品的市场份额。长效胰岛素/GLP-1的组合引用和复方制剂,是较理想的临床方案。
胰岛素领域则预示将进入后专利时代,尽管用户粘性大、类似药替换慢,但非专利药物最终将成为市场主流。这就给了中国、印度的本土胰岛素厂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并最终主导全球市场的机会。短期来看,长效胰岛素方面,德谷胰岛素将快速增长,占据一席之地,甘精胰岛素进入Toujeo替换Lantus,与多家仿制药进行竞争,促进价格下降。
GLP-1领域,索玛鲁肽、度拉鲁肽或将双星闪耀,口服索玛鲁肽毕竟生物利用度低,能在多大程度上压制对手还未可知。
国内方面,胰岛素领域将进入进口产品加速被替代,国内企业进场者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大的时代。随着获批厂家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快速进入价格战的境地,生产成本与流通、销售成本的竞争成为重要因素,价格回落到平衡点,淘汰大部分厂家,最终进入稳定的寡头垄断。GLP-1的差异化更容易一些,也不乏个别具有特色的可以冲击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如鸿运华宁、比洋生物等的创新GLP-1,同样也面临索玛鲁肽、度拉鲁肽的强势竞争,以及教育市场扩大市场的挑战。
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作者:Arm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