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和儿科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未来呈现出几方面趋势。
首先,近年来以妇产科主导的妇幼医疗服务板块进入者快速增加,妇产科是主要的导流服务,单纯的儿科发展速度弱于妇产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高价的儿科服务仍然面临人流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进军私立儿科,投资方面面临医生匮乏的困境。
同时,高端儿科的需求和价格可承受度的关系非常紧密。目前的潜在客户群是中国前十大富裕城市大约经济能力处于前5%的人群,大致在200到250万的人口规模。而实际可能转化为高端用户的概率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人口危机
儿童人口和育龄期妇女人口呈现无法避免的下降态势,对于越来越多的妇儿医疗服务进入来说,意味着一个潜在客群缩小的市场,以及更加拥挤的竞争。
从1990年以来,0-14岁儿童人口的总数一直持续下降,2000年之前平均每年减少2%左右,到2000年之后,减少的速度加快到5%左右,这个趋势还将持续。 同时,25岁到40岁最适合生育的女性人口也在持续下降,每年平均减少2%。
儿童和育龄期妇女人口
数据来源:人口统计局,Latitude Health分析
需求缺口和客群定位的不匹配
在潜在的儿科客群中,如果仅以经济利益来衡量,处于最顶层的人群属于既有财务实力,又有关系网络,在这样的高端人群中,其实并不真正存在看不上病,找不到专家,而需要转战高端私立机构的情况。
事实上,服务缺口的潜在人群是稍有经济实力,但并没有足够的关系网络可以找到公立体系内专家的人群,大部分人收入上可能处于中等水平,但希望获得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和效率。因此,处于5%的顶层人群并非真正会寻找私立服务的人群,而经济实力稍弱的中端用户却不得不因目前高端服务的价格而望而怯步。
儿科基础需求和专科定位的不匹配
儿科大部分的需求是基础医疗,属于门诊常规疾病,可以用效率较高的流程和可控制的价格解决这些问题。而目前高端儿科医院的发展路线却是利用最优质的专科资源(公立儿科医院的专家),忽略疾病需求的分流,去解决很多常规问题。这种做法一方面迁移了专科资源,让真正有需求的人更加难看上专家,一方面则进一步推高医疗的花费,让部分用户不得不花大价钱去看常规病。
对于整体医疗体系的发展,这种做法长远看来非但不能解决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反而会推高个人的医疗花费,并且加剧专科资源缺口导致的看病难问题。
因此,目前这种挂靠公立医院,通过公立医院医生资源迁移的模式进行的PPP合作,只是医生垄断资源下的产物,短期来看是最适合民营儿科进入市场并快速发展的模式,但其影响力局限于公立医院愿意进行PPP合作的力度,无法被快速复制到其他地区,未来还可能面临监管风险,长远看并非利于医疗服务的整体发展。
来源:村夫日记(微信号 cunfuriji) 作者:Latitude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