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不少制药企业产品逐渐丧失市场排他性,且未有足够的新产品以缓解这一现象,各国药品研发普遍面临“旱季”,整个医药行业陷入“专利悬崖”危机中。
全球药品消费势起
众所周知,药品产业研发成果的评估是一个难题,目前主要的评估工具就是创新药品在美国市场上市的数量,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处方药市场。
按照这一标准,2014年药品产业的研发情况较以往有所好转。目前为止,今年美国FDA已批准了35种新药,与去年全年的27种新药获批量相比,有所提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FDA的审批速度也一直起伏不定,2012年批准药品数量曾达到近16年以来最高值,但一年后批准量又比这个数值下降了不少。尽管如此,总体上升的趋势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药品生产力的复苏。
2005~2010年是研发“旱季”中出产量最“贫瘠”的几年,FDA年平均批准的“新分子体”数量为21.8个。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这一数字升高至32。业界预测,2014年批准数量还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
不过,这一水平比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辉煌岁月还稍显逊色。当时,制药巨头大量产出各类重磅炸弹,如辉瑞(Pfizer)的他汀类胆固醇药物立普妥(Lipitor)成为首个年销量超过100亿美元的药品。该药在1996年通过FDA审批,同年FDA共批准了53种新药。
在过去十年间,由于重磅药品逼近“专利悬崖”,仿制药生产企业崛起,加上尚未研发出足够数量的新产品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多数原研药企业陷入不同程度的危机中。
随着新药研发开始复苏,面临专利悬崖的药品种类逐渐减少,产业低迷的情况逐渐好转。根据艾美士(IMS Health)的相关研究报告,2009~2013年原研药企业被仿制药竞争者分食的市场约为1540亿美元。在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值可能降至1210亿美元,这预示着药品产业最糟糕的时代已经过去。同时,IMS还预测,未来5年将有接近200种新药能在全球市场上市销售,这将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IMS执行主管莫雷?艾特肯(Murray Aitken)表示,这一轮药品研发潮以及“专利悬崖”引发的企业收益降低都将在未来5年内推动全球药品消费提高30%,达到1.3万亿美元。
研发“复兴潮”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药品是吉利德公司(Gilead)的丙肝治愈性疗法索非布韦(Sovaldi),该药在其最初上市的9个月内创造出了86亿美元的销量,刷新了吉利德历史药品销售纪录。
另一个优秀范例则是默沙东(Merck)的Keytruda,该药适用于接受伊匹单抗疗法后不可切除性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Keytruda在2014年9月通过美国FDA的审批。
“个性化”机会凸显
上月,英国《金融时报》举行了一场药品产业研讨会。会上,诺华制药(Novartis)首席执行官江慕忠(Joseph Jimenez)表示:“我们正处于药品研发的复兴阶段,见证了科技使以往人们束手无策的疾病现已可以得到成功的治疗。”
这种乐观的态度还体现在大幅上涨的股市指数上。2014年,美国道琼斯制药产业指数(Dow Jones US Pharmaceuticals Index)上涨了22%。这一增长也许不足以证明药品研发的复兴,但至少说明了制药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即药品研发确实是一项高成本和高风险的业务。
德勤咨询公司(Deloitte)研究报告显示,制药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即药品销售利润中投入于新药研发的资产比率,大约是15%,与排名在其后一位的家用电子产品行业5.3%的平均研发强度相比,高出接近10%。
关于“新产品从开发到成功上市所耗费的时间”这一指标,制药行业需要10~12年,远超过制造一架飞机的6~8年时间。药品推行上市所需成本为12.5亿美元,与汽车所需的成本持平,仅落后于飞机的37.5亿美元成本。
制药企业通常会展示与上述类似的统计数据,以向市场证明产品的高价是合理的。等到原研药开始上市,其20年的专利有效期往往已经所剩不多。因此在仿制药上市与其争夺市场以前,原研药企业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创造高额利润。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不少制药企业期望利用数据这一有力的工具来确立其新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从而找到最快的上市路径。FDA与其他一些监管机构已开始开放创新药品快速审批通道,以鼓励与支持企业创新研发。
与此同时,基因科学优势也愈发明显,这使得更多面向小范围消费者的“个性化”或“分层级”订制的药品研发成为可能。这些药品将比以往全球市场统一供给的重磅药更具有效性,而它们的价格也将更加昂贵,因为制药企业须在更小的消费者群体内获得投资回报。
全球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促使国民医疗卫生费用逐年上涨,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常在“上涨的费用归谁负责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这也意味着制药企业未来也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药品定价矛盾问题。江慕忠认为,新一代“有针对性”药物可提供的医疗价值将比传统的“通用型”药物更高。他说:“如果我们可以将病人分成不同的层级,并只对最需要某种药品的病患群体定向提供药品,我们的服务将达到更优质的水平。对于此类药品的定价,我们也将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又一波专利悬崖来袭
全球数据(GlobalData)公司的一份报告称,药品制造商正面临另一个专利悬崖,至2019年年底整个行业将失去约6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份长达376页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个专利悬崖比制药行业在2010~2013年遭受的销售下跌950亿美元的劫难波及面更广,不过业界已经有了应对能力,可以比较从容自若。
“一些公司有意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并持续巩固在这些领域的历史地位。”全球数据医疗保健行业动态总监Joshua Owide指出。Owide表示,这一波专利悬崖将涉及较多公司,并持续较长时间。这给相关公司更充裕的时间开发新药,并制定实施内部措施,为专利到期做好应对准备。他认为从多方面看,情况较为乐观。
尽管如此,有几家公司仍“难逃一劫”。大冢控股有限公司(Otsuka Holdings Ltd)可能将受到最大打击,其精神病药阿立哌唑(Abilify)专利即将到期。该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性精神障碍和重症抑郁,去年销售达到顶峰。百时美施贵宝与大冢一起销售该药。
事实上,阿立哌唑的基础专利在今年10月20日保护期届满,但其在美国得到了半年的延长时间,因此延至2015年4月20日到期。全球数据估计,至2019年大冢将因为来自仿制药的竞争,损失6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另外,一些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将在未来5年面临专利悬崖,还有一些心血管药物,如阿斯利康的可定(Crestor)。2013年可定的销售额达到5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其专利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
阿斯利康的胃肠道药物耐信(Nexium)的专利已经失效。明年,其肺科用药信必可(Symbicort)将失去市场独占权,该药基础专利已于今年10月7日到期。
此外,辉瑞公司的纤维肌痛症药普瑞巴林(Lyrica),在美国的市场独占权至2018年。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