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众所周知中国的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近忧。大家对于雾霾已经无法忍耐,因此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例如,在常年爆表的石家庄,为了治理雾霾,2016年11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对全市工业企业,特别是制药、水泥、铸造、钢铁、煤电、焦化和锅炉等重点行业实施严格调控措施;并紧接着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停产令不仅仅与雾霾有关,甚至也和世界制药业有关,因为,石家庄是中国制药业重要聚焦地之一,制药产业是其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其东部、东南部,如藁城、栾城更是是药厂集中地,行业内甚至有将石家庄比喻成“药都”的说法。
此外,石家庄政府也一直希望打造药都的“名”与“实”,出台一系列推进措施鼓励医药产业发展,石家庄的制药企业多半都在全球原料药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家青霉素工厂停产,瞬间全球青霉素原料药的价格飙升30%。几乎可以这么说,全球抗生素原料药产业,中国第一,华北第二,石家庄第三。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现在全球70%—80%的原料药在中国生产。
尽管为了缓解雾霾,停产令只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但是,作为中国着名的“北方制药业之都”——石家庄,其尴尬的产业结构,使其对雾霾治理一直力不从心。
整个制药行业都为石家庄这座曾经的“药都”而自豪,而“药都”的由来,恰恰是1949年建国以后,在我国一五规划中,来自苏联的援建。
当年,156工程统共只有三个医药项目,石家庄就占了两个——淀粉厂和抗生素厂。在那个年代,新中国为石家庄的抗生素产业投资了7000余万元,在建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说是无条件支持,用举全国之力形容建“药都”,一点也不为过。
在工业化建设初期,几乎产业聚集都是大趋势,正如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底特律,重型工业的聚集,不仅仅带来了巨大的产业优势,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据说在停产令之后,很多位居石家庄的药企都开始考虑——搬家,中国的“药都”,现在是否也需要面临失落呢?
中国药都也是世界药都
据河北省医药协会统计,石家庄市制药行业占河北省制药行业总量比重超过70%。2015年河北省的医药工业总产值为867.43亿元,占到国家2015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22%。
石家庄市工信局官网资料显示:今年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59.1亿元,同比增速6.5%。而医药行业增速为7.7%,高于全市水平。医药制造业占全市7.6%,较去年底提高0.7个百分点。
根据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石家庄一共有112家制药企业,其中42家制药企业涉及到原料药的生产,不乏医药工业百强和多家上市公司。如石药集团及旗下几家子公司、神威药业、石四药集团等,以及以岭药业、华北制药及旗下几家子公司等。
一直以来,石家庄一直存在一种景象,即满城的烟囱冒着烟,但是,现在如今,现在去药厂周边看,只能看到一个烟囱冒烟,那是取暖的锅炉。
显然,医药经济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产业支柱,此次如果要求制药企业长时间停产,毋庸置疑会对河北省今年的工业GDP产值造成影响。
但是,对于雾霾,我国已经到了愿意牺牲部分经济来保护环境的阶段,而石家庄政府希望确保2016年PM2.5年均浓度不出现“不降反升”问题,并力争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10%的目标任务;确保到年底前不出现AQI日均数值500以上的“爆表”天气。
石家庄曾经青山绿水
石家庄的药都故事,要从苏联援建开始,当时新中国急需抗生素,但是,我国当年并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因此,作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中的重中之重。
建立了一个新的现代化制药厂至关重要,当然,苏联的制药业水平当时也不敢恭维,趁着二战胜利的优势,苏联缴获了制药强国德国的一批专家,这些专家也参与到帮助中国建设大规模制药工业的援助中。
当时,中国的物流水平比较落后,铁路线也只有几条,而援建的抗生素项目需要建设抗生素生产工厂和淀粉厂,这两个工厂对对厂址有一系列要求:要有丰富优质的水源,有足够的电力、蒸汽供应,接近原料(主要是玉米)产地,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需要一定的地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工业配套能力。
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其实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当时河北最大的城市还是保定,但是,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有天然的优势。
石家庄地处华北粮仓,地下水资源丰富,青山绿水,环境宜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为关键的是,它在候选城市中距首都最近,科技交流和咨询都很方便。就这样,建城历史最短、最不起眼但综合条件最好的石家庄,成为了首选方案。
但是石家庄当时的城市重心在桥西,因而起初确定的两处厂址一处在桥西、一处在城市西北的柳辛庄,但综合考虑到交通运输、地形等因素,这两处厂址又都不够理想,因此,当年,石家庄虽然被列为首选,种种因素下,石家庄一度有可能失去成为药都的机会。
药都曾经险些落户成都
1953年10月下旬,出于对石家庄地表水资源不足和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的担心,国家计委再次发来通知:用20天的时间去成都做一次厂址调查,为确定厂址做最后的比较。
选择成都,显然是军事原因,北京周边难免面临台湾空军的威胁,而西南的成都,则处于中国较为安全的纵深之中。
当时北京到成都还没有通铁路和民航,由于时间紧迫,考察组直接联系中央军委,乘坐一架小型军用运输机,由北京南苑机场起飞,在重庆落地,然后转乘火车到成都。
四川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盛产玉米。而玉米恰恰是发酵抗生素的重要原料,但是,蜀道难,因交通不便,山区粮食运不出来,在很多地方的百姓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当地农民却在用玉米喂猪。
成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夏季多高温潮湿,不利于抗生素的发酵。更加不利的是,当时宝成铁路尚未修通,交通极为不便,产品难以外运。
相关的调查报告经轻工业部报送国家计委,1953年11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在石家庄市东郊建厂。12月中下旬,相关地质勘探组、地下水勘测组进驻石家庄。12月31日,国家计委正式发文批准抗生素厂、淀粉厂、玻璃厂建在石家庄,主要设备由苏联、民主德国供应,并派专家来华帮助建设。
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厂,开始崛起在华北平原。无独有偶, 在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石家庄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石家庄也正是由此从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重镇和小范围的地区商业中心,一跃而成为新兴工业城市。资料显示:到1957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已达277个,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1.6亿元增加到4.2亿元;人口也由1952年底的19万人(含矿区郊区)增至37万余人,增长了近一倍。
华药为石家庄带来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很长一段时间里,制药业都是石家庄市的主导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华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的性质,也使石家庄这个城市,在全国制药行业占有绝对的龙头地位。历史上,石家庄出现过第一制药厂、第二制药厂、第三制药厂、第四制药厂、第五制药厂等若干本地制药企业。
让药都搬走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约四分之三,居世界首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应对这样的困难,极需要从经济和环保之间做取舍。
由于石家庄毗邻北京,几乎都认为,河北省就是北京雾霾的来源,显然,产业升级的北京,其大型的工业企业已经纷纷搬走,本身并不存在严重的污染源,而河北省,尤其是几个重型工业城市,不得不成为尴尬的背锅侠。
重压之下,不背不行,河北省污染最严重的三大城市,邢台的玻璃、水泥,唐山的钢铁,石家庄的制药,除了把工厂搬家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实,早在2014年,为了减少空气污染,石家庄就开始进行药厂的搬迁。2014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石家庄要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市区19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当中包括华北制药、华北制药合资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威可达有限公司等药企。
除华北制药外,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集团中诺药业公司、石药集团中润制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搬迁改造于2016年内完成。
从德国鲁尔区的治理经验,搬迁,把原料过于集中的产业进行分散,是减少污染的好办法。如今,德国的工业生产几乎极度分散在全国各地,而现代物流和高度铁路,弥补了格局分散的损失。
德国为了彻底消灭鲁尔的存在,花费了50年时间,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其在旨在推动鲁尔工业区生态和经济改造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尔公园”(IBA)计划,从1991年至2000年的120个更新项目就耗资超过800亿欧元。
更可怕的是,关闭污染企业、解决失业问题、治理污水、集中整治土地等方面也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
德国花了50年,中国能等这么久吗?“药都”石家庄面临的挑战真的很大。
来源:艾美仕(微信号 imshealt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