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仿制药」,叫做 3.1 类新药。
这类制剂或原料药已在国外上市且未进入中国,业内一般称之为「首仿药」。
由于「首仿药」的中国市场处于空白,加上 4 年的新药监测期,广受中国企业的追捧。这类药有多受欢迎?大家感受一下:
注:
1、不同年份的相同成分词不去重
2、统计包含原料药
3、2015 年数据统计截至 2015.10.12
如图所示,3.1 类新药的临床申请品种数量从 2012 年开始骤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市申请和获批生产的品种数量保持平稳。
也就是说,即使 3.1 类新药市场前景好,但不理性申报导致了申请太多而获批太少的激烈竞争局面。与此同时,集中退审、集中审评和药品注册分类改革、CDE 建立分中心等政策都陆续而至。
因此,是时候给中国制药的「首仿药」研发能力排个名了,看谁在这场争逐中脱颖而出。
体现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指标,除了申报的 3.1 类新药品种数量以外,更要看有哪些企业走到了上市申请阶段并且获批上市,另外,抢仿速度大比拼这一潮流似乎也成为了药企研发能力的体现之一。
一、申报临床品种数量排名
CRO 南京华威申报数量第二
根据 Insight - China Pharma Data 数据库,2008-2015 年申报临床的 3.1 类新药共 539 个(按成分词计,包括原料药),申报品种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合并子公司)如下所示:
注:
1、统计包含原料药
2、2015 年数据统计截至 2015.10.12
2008 年以来,正大天晴一直专注做首仿,共申报了 93 个 3.1 类药品临床申请,将其他企业远远甩在后面。
南京华威医药子公司礼华生物专门从事临床 CRO,3.1 类新药品种临床申请数量 77 个,排在第二。南京华威的临床批件转让客户群包括了榜上有名的扬子江、齐鲁、罗欣、科伦等公司。
同样是转让临床批件的公司,天津汉康、济南百诺和山东创新则略逊一些。
江苏恒瑞和豪森夫妻档的申报数量都是 60 多个,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三。
另外,齐鲁、罗欣、石药的实力要强于后来居上的奥赛康和四川科伦。
从申报数量上看,大多数企业都是从 2012 年开始将研发方向转至 3.1 类新药,而扬子江、合肥信风等企业则一直紧紧盯着 3.1 类新药市场。
二、申报临床速度排名正大天晴
57 个品种申报速度列于同品种前 3 位
3.1 类新药申报泛滥的时代里,申报得多算不得什么,快才是王道。
毕竟 3.1 类新药的游戏规则中,如果申报得太晚,要么会在进口原研药上市后被退审,要么会因首家上市进入新药监测期而被退回。
然而,近期集中审评的到来也使得同一品种同时进入技术审评,在这一特殊时期,申报速度的优势会被削弱。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以下是 2008-2015 年 3.1 类新药临床申报中,拥有最快申报品种的企业排名:
注:
1、申报速度最快:相同品种下,承办时间为前 3 位
2、统计包含原料药
3、2015 年数据统计截至 2015.10.12
正大天晴、豪森、华威和恒瑞名列前三,这四家企业申报品种数量多也就算了,速度也走在了前面。这些企业的 3.1 类新药研发能力,就像学校里的学霸一样,不仅聪明,还很努力。
抢仿速度前十五强还包括:天津汉康、齐鲁制药、济南百诺、四川科伦、奥赛康、石药、扬子江、深圳翰宇、西藏海思科等企业。
而临床申报数量上榜的合肥信风、山东创新、南京海纳和先声药业等企业,总体申报速度则稍逊一筹,未列入前十五名。
三、申报上市品种数量排名
扬子江 7 年申报 14 个 3.1 类药品
这么多企业中,究竟有哪些企业有实力走到上市申请阶段?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2008-2015 年申报上市的 3.1 类新药共 251 个(按成分词计,包括原料药),申报品种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如下所示:
注:
1、统计包含原料药
2、2015 年数据统计截至 2015.10.12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以 7 年 20 个 3.1 类品种上市申请的成绩,位列第一。
扬子江集团在临床申报中虽仅排到第 12 位,但在上市申报中却位列第二,平均每 2 年有一个 3.1 类药品申报上市,其中申报上市的子公司包括南京海陵、北京海燕、江苏海慈等。
江苏豪森的临床申报品种虽比恒瑞多,但到上市申请阶段,还是研发老大恒瑞的实力更胜一筹,位列第三。
上市申请上榜的其余企业中,不乏前几年做首仿比较多,后来专注做仿制药或转向做创新药的,比如山东鲁抗、上海医药等。
四、获批上市品种数量排名
江苏豪森、江苏恒瑞分别位列二三名
笑到最后的才是英雄。
那么,哪些企业是目前获批上市 3.1 类新药的赢家?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2008-2015 年获批上市的 3.1 类新药共 171 个(按成分词计),获批上市品种数量最多的企业排名如下所示:
注:
1、统计包含原料药
2、2015 年数据统计截至 2015.10.12
正大天晴仍然排名第一,拥有 15 个 3.1 类新药的批准文号,其中,江苏正大天晴较南京正大天晴更强。
扬子江凭借 10 个 3.1 类新药批准文号,位居第二。与扬子江并列的是江苏豪森和鲁南制药。
鲁南制药获批的 3.1 类新药都在 2013 年以前,申报上市和申报临床品种数量排名中也表现一般,有被赶超的可能性。
西藏海思科后来居上,和江苏恒瑞并列第三。
并列第四和第五的多达 15 家,有的企业靠早些年的努力,拥有一批 2008-2012 年的首仿品种,如齐鲁、山东鲁抗、复星、罗欣,也有的企业 2012 年之后奋起直追,如浙江海正、联邦制药、石药集团、北京四环科宝等。
小结
首仿药研发,正大天晴、扬子江、南京华威、江苏恒瑞和豪森稳居前列
总体看来,正大天晴是当之无愧的首仿药企业老大,扬子江位居第二,但新药研发老大江苏恒瑞携江苏豪森在首仿药市场中紧随其后,随时可能赶超。临床批件转让企业中,南京华威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然而,3.1 类新药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骤增的申报数量意味着竞争与机会同在,积压的受理数量在告诉大家药品注册申报不够理性,3.1+6 类的审评模式也稀释了 3.1 类新药的实力。因此大刀阔斧的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中,药品分类注定要被改变。
从药品注册分类内部讨论稿来看,从此 3.1 和 6 类都归为了「仿制药」,区别在于仿国外还是仿国内。
对于所有将 3.1 类新药作为主要研发方向的企业而言,这类药将不再讨巧,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已经提交的申报受理将何去何从,以及如何踏实地做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即使 3.1 的光芒褪去,也并非没有出路,真正的「首仿药」终于迎来了市场独占期的春天,独占期限或为 1 年。
在政策动荡变化的环境中,这些首仿企业是否能实力依旧、走稳脚步,并且留下更多江湖上的传说呢?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