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肿瘤学年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已经在美国芝加哥完美落幕,这一世界权威的肿瘤学术交流会议,每年都吸引众多人关注,今年当然不例外。近期,肿瘤领域进展密集发布,肿瘤免疫疗法依旧最为吸引眼球,其中,多家公司也公布了最新的临床进展,不乏惊喜进展。罗氏公司也在近期公布了公司独具特色的双特异性抗体I期临床研究数据,基于crossmab设计的双特异性抗体CEA-TCB单一疗法或是与tecentriq联用均具备优秀的抗肿瘤活性。这款实体瘤结直肠癌治疗的抗体药物备受关注,其双抗设计方案值得借鉴。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热情不减,国内公司,无论大小均热衷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布局,文章关注双特异性抗体,介绍了目前已上市和临床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对罗氏双特异性抗体最新临床数据做了一定的总结。
双特异性抗体: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双特异性抗体有别于单克隆抗体,双抗能过同时与两个抗原表位结合,如安进公司的已上市双特异性抗体Blincyto(通用名blinatumomab),该款双抗便能够同时结合CD3和CD19分子,双抗能够结合效应细胞和靶细胞。一般来讲,双抗可以分为两种,即T细胞募集型,包含肿瘤细胞靶点-T细胞募集位点,这占双抗的大部分比例,其中,T细胞募集位点指CD3(T细胞),CD16靶点(NK细胞),而靶点通常位于肿瘤细胞;另外,双抗也可能结合双靶点位点(如VEGF-PDGF、VEGF-Ang2),抑制2条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耐药产生的可能性。
双特异性抗体的分子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目前来讲,主要存在几种相对成熟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
安进公司的BiTE平台
目前,基于该平台的Blincyto已经获批上市,治疗,非IgG类亚型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speific T cell Engager,BiTE)技术相对成熟,基于该技术的双抗能够通过CD3和CD19分别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结合,利用CD3招募激活T细胞,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罗氏的crossmab技术
罗氏公司crossmab技术在Knobs-into-holes(KiH)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轻链错误联结的问题,简单的说,该技术首先在Fc区设计了Knobs-into-holes异源二聚体连结;同时将Fab区域的CH1和CL互换,以减少轻链错配,如下图。
其他双抗技术平台如DART, tandAB, Bi-nanobody等等(如下图),原理跟上面两种技术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需要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的已经比较清楚。可以看出,双抗技术门槛并不高,抗体设计是一个关键,这也是中小企业纷纷布局双特异性抗体的一个因素。
双特异性抗体:产业化挑战重重,已上市产品市场表现并不给力!
目前,双抗的研发布局日趋火热,已有2款药物上市(见附表),然而两款双抗的市场表现并不给力:1.2009年,removab顺利经欧盟获批上市,批准用于恶性腹水,年销售峰值仅为454万美金;2. 2012年,FDA批准安进公司Blincyto上市销售,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6年药物为安进带来8500万美金收入,预期峰值收入可能达到3亿美金,该双抗依旧有着不少bug,定价高、半衰期短,安进11亿美金买过来的bite,其市场表现实在差预期太远。
统计显示,依旧有不少双特异性抗体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附表)。药物开发者不乏罗氏、辉瑞、安进等大佬,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双抗的产业化具有多方面挑战,如:1.如何解决错配问题;2.下游工艺不稳定,如何改善;3.纯化问题如何解决;4.如何保证双抗的稳定性;5.如何平衡两个抗体的表达量。这些是产业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事实上,临床阶段双抗的推进是十分缓慢的,其中不乏终止开发的例子,据笔者所了解,罗氏vanucizumab,艾伯维ABT-122已经停止开发,而安进公司的AMG110也因严重不良事件陷入困境。
面向实体瘤:罗氏CEA-TCB临床I期安全性数据值得关注
罗氏公司基于crossmab设计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化合物CEA-TCB(RO6958688; RG7802)最近公布临床I期数据。分子设计方面,采用2:1分子设计,其中,分子设计中,靶向CD3能够将T细胞招募、并激活,从而起到肿瘤杀伤作用。
目前,抗体进行了单独用药和tecentriq联合用药的早期临床研究,主要数据总结如下:
安全性数据方面,数据显示在两组试验中接受 40mg 及以上剂量组治疗的患者有近 40% 患者出现 3 级或以上不良反应事件,腹泻和注射相关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一名接受了 600mg 剂量的患者在给药后死于呼吸衰竭。
数据对于罗氏双特异性抗体早期临床研究属于相当亮眼,双特异性抗体目前依旧存在很多的障碍,需要更为深入全面的临床数据 。
附表:
来源:新浪医药新闻 作者:Tang
为你推荐

《NPJ digital medicine》刊发李冬梅教授团队成果:AI赋能高效识别眼睑肿物
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李冬梅教授团队携手爱尔数字眼科研究所,在《NPJ digi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2 4)学术期刊发表团队...
文/李林 2025-04-02 10:27

默克全球执行副总裁周虹:合作与创新是默克未来五年战略的两大关键词
近日,德国默克医药健康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负责人周虹带领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管理团队开启了2025年度首次“中国行”。
2025-04-01 17:11

首个且唯一,阿斯利康PD-L1单抗获FDA批准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度伐利尤单抗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辅助单药治疗,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成年患者。
2025-04-01 14:37

全国首个,湖北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
昨日(3月31日),据“湖北发布”消息,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 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 次,非侵入式脑机...
2025-04-01 11:03

一款国产创新流感药,获批
近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青峰医药下属子公司江西科睿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商品名:伊速达)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健康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单纯性...
2025-04-01 10:22

26省联盟药品集采启动,聚焦妇科用药和造影剂
近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做好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相关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2025-03-31 21:48

优时比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中国获批,全球首个且唯一双亚型创新药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作为唯一人源化、高亲和力且具备创新修饰结构的IgG4单抗,关键Ⅲ期MycarinG试验证实罗泽利昔珠单抗注射液(优迪革®)较安慰剂显著改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多个临床终点与结局。
2025-03-31 15:58

从手术麻醉到生命全周期护航,麻醉学科发展拓宽生命边界
3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等23家学协会共同举办的2025年中国麻醉周学术活动的启动仪式举办,该活动以“生命之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
2025-03-31 15:30

欧狄沃联合逸沃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
欧狄沃联合逸沃对比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可显著改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可改善近3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达30个月
2025-03-31 13:45

罗氏制药榜首 “现金牛” 产品罗可适(奥瑞利珠单抗)在华获批:开启多发性硬化症一年两次治疗新时代
罗氏制药今日(3月31日)宣布,其旗下创新药罗可适®(Ocrevus®,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ocrelizumab injection)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每六个月静脉输...
2025-03-31 13:39

三生有幸,医者仁心:三生制药向全体医药工作者致敬!
3月30日是国际医师节,由三生制药公益支持的以“三生有幸,医者仁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携手20位医生代表,以寄语海报的形式,共同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诚挚的祝福与关爱。
2025-03-30 17:38

新版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3月2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颁布2025年版的公告(2025年第29号)》,2025年版《中国药典》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5-03-30 17:07

向C端发力,华大集团首届健康同行合作伙伴大会圆满举行
3月29日,以“科技普惠,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华大集团首届健康同行合作伙伴大会在华大时空中心成功举办,通过报告演示、展台展示等方式,首次系统性地向外界展示运用生命科学前沿...
2025-03-30 10:38

广州试点创新药械“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本次试点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22家试点医院实现医保+商保一站式同步结算,通过提供“商业保险创新药械结算清单”,商保理赔金额将一目了然,市民只需支付医保和商保报销后的...
2025-03-28 18:41

揽入首付款2亿美元,恒瑞医药就一款II期临床药物与默沙东达成新合作
近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默沙东达成协议,将恒瑞医药的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包括名为HRS-5346的先导化合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默沙东将获得HRS-5346在大...
2025-03-28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