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日前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成果显示,肥大细胞增生症引起的严重病变,可以通过靶向药物米哚妥林得到缓解。
肥大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罕见疾病,特点是肥大细胞通过浸润性增生侵入周围组织,一般被认为与原癌基因KIT的激活性突变有关,这种基因的产物是Ⅲ型酪氨酸激酶。罹患此病后,病人会出现过敏、皮肤病变、体重下降和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转化为白血病。
最新研究覆盖了超过100名患有严重肥大细胞增生症的病人,是相关领域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米哚妥林(PKC41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激活性突变KIT基因,通过这一靶向药物治疗,参与研究的约六成严重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这项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米哚妥林能遏制器质性病变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性增生,患者寿命能由此平均延长28.7个月。但药物同时会产生恶心呕吐、血象变化等副作用。
参与研究的德国吕贝克大学皮肤免疫学教授哈特曼说,研究结果显示了肥大性细胞增生症治疗领域的突破,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肥大细胞增生症轻度患者、米哚妥林和其他抑制剂的综合使用以及这种疾病症状是否可逆上。
来源: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
(原标题:肥大性细胞增生症治疗研究获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