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同意以大约1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药品福利管理公司Catamaran Corp.,目的是扩大自身旗下的药物福利业务,以便在与制药公司展开谈判价格时获得更好的谈判能力。尽管不少国人对相关领域依然存在陌生感,但是这起天价收购的金额已经足以引起人们对于药品福利管理(PBM 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行业的兴趣。
美国2013年PBM的市场份额,2012年Express Scripts(美国快捷药方公司)以291亿美元收购美可保健公司后市场份额一家独大。
随着各级政府对于医保资金穿底的担忧,医保控费成为了本轮医改重要的议题之一。要推动医保控费,首先要降低病人前往大医院的就诊量,从总体上降低医疗费用,同时严格控制医院内部的费用增长。因此,分级诊疗和按病种付费也成为卫计委今年力推的几项措施。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药养医,这导致药品支出占据了总体医疗费用的一半以上,这就为药品福利管理带来了市场想象的空间。
但PBM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容易,外资的PBM巨头早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大都未能获得市场空间。内资主要集中在医疗信息化公司,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帮助各地政府在医保上进行控费。但从总体上来看,基本还是概念大于实质,PBM在整体的业务贡献上始终非常小。
与美国相比,中国PBM市场本身受到较多的制约,未来的发展需等待医疗市场的变革。
首先,以药养医制度是对PBM最大的制约。PBM的核心是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进行修改,通过使用价格较低的仿药或者类似的药品来替代处方中较为昂贵的药品,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医疗费用。当然,PBM也包括从药品采购、药房管理一直到药品使用目录管理和赔付管理。但整个流程的核心还是集中在对处方的审核以及修改上。在中国以药养医的体系下,医生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药品回扣,如果要修改处方势必会触动其核心利益。而且,现在整体的药品目录管理都是政府和医院在做,PBM毫无话语权,整体的操作难度很大。所以,现在的PBM还是主要集中在药品采购和处方审核,对于修改处方降低药品费用还很难展开。
其次,中国医疗机构过于强势,难以控费。由于中国的基层医疗非常薄弱,病人一般都选择前往大医院就诊,这使得大医院非常强势,在与其谈判的过程中无法占据主动权。虽然现在的病人很大部分是使用医保,但医保并没有能力去控费。而商保又过于弱小,完全没有能力对医院进行限制。更进一步来说,中国医疗体制本质上还处于官僚体系下,很难去撬动。在这种情况下,控费的措施要推行下去势必遭到各种形式的抵制。
再次,中国医疗数据的共享和标准化难度非常大。中国各家医疗机构没有互通互联,数据都存在各个孤岛上。在没有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也无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而PBM要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大量的诊断与治疗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处方处理系统。在当前的情况下,只能一家家的去谈合作,是一个非常缓慢和低效的过程。
最后,中国的商保太弱小,无力推动PBM。在美国市场,PBM的发展主要还是商保在推动。因为商保对雇主实行的是浮动计价方式,雇主在PBM市场的动力也非常强劲。而在中国,因为医保对雇主实行的是固定费率,雇主完全没有动力来推动医疗控费。在这一市场前提下,PBM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关系在医保上进行推动,但医保的推动有着上述分析的诸多难点。所以整体的PBM市场目前还很难成长起来。
当然,在目前医药分开的试点推行后,医院有动力将自身的药房进行托管,从而降低成本。但这种托管的前提依旧是希望能从药房中获取收益,托管方尽管可以通过采购等方面来削减成本,但药品目录管理依然不在自己手中,也无法直接修改医生的处方。PBM在这一环节依旧无法真正的展开。
因此,当前的PBM的发展还很困难,各家公司都在累积阶段,临床医学、处方标准数据库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等待市场的变局到来或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医谷链:《美国医保巨头UnitedHealth Group128亿美元收购PBM公司Catamaran》
来源:财新健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