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年前的猪不一样,现在在风口上飞奔的,是一头驴。
双十二打折的气息还未散去,阿胶涨价的消息已在四处弥漫。“就在元旦前,涨幅估计30%到40%,一斤装纯阿胶块会接近5000元。”
这是中国非处方药市场中的霸主,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零售药店销售额排名中,阿胶以65.82亿元稳占第一。
不论从体量上还是价格上,阿胶从未像今天一样,成为如此普遍又显贵的概念。
一边是日渐增多的阿胶以及孕驴血、驴奶等制品的市场需求,一边是日渐减少的毛驴数量。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4年,阿胶类产品市场规模增长了将近4倍,但毛驴的存栏量却下降了百万头。
驴养得越来越少,宰驴的速度却停不下来。
15年间,国内驴皮价格上涨了近100倍。毫无疑问,这是毛驴养殖户的黄金时代。但对于整个驴皮市场而言,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还未为可知。
疯涨的阿胶价格
双十二刚过,不少商家仍然在打折促销中。然而走进药店,店员却会向顾客推销:买点阿胶吧,再过一段时间阿胶又要涨价了。
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济南市解放路上的一家阿胶专营店。店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涨价就在元旦前夕,涨幅要高达30%到40%,3700多元的一斤装纯阿胶块,涨价后逼近5000元。
这不是阿胶价格第一次如此飞涨,在过去的10年中,阿胶就涨价了16次。店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6月和元旦前后,是最有涨价可能的时机。
原料驴皮的短缺,是促使阿胶涨价的根本原因。根据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毛驴存栏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00万头下滑到500多万头,并且还在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下降。
驴皮不够,杂皮来凑。近年来,食药监屡屡查获阿胶里含有牛皮源成分,这在阿胶行业里成了公开的秘密。不少小作坊以牛皮替代驴皮生产,有的甚至用马皮来替代驴皮,俗称“杂皮胶”。驴皮与马皮的功效却完全相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驴皮具有补血的功效,而马皮则有下血的功效。“人家孕妇吃阿胶是为了补血,你让人家吃了马皮,这不是害人吗!”在济南开养驴场的徐志奎说。
不仅仅是驴皮供不应求,满大街的驴肉制品也时有掺假。研究“驴帮菜”的郑重给北青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一斤生驴肉的价格已经攀升到了35块,“一个驴肉火烧,假如要加二两肉,再加个饼,加上人工成本,怎么都得十来块。”郑重说,“低于这个价的,不少都是死猪肉。”
朋友不信,专门跑来找他吃“真驴肉”,吃完感慨:“原来真驴肉这样儿,以前吃的都是假的。”
每年需400万张驴皮
为了避免掺假,正规厂家在收购驴皮的时候,都要求带头带尾。
驴皮剥下来之后,要先用盐腌起来,防止腐败,然后晾个四五天,才会交给驴皮贩子。每到冬天,驴皮商人李跃(化名)就到了最忙的时候,山东河北两地跑。尽管皮子越来越难收,但努努力,一年还是能收个上万张。华北农村,是他收购的大本营。
徐志奎也一边养驴一边收购驴皮,今年大约能收购一万来张,但这个数目对于庞大的阿胶生产需求来讲,仍然微不足道。东阿阿胶集团活驴掌控部的副部长康锋华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年,仅东阿阿胶一家,至少需要上百万张驴皮。
“这个数目,从来就没有达到过。”东阿阿胶蒙东辽西天龙牧业总经理张向阳告诉北青报记者。早在2000年,东阿阿胶就意识到,虽然当时原料保证无虞,但毛驴数量的下降迟早会影响到生产,并早早布局,在全国建立起了20个毛驴药材养殖基地。但如今,自养、国内收购驴皮加上海外收购驴皮,仍不能保证原料充足。“我们做药企的,只有两个生死关键,不能做假、不能断原料。”
今年年初,新华网曾在报道中指出:山东阿胶行业协会根据100多家阿胶生产企业的年生产量报表推算,阿胶年总产量至少在5000吨以上。而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按中国市场阿胶销售量估算,需要驴皮400万张左右,而国内供应总量不足180万张。
中国在“满世界找驴”
一位东阿阿胶的员工告诉北青报记者,之前,全公司最难见的就是驴皮收购部门的员工,因为他们需要全国各地跑。虽然驴皮非时令产品,一年四季均有供应,但随着驴子出栏量的逐年下降,收购的困难也在增加。以前跑一个点就能收购够的皮量,后来需要跑好几个收购点才能完成。“跑的地点多了,自然战线拉长,花费的时间就多。”康锋华说。
一般来讲,毛驴一般在一岁到一岁半左右出栏,但短缺的现状,已经让商家们无暇苛求毛驴的年龄。“只要能保证是真驴皮,就挺好了。”徐志奎说。
为了保证供应,他们将原料采购的目标瞄向海外。去年,东阿阿胶的总裁秦玉峰在接受采访时称,东阿阿胶的驴皮原料进口比例已增至20%。
大量的海外收购驴皮,也让不少外国人难以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在“满世界找驴”?中国网友则自嘲:“都是因为火烧啊”。据观察者网报道,今年,尼日尔销售给中国的毛驴数量一度激增,今年未到年底,毛驴出售量已高达8万头。而西非另一个国家布基纳法索原有140万头毛驴,6个月内就有45000头被屠宰。
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具有进口驴皮的资格,根据规定,生皮不允许用包裹直接邮寄到国内。目前,我国只允许生皮加工企业进口生皮,且每年均有配额限制,因为进口驴皮的手续很难办,能直接开辟海外货源渠道的商家并不多。“大部分所谓的进口驴皮,都是通过走私的途径。” 徐志奎说。
北青报记者根据百度贴吧“驴皮吧”随意拨通了几家驴皮清关的外贸公司的电话,联系人均称可以办理清关手续,一趟下来从20来天到两个月不等,但当北青报记者询问具体办理情况时,联系人则称为“商业机密”,含糊不清。
1996-2015年国内毛驴存栏量变化
毛驴都去哪儿了
驴皮的供不应求,伴随着活驴价格的节节攀升,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对于养驴的农户来讲,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家在河北邢台农村的李家荣(化名),养了三十多年驴,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时候。
“以前一直养,效益不高,到了90年代就不养了。”李家荣说。
曾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养驴大省,常见载人驼物的毛驴,甚至直到十多年前,还有人骑毛驴出行,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汽车越来越多,曾经干活与交通的主力毛驴,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
与用途越来越少相对的,则是饲料的消耗与驴肉驴皮价格的低廉。90年代起,李家荣也慢慢地放弃了养驴的营生,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那会儿,驴肉七八块钱一斤,人们对阿胶的需求量也不大,养驴子经济效益太差了。”徐志奎说。毛驴的数量以一种可见的速度下降,就如同无数历史上因生产力进步而退出舞台的物种一样。等到人们发现存栏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毛驴的数量已经下降了一半有余。
伴随着毛驴产业的萎缩,高校研究人才也出现了断层。张向阳告诉北青报记者,2006年第一届中国驴业高峰论坛开幕时,他们曾想邀请几位专家来讲课,一打听,大部分农业高校已经没有马学专业了。好容易请来三位马学方面的专家,当时,一位在研究养兔子,一位在研究牛的繁殖。
徐志奎是及早发现这个商机的人之一。2008年,徐志奎决定投资500万在这个当时并不看好的行业里。当时,一张驴皮才不到200块。
第一年,他养了500头驴,没等出栏就死了七八十头。
“死了的就死了,活下来的驴子,才让我赔大了。”徐志奎说。由于没有生产经验,养了一段时间,驴子反而瘦了。他猛加饲料,将驴子养得胖了一大圈,然后牵着驴子满中国推销。到了屠宰场,人家挑肥拣瘦:你这驴太胖了,油多,不出肉。前两年一年就赔掉几十万。
他时常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2010年之后,逐渐迎来转机。2011年的时候,他还出口毛驴到韩国,因为当时出口比在国内卖价格高。但到了2012年,他就不出口了,毛驴价格连续上涨,还供不应求。2015年,驴皮是50多元钱一斤,到今年已经涨到了70多。一张大一点的驴皮,能卖到3000块。据统计,15年间,国内驴皮价格上涨了近100倍。
驴养得越来越少,宰驴的速度却停不下来。徐志奎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现在养驴之风又兴起了,但是毛驴的繁殖力并不强盛,三年生两胎,每胎一个,要养一年多才能出栏,“但对阿胶的需求增加差很远。”徐志奎说。“就算是现在开始大家都养毛驴,可能也得再过两三年,驴皮紧张的局面才能得到缓解。”
2000-2015年国内驴皮价格变化
新“圈地运动”开始
徐志奎抓住这个商机,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2014年,他甚至在去迪拜度假的时候也不忘考察当地的驴种。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当地的毛驴都皮薄骨架小,没法跟本地驴相比。他干脆跟山东、内蒙古和河北的养殖户进行合作,包圆了他们的驴苗和出栏收购。到了今年,存栏量大约有一万头。“就我所知的个人养殖中,应该还没有超过我的。”他说。
阿胶企业也意识到了存栏的重要性, 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据了解,目前,东阿阿胶发展规模化养殖场230家,存栏10万头;福牌阿胶将投资7亿元,在呼伦贝尔、呼和浩特、赤峰等城市建设10个毛驴养殖基地;同仁堂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要建立自己的毛驴养殖基地。在今年的驴业高峰论坛上,参会的研究人员已经有100多人。
“只有毛驴存栏量上升了,才能有阿胶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秦玉峰在去年的采访中说。作为两会代表,他还在山东两会召开期间,专门提出了扩大养殖的议案。
然而对于散落在农村的个体养殖户来讲,想要依靠“风口上的驴”来致富,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上了楼,让更多的毛驴失去了生活的场地。从济南开往郊区的驴场途中,徐志奎给北青报记者指点,路边一个村子本来有四五头驴,因为农民都上了楼,没法饲养,只好全部卖给了他。
随着毛驴的价格上涨,想养驴的农户越来越多,但大多是小打小闹,难以成气候。
“在自家院子养没问题,想再扩大养殖规模就不行了,办不下来证件。”李家荣告诉北青报记者,就算不占用基本农田,想要自己搞点养殖也不是容易事。隔壁村一家农户,自己垫了一个池子养鸭子,但还是被村委会填平了。他本来早与女儿分了家,但现在又住在了同一屋檐下,腾出一个院子用来做养驴的场所。
“就是想要政策支持。”李家荣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一次,他一共挑了22头驴,掏出身上所有的卡,才凑够这笔钱。
“一头净利润也就一两千,养驴的周转周期太长了。”徐志奎说。
但李家荣不这么想,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养驴,就好像这将是一座未掘的宝藏。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杨宝璐
为你推荐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

WSOPRAS 2025落幕:中国眼整形闪耀国际舞台,李冬梅教授代表爱尔眼科获2027年大会主办权
4月10日至12日,世界眼整形重建外科学会(WSOPRAS)2025年国际峰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盛大举行。
文/李林 2025-04-18 09:27

华东医药2024年报出炉,营收超400亿,创新产品密集上市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 06亿元,同比增长3 16%;实现归母净利润35 12亿元,同比增长23 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 52亿元,同比增长22 48%。
2025-04-17 21:18

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开启高血压管理新时代
4月11日,在备受瞩目的乌镇健康大会上,讯飞医疗与爱奥乐医疗联合首发AI血压计,作为行业首款搭载医疗大模型的AI血压计,引领家用医疗器械从单一检测工具进化为全周期健康管理解...
2025-04-17 20:34

又一款常用药物被暂停采购资格
近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发布通知,因未按要求调整药价,自2025年4月15日24时起暂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12片 板 盒,铝塑)采购资格。
2025-04-17 15:29

超16亿元,达仁堂“清仓”中美史克
日前,达仁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分别向赫力昂(中国)、Haleon CH SARL(简称“赫力昂(英国))转让所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史克”)4 6%股权份额、7...
2025-04-17 15:08

上海发布10款重点监控品种
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相关规则,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在阳光采购平台采购药品是,“红黄绿线”议价将实时提醒采购产品的价格是否存在问题,从而保证临床需求,并避免不合理调价。
2025-04-16 22:15

马斯克称今年将首次在人体植入“盲视”设备,让失明者重见光明
4月初,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宣布,公司计划于今年底首次在人体内植入名为“Blindsight(盲视)”的脑机接口设备,目标是让完全失明者重见光明。
2025-04-16 14:28

诺令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加速出海步伐和多元化产品布局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便携式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仪”的产能扩充、全球化推广,以及围绕NO缓释与发生技术的创新管线研发
2025-04-15 17:12

扬帆出海正当时:Cytiva 为中国生物药企绘制全球合规航海图
峰会聚焦法规解读、国际监管环境、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案例等关键议题,通过专家分享和深入解读,为中国生物药企提供全球化战略指导和合规支持;
2025-04-15 17:00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礼来携手信达生物、和黄医药加速赋能本土医药创新
礼来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信达生物、和黄医药齐聚上海,共话本土医药创新发展,探索加速惠及中国肿瘤患者的新模式
2025-04-15 16:27

ADC明星企业映恩生物港交所上市,开盘高开91.33%
上市首日,其股价开盘高开91 33%,随后涨幅迅速扩大至127 06%,午间收报214 80港元,市值突破178 66亿港元,成为近年来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中最亮眼的IPO案例之一。
2025-04-15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