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的不断进步及其在医学研究的应用,使人们对多种癌症的基因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大量针对癌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应运而生,人类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癌细胞并非没有后路。对于恶性胶质瘤,尽管当前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但是疗效甚微,并不能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基因变异是恶性胶质瘤的逃生法宝,也是对精准医疗的挑衅。
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和穆尔斯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种极具希望的组合疗法,即联合使用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标准化疗药物TMZ和PLK-1抑制剂BI2356,可以有效治疗恶性胶质瘤老鼠模型和取自患者的恶性胶质瘤组织外植体。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Oncotarget杂志上。值得注意的是BI2356是勃林格殷格翰创新药,目前正处在多项针对多种癌症的临床研究中,其中一项三期临床研究涉及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
开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药物极具挑战性。50%以上的恶性胶质瘤具有EGFR基因变异,使癌细胞对环境诱导的生长调节不敏感,生长不受控制,高特异性的EGFR抑制剂对EGFR突变型恶性胶质瘤没有明显疗效。一旦使用EGFR抑制剂,癌细胞就可以绕开对EGFR的依赖性,反而依赖另一种受体。研究人员称,任何有效的治疗希望应该基于组合疗法。
为此研究人员将瞄头转向PLK1蛋白,一种可以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应激水平,对其生存极为关键的一种蛋白。他们发现当恶性胶质瘤发生变异,对EGFR抑制剂产生抗性时,普遍依赖PLK1蛋白。
研究人员对恶性胶质瘤老鼠模型和人恶性胶质瘤外植体单独用药,即分别单独使用EGFR抑制剂,PLK1抑制剂和破坏癌细胞DNA的标准化疗用药时,可以短暂性终止恶性胶质瘤生长。但是和在患者体内一样,肿瘤最终恢复生长状态。当联合使用三种药物时,生长终止的肿瘤无法恢复生长状态。
接受联合治疗的老鼠对药物组合具有良好耐受性,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人员提到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到患者身上的安全性尚不可知,不过之前的临床研究据表明患者单独用药耐受性很好。吉非替尼和TMZ是已上市药物,安全特性十分清楚,而PLK-1抑制剂在目前临床研究中耐受性还不错。
我们通常认为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并抑制其功能,我们就有能力治愈癌症,精准医疗就容易实现。该研究则说明实际情况远比想象要复杂得多。曹雪涛院士曾在媒体采访表示,相对于精准医学,他更倾向于系统医学。精准医疗必须通过系统把握病情,深入了解病理发展过程,采取综合治疗手段,才能更好提高疗效。对于恶性胶质瘤这样的癌症,既要掌握基本的基因分型,又要鉴别用药后潜在的基因突变,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就是能够针对不同靶点,适当联合用药,进行系统治疗。
来源: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