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三次写药交会,一路吐槽过来转眼到了2015年的冬天,即便温暖如春的厦门也在药交会开幕时突然变天,寒意阵阵。看到各大论坛和酒馆,坐满了据说是抱团取暖的医药界人士,反倒偌大的场馆,看到朋友圈发出的照片,却显得冷清不少,顿时觉得已无吐槽之必要。
记得很多年前参加成都药交会,熙熙攘攘的盛况一度超过名气更大的糖酒会,从场馆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等,各个红光满面,眼放精光;各个药企的展位上,厂商亲如一家,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多年过去,发现某些已经成为大牛的品种,在那次药交会上以极低的门槛吸引了各地客商,8倍空间的大字至今印象深刻,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这样的好时光不知在哪一年消失不见,成为不易为行业中人觉察的拐点。因为年年喊狼来了,几乎狼都没来,就算是史上反商业贿赂最严峻的2006年,整个行业依然有较高的增速。风头一过,该吃肉吃肉该分钱分钱,刀子没架到脖子上那一刻,转型与我如浮云焉。
药交会的功能到底是什么?2006年前的药交会基本上能作为找品种放代理的好方式,很多企业的惯常做法是,设个展位,大区经理以下的人员在展馆里接待新老客户,推荐新品,联谊感情。老板或高层在五星级酒店的套房里接待更为重要的客户,商谈合同。如有新品种发布,则集体邀约各地客商来开新品推荐会,几天下来,合同签了,酒喝了,胸脯一拍款一打,万事大吉。
2006年以后的药交会,依然熙熙攘攘,然而不知不觉间,厂家学精明了,好品种不会轻易出现在会场上了,展台前也渐渐不再和你谈政策了,先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日后联系。但凡大一点的代理商,也渐渐不去会场,进去,也保持观察的神情,巡视一圈,看看谁家的特装展位阔气,可以嗅出一股预算充足的信息,谁家的展台稀稀落落,大抵反映出一定的市场状况。这一阶段,厂家流行请代理商集体出游,比如到了深圳,差不多都要去组团去港澳玩上几天;来到合肥,岂能不去黄山游览一下?
逐渐,药交会演变为一个聚会的场合,大到厂家与代理商的联谊,小到刚入行的小兄弟小姐妹,呼朋唤友,胡吃海喝,各家有各家的伤心事,来到药交会就是一家。药交会,俨然成为医药界集体的年会。
本届药交会,年会的味道就更重了。互联网时代,自组织空前发达,不是官方也能办论坛,媒体办、自媒体办、药企办、代理商也办,各种机构的会议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各大论坛犹如一个个交际的场子,流水的酒席,碰个面,握个手,说几句客套话,又匆匆赶往另一个场子。看着朋友圈不停的刷屏,全是人头攒动的论坛,口沫飞溅的嘉宾,酷炫的屁屁踢,画面太集中节奏太紧张令人压抑。
更令人压抑的是伤心的药价,来到福建,刚好该省进入招标的深水区。目录、招标、特定限价谈判,搞得鸡飞狗跳药价大出血。价格被砍到20%以上能够活下来实属幸运,堪称剩者为王。更多的品种被无情淘汰出局,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厂商悲悲戚戚、暗自神伤,在相互劝慰之下,不免抬头看看医药市场这片从未真正仰望的星空,到底还有没有未开垦的处女星球?
转型,转型,转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然而很多还在惯性思维中惯性做事的人,你冲着他耳朵说300遍都没用,还在幻想在福建保价、浙江提价?谁敢接这个活?很多有长远打算的公司和个人早已在潜心研究新兴领域可能出现的商机,投入财力人力资源进行探索。如何打通传统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高墙,越过市场准入的铁闸直通外部流通的市场?如何缩短中间环节,在有限的空间下凸显并提升专业化推广能力?如何实现药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医保支付方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方共赢而非囚徒困境?
我想以上议题才是各家论坛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药交会自身功能转型的应有之义。(药交会当然也同样面临转型)如果哪天药品交易会变为医药行业思想交流会,逼格顿显,场馆难免冷清,这才是医药行业回暖的迹象。
很多年没去过药交会现场了,我决定明天去现场参观下,然后带着上述思考对着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说:别了,药交会!
来源:医药云端信息 作者:点苍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