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一个月后,李德福终于打破了沉默。作为中源协和(600645.SH)的实际控制人,在“魏则西”事件之后,中源协和因正筹划收购柯莱逊公司而“很受伤”。
6月6日,中源协和以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就公司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交流。该公司也将于6月7日正式复牌。
3天前,李德福在中源协和天津总部的会议室内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专访,一个月前的“黑天鹅”事件至今让他心有余悸。“没想到躺着也中枪了,现在我们正身处暴风雨之中。”李德福一边说,一边时不时的敲着桌子。
事情最早还要追溯到4月12日,这一天年仅21岁的魏则西因患滑膜肉瘤去世。此后,“魏则西事件”不断发酵,百度、武警二院和莆田系医院也因此成为了舆论的“受审”对象。
其中,与武警二院进行合作,并为后者提供“生物免疫疗法”技术的上海柯莱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柯莱逊”)因其前掌控人陈新喜为莆田人而成为了“众矢之的”。
但实际上,在魏则西事件发生之前,去年12月,中源协和已联合其他机构成立了规模约10亿元的并购基金,该并购基金以8.2亿元的价格已提前收购了柯莱逊100%股权,当时中源协和以1.25亿元的出资成为劣后级合伙人。
中源协和“曲线”收购柯莱逊原本是一起正常的上市公司并购案,却意外折戟。对于为何收购这家“莆田系”公司,在事隔一个月后,李德福有话说。
停止收购
知道“魏则西事件”可能将会给中源协和收购柯莱逊带来不利影响的时候,李德福说他正在山里。“5月2日我就赶回天津,次日就赶到北京。”李德福说。
让李德福没有预料到的是,“魏则西事件”发酵的速度非常之快。5月4日,卫计委召开视频会议,明确细胞免疫治疗仍然属于临床研究阶段,应按照相关程序操作;禁止医院变相承包科室;严格医疗类广告审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被紧急叫停,仅限于临床研究。目前,细胞免疫治疗概念的A股公司近20家,中源协和便是其中之一。
中源协和被迫从5月3日起申请紧急停牌。此后的一个月,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声,李德福始终保持沉默。
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被紧急叫停正值中源协和计划从并购基金手中收购柯莱逊之时。
事实上,中源协和收购柯莱逊的行动早在去年便已经开始。2015年11月13日晚,中源协和发布公告,拟与湖州融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巨鲸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湖州融源瑞康实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融源瑞康”)。
三方成立的并购基金作为专项基金,将主要用于柯莱逊的股权投资。一个月后,并购基金以8.2亿元的价格从陈新喜等人手中全资收购了柯莱逊。
“事实上从这个时候开始,柯莱逊便已经跟莆田系没有关系了。”李德福说。
在此次并购基金中,中源协和将子公司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为担保,担保金额10.8亿元。今年4月份,中源协和将其在并购基金中的劣后份额转让给了天津万兆投资发展集团。
与此同时,中源协和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5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全资收购柯莱逊。
可以说,中源协和原本试图通过“曲线”收购的方式将柯莱逊收入囊中。
最终,中源协和决定放弃收购柯莱逊。6月2日晚间,受“魏则西事件”影响,中源协和决定终止非公开发行事项并停止收购柯莱逊100%股权。
李德福称,终止收购在当时来说是唯一的方案。“政策被叫停之后,柯莱逊的利润就跟不上,把它硬装进上市公司是对股东不负责。”李德福说。
但不少投资者依然对于中源协和在并购基金中承担的担保责任可能引发的兑付风险表示担忧。
对此,李德福说,中源协和大股东天津德源投资已承接了天津万兆集团所持有的并购基金中1.25亿劣后份额。
随后,德源投资将和永泰红磡、天津万兆集团共同为并购基金的优先级合伙人和中间级合伙人的本金及预期收益无条件提供担保,确保优先级合伙人和中间级合伙人足额获得实缴出资本金及预期收益,以避免触发条件担保风险。
“按照我的计划是在三个月之内把钱还上。”李德福说,“如果我把钱还上了,就不存在触发条件担保风险的问题了。”
看重渠道
在李德福的名片上,他的职务是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中源协和的实际控制人。永泰红磡前身为天津开发区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李本人亦曾是天津房地产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
但此次从中源协和手中接手过柯莱逊之后,则意味着李德福不得不承担着8亿元的损失。“我抗下来,谁都高兴,就当少卖了一块地。”李德福戏谑的说。
据李德福介绍,当初收购柯莱逊是十分慎重的,是从30多家标的公司之中筛选出来的。他坦言,在收购柯莱逊之前,也知道陈新喜是莆田人。
在李德福看来,柯莱逊是否是莆田系并不重要,他看中的是中源协和与柯莱逊之间的优势互补。李德福看重柯莱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者拥有中源协和最缺乏的渠道资源。
柯莱逊公司副总经理程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柯莱逊与全国30家医院进行合作,主营业务就是各种细胞治疗技术,包括DC-CIK细胞,NK细胞等。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像它一样跟那么多三甲医院进行合作,这就是渠道。”李德福说。
此外,来自相关部门的证据亦表明,柯莱逊所从事的业务的确已直接纳入了医保,这也是李德福收购柯莱逊的重要原因。
而在技术方面,柯莱逊在技术上缺乏更新,该公司在免疫细胞疗法还停留在第一代技术上,而中源协和则已经储备了第二代技术。
另一个收购柯莱逊的原因是该公司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经过剥离和审计之后,还有4000万的利润。”李德福说,“要是没有被叫停,现在利润能够翻番。”
医谷链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严凯
为你推荐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

君德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创新药械组合平台建设与产品上市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首个减重口服器械的注册及生产销售,以及加速多个核心创新药械组合技术平台的产品管线研发进程。
2025-04-18 14:34

礼来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 3期临床研究成功
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3期临床研究的小分子GLP-1类药物,各剂量组平均A1C降幅为1 3%至1 6%
2025-04-18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