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的抗肿瘤药市场达1070亿美元,其中治疗用药837亿美元,辅助用药229亿美元,中国的抗肿瘤药市场为整个医药市场9.4%[i],即690亿人民币。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是我国医院用药的第二大门类,占2015年样本医院采购金额的15.9%[ii],其中肿瘤治疗用药为160亿人民币[1]。
[1]数据仅限于本人的统计,以下皆同,数据不含中药和细胞因子,免疫抑制剂仅限于有抗肿瘤适应症的产品
从数据上看,传统化疗药仍占有我国抗肿瘤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抗代谢类16%,干扰蛋白合成和功能类18%,烷化剂和铂类化疗药10%,干扰DNA转录类为3%;新兴抗肿瘤药,如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酶抑制剂,市场占有率不足四分之一,原因可能是新药审批的滞后性,根据IMS的数据,2010~2014年间,全球有49个靶向抗肿瘤药上市,但中国只有6个[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分子靶向制剂,我国目前有十个产品上市,样本医院销售总额为15亿人民币,占有率最高的依次是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分别为5.4亿人民币、3.1亿人民币和2.1亿人民币,然而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官方的数据分别为9.6亿人民币和9.1亿人民币,与样本医院数据分别相差3.2倍和4.1倍,依此估计,整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终端市场可达50亿人民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我国抗肿瘤市场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4.70%,市场增长最快的产品为埃克替尼,三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88.52%。
单克隆抗体药物因为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疗效明确,是抗肿瘤界的“高大上”。我国批准的单抗本不多,抗癌单抗更是屈指可数,2015年上市的五个产品在样本医院的销售总额达21亿元,放大后的市场可超过50亿元。单克隆抗体也是我国抗肿瘤药的增长极,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1.99%,其中罗氏是最大的赢家,其样本医院市场占有率高达84%,尼妥珠单抗是唯一获批的国产抗肿瘤单抗,2015年销售额在4.5亿左右。
在所有抗肿瘤药中,抗代谢类药物以16%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2013年以前抗代谢药物的市场增长率超过20%,但近年来随着新一代靶向抗肿瘤药的不断上市,这一类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不断下降,2015年样本医院的销售总额为25亿人民币。抗代谢药物市场已经趋于平衡,其中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依次是培美曲塞、卡培他滨和吉西他滨,样本医院销售额分别为10.1亿元、6.6亿元和4.9亿元。由于抗代谢药物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化疗药,处于研发管线的产品已不多,将不会是未来抗肿瘤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干扰蛋白合成和功能[2]的药物主要是生物碱和生物碱的衍生物,其中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是我国肿瘤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分别居样本医院用药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紫杉醇脂质体的上市,解决了紫杉醇注射溶剂带来的不良反应,销售额高速增长,2015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多西他赛也存在注射溶剂的过敏问题,具有很大的制剂改良空间,而且这一类产品的靶向制剂开发也是热门,国外已有紫杉醇纳米粒、伊立替康脂质体上市,长春新碱脂质体也在临床研究之中,所以这一类产品的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还具有发展的空间。
调节激素类抗肿瘤药产品众多,大体可分为抗雄激素类、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GnRH类似物和GH类似物。这一类产品市场增速是最快的,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7.01%,2015年样本医院的销售总额达30亿人民币。其中GnRH类似物和GH类似物占据半壁江山,达18亿人民币,GnRH类似物和GH类似物均为较老的产品,但近年来兴起的PLGA微球载药系统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抗雄激素类药物销量较好的是比卡鲁胺,2015年的样本医院销售额为2.7亿元,抗雌激素药物为来曲唑和阿那曲唑,样本医院销售额分别为3.5亿元和2.1亿元。
[2]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在药理学上属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因与这一类产品同为生物碱,为便于分析,特将其加入此类。
烷化剂和铂类化疗药占有样本医院抗肿瘤市场的10%份额,尽管近年来这一类产品增长率出现明显地下滑,但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仍为8.82%,也是总体市场增长较快的一类。尽管副作用较大,但这些产品很多都是一线化疗用药,未来的五年里,这类产品将会缓慢增长。这一类产品中奥沙利铂是最畅销的产品,2015年样本医院销售为7.8亿元。
总之,我国抗肿瘤药的机会多多,其一,我国有庞大的患者人群,根据Wanqing Chen等人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及死亡人数分别为429.2万例和281.4万人[iii],癌症已经是影响中国人生命安全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但如此,根据WHO全球癌症报告[iv] 的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癌症病例将达1900万人,2035年为2400万人,其中中国将占全球总量的 21.9%,也就是说20年后中国的癌症患者将达530万人;其二,过去五年10.87%的复合增长率已说明我国的抗肿瘤市场正处于爆发期,根据IMS报告[i],我国抗肿瘤平均花费仅占所有医药花费的9.4%,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4%~15%的水平,市场上升的空间巨大;其三,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对外企的市场占有率发起挑战,截止目前,我国药企申报的300多个自主创新药中近40%是抗肿瘤药;其四,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内,我国抗肿瘤药市场增长点将会集中在靶向治疗上,精准医疗是抗肿瘤领域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根据IMS数据[i],全球研发管线中处于晚期临床阶段的靶向抗肿瘤药就有600多个,并且其预测2020年,靶向治疗药物将占抗肿瘤市场的90%[i];其五,中国新药的滞后性也给仿制药企也带了良机,根据IMS报告[i],2010~2014年间全球上市了49个靶向抗肿瘤药,而中国仅有6个可用,这些产品中,部分专利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仿制的机会已经到来。
[i] IMS,Global Oncology Trend Report,A Review of 2015 andOutlook to 2020
[ii]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链接:http://www.cmei.org.cn/content/?10927.html
[iii] Wanqing Chen 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CA cancer J clin 2016;66:115-132
[iv] WHO,World Cancer Report 2014,链接:http://publications.iarc.fr/Non-Series-Publications/World-Cancer-Reports/World-Cancer-Report-2014
作者信息
Lijun Wei
本人长期从事制剂研发和信息收集,愿与广大药界精英达人探讨与交流
个人微信:voyager88
公众号:voyager88
来源:药渡网 作者:Lijun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