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医疗的呼声中,医药研发人员循着靶向药物治疗的思路,开发了一种融合了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性和抗体的靶向作用的特殊的药物,这就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在“弱肉强食”的创新药市场中,ADC药物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取长补短 合二为一
小分子化学药物对癌细胞有强大杀伤力,但缺乏靶向性,容易误杀正常的细胞而引起较强的副作用。抗体药物虽然有较强的治疗靶向性,但是药物分子量太大,对于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医药研发人员将化合类药物通过连接物与抗体偶联,取长补短,最终形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兼具小分子药物强大的杀伤力和抗体药物高度的靶向性。因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发展热点。
简单来说,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在血液管道的漂流过程中,发现了需要消灭的癌细胞,通过癌细胞的表面抗原识别,然后ADC药物以抗体部分与癌细胞的表面抗原结合,打入癌细胞内部后,小分子化合物就释放出强大的细胞毒性杀死癌细胞。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欧美国家,ADC药物的概念提出较早,相关的药物研发也开展的比较早。2000年第一个ADC药物MylotargTM经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如今已然光荣撤市,因为使用该药的患者患肝小静脉闭塞的几率反而比传统化药治疗还高。
2011年8月19日,FDA又批准了Seattle Genetics与Millennium联合研发的AdcetrisTM,这是一种CD30靶向的抗体偶联药,结合CD30并释放小分子MMAE,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上市第一年销售额达到4.3千万美元。
2013年2月22日,FDA又批准了基因泰克研发的KadcylaTM,由曲妥珠单抗和细胞毒素DM1偶联而成,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同时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实体瘤的ADC药物。上市第一年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
处于精准医疗和靶向药物的风口,ADC药物的研发正在医药界激起一股新的浪潮。但是通过对KadcylaTM市场销售情况的分析,KadcylaTM 的增长几乎接近上线,专家指出虽然ADC药物整体呈现一股研发热,但是市场发展空间还有待观望。此外,作为一种新生的复杂药物,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药物的双重特性,该以哪类药物形式批准ADC药物也一直存在争议。
国内创新企业
暂且不论ADC药物的发展潜力如何,相比较国外的研发进展,国内虽然相对滞后,但也获得了可喜的进展。笔者列举了一些布局该领域的创新性企业,带各位了解下国内的情况。
浙江昭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简介:位于浙江杭州富阳市的昭华生药,与美国Concortis Biosystem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ADC药物的开发技术。
产品进展:Concortis Biosystem的研发管线如下:
上海美雅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简介: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美雅珂生物,成立于2014年,管理团队均来自国外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致力于ADC药物的研发、临床研究及产业化。
产品进展:ADC药物MRG003已于2016年8月在国内递交IND申请。
杭州多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位于杭州经济开发区的多禧生物,成立与2012年,研发团队由多位国外ADC药物研发经验的海归组成,涵盖了共轭体内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智能链接等。其中有三位人员曾参与过Kadcyla的研发。公司致力于研发用智能键将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交联在一起,共同构成共轭体类药物。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
简介:相对来说,荣昌成立较早,2008年落户山东,依托新一代生物药物研发的多个技术平台,建立起生物制药从源头创新到大规模生产的完整体系。
产品进展:公司旗下拥有RC48、RC58、RC68等ADC药物,涵盖淋巴瘤、肝癌、乳腺癌、肺小细胞癌等多个适应症。RC48(Her2抗体-MMAE)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ADC药物。
相对小分子化合药和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发尚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火石创造(微信号 firestone-link) 作者: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