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研发并最后上市新药是所有药企的最大梦想,新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声望和独占高利润。销售新药也是药企营销人员向往的工作,能轻易吸引客户目光,能轻松的给自己赚来大把奖金,还能把招标降价的各种烦心事丢在一边。即使对政府,鼓励企业研发新药无疑也是闪亮的政绩。但是这一切梦想的前提都是新药要能赚钱,除了社会效益,做新药是不是门好生意呢?
本文收集了2010年以来中国上市的大部分创新性新药(只包括原一、三类新药,剔除中药和化药仿制品)上市后的业绩表现,用数字来分析近年新药在中国的表现和探讨未来前景。
2010年以来国内上市新药一览表 (单位:亿元)
数字胜于雄辩,上市新药数量不少,但总体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而且产品间业绩差距非常明显。过去五年对新药是难熬的寒冬期,除了缺少重磅炸弹级的品种,主因还是中国市场对新药不利:医保报销目录的更新一再推迟,招标周期的不断延长和规则反复,公立医院对药品品种和药占比的限制,医院药事会的推三阻四,都让刚出生的新药立刻陷入营养不良。考虑到多数新药上市后专利保护期通常只剩8-10年(进口新药因为注册时间长情况更惨),在医改对医院药品消费总体抑制的前提下,上述新药可能等不及销售起飞就要开始面对仿制品激烈竞争和招标无情砍价了。唉,真是生不逢时!
具体分析各个产品,在新药进不了医保甚至进不了医院时,凯美纳、泰阁、赛科瑞、诺适达、朗沐能斩获不俗业绩是有原因的。它们是针对重大疾病并能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unmet needs)”的新药,而且基本属于住院治疗或者能让患者院外购买的特药,依靠患者自费和药企赠药扶持可以减少市场准入受限影响。
抗凝药如艾乐妥和泰毕全虽然也是住院治疗用药,但已经有同类产品在医保目录,新药在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的改善并不足以打动医院进药或者医生劝说患者自费购买。期待未来解决医保和进院问题后,还有时间快速做大销量。
说到成堆的糖尿病DPP-4、GLP-1等治疗药物,既无法列入住院治疗或外购,又不是临床的主流治疗药物,难以让患者自费购买。尽管全球销量看它们不少都属于重磅炸弹级,但中国销售不佳也不冤枉。所以这类me-too甚至me-better新药的研发应该降温,除非你能做到me-superior。至于安福达、力洛、复奥坦、意美等新药,较多同类产品的存在带来临床需求疲软,即使未来解决市场准入问题也难以放量成长。
芙士德、施达赛和泰立沙等销量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其目标适应症过于狭窄,往往是二线甚至三线用药,只有极少大医院愿意进药。除非医保能解决,否则还是小众药。
韦瑞德和苏麦卡是临床有较大需求,产品本身较同类有较大优势的新药,就算有没进医保的因素,目前的销售业绩也属于不理想。前者因为上市期间恰逢GSK事件影响,未能快速建立处方意识,后者可能是因为生产厂家推广能力不足。
不光是进口药,这五年中还是有四个国产创新药上市,凯美纳和朗沐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津优力和恒扬。有趣的是前两家的生产企业要比后两家规模小得多。销售额的巨大差异跟产品品类相关,也可能跟新药推广能力有关。前两家规模虽小但销售团队基本来自外企,后两家推广仿制药业绩卓着,但新药推广能力有待证实。因此指望恒瑞能通过新药艾坦的成功证明自己不光能研发出创新药,更能销售好创新药。
一些相对小众的药物如治疗血友病的八因子由于需要长期使用,临床虽然需求迫切,但医保报销不给力带来患者无法负担。类似的情况还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单抗雅美罗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复泰奥,算是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需要长期用药或非根治性药物,靠患者自费或医保全力支持都难以维持。考虑到全球销量第一的修美乐在中国都表现不佳,除非显着积极降低治疗费用,不然这两个创新药的未来将很尴尬。
新药研发绝对是高风险的长期投资,在立项初期就要估算未来的市场前景。国外新药研发趋势是在组学基础上瞄准特定人群或罕见疾病进行精准治疗,药企凭借过硬的疗效结果来争取高昂的定价,PCSK9抑制剂就是典型案例。鉴于国外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治疗药市场规模巨大,就算是me-too类新药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决定了新药研发策略不可照搬西方,我国医保开支的大头会从药品转向到医疗服务,总额预付制、临床治疗路径、药品零差率化的政策都会让医院未来尽可能限制使用药物。因此,没有突破性治疗优势的药物未来上量会很难,比如信立泰购买的阿利沙坦酯。而针对超细分市场的药物即使具有临床较高价值,由于医保不可能支付高昂价格,未来销量也难如愿,这包括前期出尽风头的如西达本胺。符合中国未来市场需求的仍然是瞄准重大危及生命的疾病,最好目标人群不太少或者是住院用药,疗效和安全性有一定特色的产品。
新药营销不是简单地建团队、铺渠道、给费用就行,需要对目标市场有深入洞察并对产品有清晰定位。外企在新药营销上历练已久,内企接下来必将更多涉足新药营销。不过无论是谁,面对当前的医改大势,生新药难,养大新药也不容易。
来源:E药脸谱网 作者:刘谦
为你推荐

医药如何数智化?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发布
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支持创建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集成推进共性技术攻关、软硬件适配验证测试、计...
2025-04-24 18:26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