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发布了《云南省基本药物冻结药品恢复交易的通知》。该通知明确5月13日至27日启动解冻430个药品在云南的销售,在这场药企与政府的博弈中,药企终于看到了曙光。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这430个药品,自2013年以来被冻结再平台交易的权利,原因是什么?从官方通知原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冻结原因,是这些药品的生产企业由于GMP改造等原因不能正常供货。
笔者查看了一下,一共有218家企业,其中包括丽珠集团、江苏豪森、四川科伦等这些早在2012年甚至更早就已完成新版GMP认证的企业。这似乎与官方公布的原因有些相悖,无可厚非肯定是有企业是由于新版GMP这道坎被冻结交易,怕且其他可能的原因,也少不了药品的价格吧。
“药品降价”是民生之所求,而“追求利润”则是企业之所需。面对政府部门的一次次降价,药企由公开反对变为暗渡陈仓。云南430个药品被冻结交易,企业没有退缩,政府最终换来的是医疗机构缺药,从药企和政府的针锋相对,转变成为医疗机构和政府的矛盾。情非得已,政府只好发话。
官方说法是“为了保障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用药需求,促进我省基本药物供应、配送的健康发展”,其实就是说“我解冻这些药给你用就是啦!”。并且要求各生产企业要严格按药品购销合同及平台的考核规则,确实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及配送,对仍不能保障供应、违反合同约定的,将解除违约药品的购销合同,这是否是政府对企业欲擒故纵的手段?
自从7号文发布之后,备受争议的“二次议价”作为成为了药品招标的热点话题。利益博弈不可怕,就怕博弈不对称。政府部门身为仲裁者,只要公正裁判即可,既让药企享有一定的合理利润,也要防止少数药企胡来。在药企、医疗机构、政府互相博弈的格局中,药企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管政府的目的如何,此次云南对着430个药品进行全面的解冻,也说明了一点,药企不只是弱势群体,由于患者的需求,药企自身的不断完善,药企是有能力也有必要向政府获取自己应有的待遇。在未来与医疗机构的“二次议价”博弈中,要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合理的价格,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来源:医药信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