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辉瑞和艾尔健合并的消息很热,被称为史上最大医药合并案,不过也《留下了后遗症,据说要裁员10000人》。今日据路透援引葛兰素史克中国区总经理Herve Gisserot的话报道,目前,中国区已裁减了40%中国销售代表。该公司还撤掉了部分业务部门。
报道称,一线销售代表已从5,000人缩减至3,000人左右。预计中国销售将在明年恢复增长,从2017年起增幅将达到两位数。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GSK本次裁员有好多都是高级代表和地区负责人之类的角色。
这已是GSK今年的第二次裁员。2015年3月6日,GSK在一份通告中称,将开除中国区大约100多名员工。与此前解聘对象为普通员工不同,裁员对象涉及大区经理和总监等资深员工,并且被裁人员均没有补偿。
2013年,GSK由于贿赂事件在在中国被立案调查后,四面楚歌。2014年9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GSK(中国)处以罚金30亿元,同时公司在美国本土也面临着海外贿赂的司法指控和再次被罚的风险。
为了重振业绩,GSK启动了多项重组计划和新一轮的成本削减计划,欲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削减10亿英镑(约合96.54亿元人民币)的费用。
诚然,大规模裁员无疑是削减人力成本的最佳方式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1月、2014年5月、2014年11月、均进行了不同规模的裁员。其中2014年5月的那次裁员,部分被辞的医药代表还将GSK中国告上了法庭。2014年,GSK全球总计有3947名雇员遭到纪律处分,其中,中国业务员工的纪律处分纪录共计652次,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仅有48起。
除了裁员外,GSK对销售代表的薪酬体系也进行了调整。
2013年12月,GSK改变销售策略,不再对销售代表设置个人销售目标,而是根据销售代表的技术知识、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全球业绩,来计算报酬。同时,公司终止向医疗工作者提供财政支持。
当下,大规模裁员的不只GSK,从去年11月开始,知名跨国医药企业BMS(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地区合资公司——中美施贵宝也启动了对旗下医药代表团队的大规模裁员。中美施贵宝的约十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总监及各部门大区经理、地区经理)面临辞退,加上基层一线的医药代表裁员名单,总离职人数或近千人。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赛诺菲、礼来等在内的外资药企都曾宣布裁员计划。而在今年,诺和诺德也宣布在华裁员。
中国的反商业贿赂是外资药企纷纷裁员的关键。由于此前的推广方式涉嫌商业贿赂,外资药企们纷纷转变在华销售策略,销售人员以及相关服务人员都将有所减少。
2013-2014年跨国药企裁员人数
同时,随着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发展,当下药企的营销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过去的人海战术现在不适用了,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销售服务人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不少外资药企也在考虑将销售委托给第三方公司去做,自己只做生产、研发、技术支持以及学术讨论。
因此,不止外资药企,连国内许多药企,也开始拿医药代表“开刀”,包括江苏和河北两知名药企都在今年大规模裁员,至于裁员的原因,和行业目前现状密切相关,基本都是中标价过低,企业扛不住了,或者是企业由于价格原因直接放弃的某省的市场。
有外资药企医药代表反映,相比过去,医药代表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即使今年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已经正式被正名,但是面对众多的裁员事件,这个阳光、健康、促进行业发展,在药品供应链之中是不可或缺的职业,仍显得那么的黯淡无光。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