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票制与金税三期(接下来是金税四期)的推进,正深刻引导国内药企发展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大包形式,以及渠道为王几乎限入绝境。药企谋求快速转型,向合规的学术营销途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虽然,有大量的咨询和培训公司“传授”各类擦边球的策略,如众创企业模式,试图把过去的渠道和代表转型为一个个小微CSO企业,利用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化整为零的策略还走过去的过票老路子,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当然,还有一些机构采用所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甚至在“众创”伪CSO的外围再增加一层防火墙,如与移动医疗公司合作,试图伪装成合规的形式,实际上,同样经不起检查。甚至不仅没有作用,反而又增加一层风险!在金税三期下,所有的猫腻都成为透明!经手越多,风险可能越大。
国内共有4700家药企,仅有600多家制药企业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其余4000多家没有营销队伍,都的采用过去的底价的代理模式。其中就上市公司而言,整个销售的费用结构和比例,平均销售费率44%。如果庞大的销售费率,部分转化为灰色部分支出。在新的环境下,灰色产业链被挤压,没有灰色利益,国内药企还真能卖得好药吗?
从国家去产能层面,以及国家引导制药企由做大转向做强,必需实现大量疗效欠佳的药物退出市场,让创新药真正成为主流。让优秀的企业更优秀,不可能再象以前市场总是劣币驱逐良币,很多疗效很好的药物并没有市场。
因此,如果想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从现在就必需快速转型。底线是合规,再往上就是为学术为核心的营销、市场和医学体系的建立。如何能转型成功呢?
1、国内药企费用结构需要发生改变。
中国药企中上市公司中平均销售费率在44%,而在非上市公司的体系中,可能更高,有的甚至可能达到70%以上。这些企业通过高的销售费率,在市场上维持“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靠灰色费用支撑的,这是不够的。未来中国药企合理的支出应该是研发支出10-20%,销售费率控制在20-30%水平,才是合理的空间。因此,国内企业必需加大研发的投入。
当然,研发投入不仅仅是新药研发,因为新药研发并不是说有就有的,还是一个长期准备过程。当前重要任务是让已上市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及为自己已上市的品种积累关键的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也为每5年一次大考准备。这同样属于研发投入,这对于传统没有研发基础的国内药企而言,是当务之急。梅斯医学张发宝博士认为,通过在临床真实世界研究累积循证证据,也为下一步企业进行学术营销提供证据支持。梅斯医学一直倡导“证据驱动营销”的理念也源于此。传统的OTC营销,更多的是营销,讲故事,而不是讲证据。而处方药营销是带金,而今后处方药营销要全面转向证据,而不是故事时,证据就变得难能可贵。梅斯医学与国内十多家药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证据的合作,通过合作,让临床医生对产品产生主动认知,从而直接提升产品的形象,以及最终带来销量的提升。
2、快速筹建市场部与医学部
国内药企过去的市场部与医学部混在一起,而且规模很小,往往只有几个人,做一点市场支持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依赖销售代表或大包商进行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转型成为必然动作。必需迅速建立一支高效的市场与医学部。当前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市场与医学部的职能。据梅斯医学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企业从外资公司的市场部挖来产品经理,迅速组建自己的市场和医学队伍,开展工作。因为没有专业化的队伍是无法承担专业职能的。
目前很多培训机构,甚至包括药企自身代表,以及过去的代理商,纷纷号召药企与转型的伪CSO进行“学术合作”,或让自己的代表转型为“学术营销”。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谈到医药代表历史,在1990年代,医药代表确实很“学术”!当时医药代表进医院时,科主任,甚至院长都要认真对待,探讨药品的学术问题。然后,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分工的精细化,现在连外资公司的代表都逐步沦为“客情服务”,而不是学术服务。国内药企的代表,基本没有真正的学术能力,甚至有些代表,连自己的产品的药理,临床证据都讲不清楚。
不是把代表的头衔改为“学术营销”或MSL,他们就真的成为学术营销或MSL!学术是高门槛的,这也是为什么代表很难具备学术能力的关键原因。因此,市场与医学部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从外企的市场部寻找人才,这是当前最理想的策略之一。相对来说,外企的市场部整体比较成熟,能够很快把市场部的思维带到国内药企,也带领营销的转型。
3、代表与MSL明确定位与转型
国内企业正在改革煎熬,学术转型是唯一方向。国内药企转型,需要这群专业背景的代表来协助发展。但是代表永远是代表,不可能让每位医药代表都具备专业的学术能力。因此,配备专业的而医学联络官(MSL)这是必然的。让代表回归营销,让MSL做学术,减少代表的数量,增补MSL人不员,这是不二选择。
有一项统计表明,在国际上,医药代表与每次处方医生的交流的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其实10秒钟的交流只能见面打个招呼,混个面熟而已,是不可能做真正的营销的。而且现在临床医生也非常害怕接触代表,加上当前的非常时期,很可能因为接触代表,会惹来麻烦。
但是MSL可以正常与处方医生接触,每次接触可能能达到几十分钟,这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宣传都是有益的。但是,MSL的专业性成为关键话题,如果没有专业性,处方医生是不愿意花费时间在没有专业性的MSL身上。
4、与所谓的CSO公司合作就安全合规了吗?
实际上,在国内,规范的CSO公司如康哲,亿腾,实际上与药企并无区别,只是不作为药品的生产商而已。这是规范的CSO。而今年出现的成千上万的CSO公司,大多数是伪CSO,只是将过去的代理商披上一层CSO外衣而已。如果本质不合规,披上外衣同样也是不合规的。
当厂家和CSO公司签订合同后,需要CSO公司提供发票和业务结果。强势的厂家对财税的要求严格,必然需要CSO公司去做真正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活动。而做不了学术推广的CSO公司,必然是由学术代表来代为执行的,同样还是回到老路子。但是,当前CSO公司具备学术能力的极少。很多药企与CSO之间的合作仍然是佣金形式,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很难合规的。
有人认为要把当前的CSO分为几个类别,一类能做专业的营销的公司称为CSP(专业的营销服务机构),梅斯医学就属于CSP,具备专业的学术服务能力。为药企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通过学术营销的手段,推动产品的营销。因此,药企一定要与真正具备专业学术能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既能合规,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营销转型。
不过,我们也看到国内药企转型的速度,这是值得称赞的。虽然很多药企与伪CSO合作,可能为未来埋下巨大的陷阱。但是药企积极谋求转型,这仍然是值得称赞的。
5、解锁当前最大的难题:医学学术外包是最佳途径之一
实际上,哪怕外资代表,现在基本也沦为客情服务,没有真正的学术服务能力。目前外资的学术主要依托医学部的MSL,但是MSL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而内资企业,往往市场部与医学部力量非常小,而代表更不专业,无法承担学术职能。
如果建立一支学术队伍,成本高昂,而且短期也难以实现。国内以恒瑞为代表,建立一支超过300人的学术队伍。然而,这支队伍支出庞大,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临床医生真正的学术需求!而其它国内药企更难以配备如此庞大的学术队伍。因此,学术外包成为当前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脱离带金销售后,与临床医生接触最佳的方法就是学术!而学术队伍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过程,专业能力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最近国内大量药企选择与梅斯医学这家公司开展合作,由梅斯医学提供学术队伍,或采用梅斯医学在线的MSL,赋能代表或医学部人员,迅速产生学术效应。这可能是国内药企实现快速转型的唯一路径与选择。
6、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行动!快速向学术营销转型,几乎成为必然的选择!相信中国药企的行动力!因为变则生,不变则被淘汰。
来源:生物谷(微信号 BIOONNEWS) 作者:张发宝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