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对于癌症治疗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为靶向治疗和维持疗法提供了可能。随着越来越多专利即将到期,生物类似药很快将在美国上市。在美国,生物类似药被定义为与对照药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品。与对照药相比,生物类似药在临床无活性组分中可能有微小差异,然而在安全性,纯度和效价方面,应该没有任何临床上的显著差异。本文介绍了高级医师对于生物类似药要考虑的问题,包括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的区别;生物类似药的监管;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批准后的安全性监测;以及命名规则。本文还强调了高级医师进行生物类似药相关的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级医师将在生物类似药的处方开具,患者管理,肿瘤护理专业人员和患者的教育等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
生物类似药不是仿制药
尽管与小分子化药的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可以制造出来,与生物药完全相同的复制品不可能被制造出来。这源于其基本性质的差异。小分子药是具有单一明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相比之下,生物药比小分子化学药的分子量大很多倍,通常由数百个氨基酸亚基组成,并且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
另外,两者生产制造过程也不相同。小分子药物通过可预测的化学反应进行重复性生产,并且现有分析方法可以完全表征。相比之下,生物药使用活细胞生产,得到的产物是非均一的混合物,不能通过现有分析技术完全表征。上述差异可能导致生物类似药与对照药有细微的结构差异,其临床效应无法获知,需要进行持续的安全性监测。
生物类似药的监管
鉴于生物类似药和小分子仿制药之间的差异,EMA、WHO和FDA已经为生物类似药设立了独立的批准途径。EMA是第一个颁布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和设立审批途径和的监管机构,其监管审批程序明确了生物类似药可比性研究的具体要求,包括质量、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估,以及通过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迄今为止,EMA已批准12种生物类似药,除了2个产品尚因商业原因撤市,尚未发现明确的安全性问题,这表明该审批程序和要求是有效的。
美国于2009年出台的”生物药价格竞争与创新(BPCI)法案”奠定了生物类似药批准途径的法律基础并设立了申请途径,即351(k)途径。2012年FDA公布的指导文件草案中描述了生物类似药在美国批准的框架。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类似于原研生物药的产品通过常规351(a)途径而不是351(k)途径来申请批准,在美国这些产品不会被视为生物类似药,这可能引起专业医护人员对适用要求的混淆。
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对于质量评估,FDA建议如下分析研究,包括比较生物类似药与其对照药的分子结构,蛋白质修饰(例如连接的糖基的差异),活性和纯度。这些评估对于表征生物类似药和鉴定不同制备工艺导致的结构或功能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FDA建议临床前研究比较在动物模型中的生物类似药对照药的毒性,然后进行临床研究比较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免疫原性。如果生物相似性仍不明确,建议增加头对头临床试验来比较生物类似药和对照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FDA指导原则允许将生物类似药在满足一定要求后可以和对照药互相替换,允许药剂师在不经医师介入或告知医师的情况下进行替换。上述要求包括 “在任何适用的患者身上体现出与对照药相同的临床结果”,并且“在单个患者多次使用药物后,交替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疗效减少的风险应小于没有交替使用情况下的“。通过351(a)途径批准的药物不具有可互换性。FDA尚未明确可互换性的临床研究要求,需要医护人员持续关注和学习。
批准后的持续安全监测(药物警戒)对于生物类似药的不良事件监控非常重要。为了使不良事件准确溯源,需要准确和严格地识别药品。制定合理的生物类似药命名规则,使每种生物类似药都有专有的名称,有助于在不良事件报告中清楚地识别特定药品。目前世界各地的生物类似药命名的政策不尽相同。WHO正在评估多种命名方法,包括对照药通用名末尾附加唯一代码(例如,通用名-xyz)得到生物类似药的名称。FDA尚未确定生物类似药命名的方法。
将生物类似药融入美国的肿瘤学临床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生物类似药的批准可能因成本的降低为患者增加使用有效但昂贵的生物药的机会,但调查显示,医疗服务提供者对生物类似药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医师,护士和患者来说,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高级医师扮演关键的角色,包括为护士和患者提供教育,提供生物类似药的临床数据,熟悉上市后研究的风险管理计划、性质和时间安排,并要求所在机构提供相关更新。
对护士进行生物类似药的教育应包括旨在帮助护士理解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之间的区别,并了解影响产品临床使用的、生物类似药与对照药之间的任何差异,例如批准的适应症范围,给药装置或容器密闭系统,给药途径,储存和操作方法。理解可互换和不可互换生物类似药之间处方替换的不同之处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护士在收集和获得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时起关键作用。因此,护士教育还应强调精确记录的重要性,以便于将不良事件准确溯源至对应产品。患者教育应强调不良事件的自我监测,以及生物类似药和对照药在管理,处理和储存中的任何差异。
参考文献
Mayden KD, Larson P, Geiger D, Watson H.Biosimil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iderations for Oncology Advanced Practitioners.J Adv Pract Oncol. 2015 Mar-Apr;6(2):108-16.
来源:抗体圈 作者:LYH
为你推荐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