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T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已有2大企业获得批准 国外公司放眼全球
还记得当年生物教科书里出现的那个“唐氏综合症的患儿”吗?如今通过基因检测“唐氏综合症”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准确率高达99.99%。
近年来,出生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高发病率和产妇越来越“高领”(35岁甚至更大)的趋势催生了妇婴市场对一种高效、无创的基因检测技术的需求。
该技术是相对传统绒毛取样或羊膜腔穿刺等具有“侵入性”的产前检测方法而言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主要通过检测母血中胎儿DNA进行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具有准确率高且不导致流产的优点,可应用于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筛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根据知名调研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2012年全球NIPT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其中全球2019年NIPT市场将增至36.2亿美元。
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占新生婴儿的5.6%,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全国累计有近3000万个家庭曾生育过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近1/10。
尽管今年2月份,CFDA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但是仅历经数月,中国的华大科技和达安基因就先后获得国家二代测序仪及无创产前试剂盒注册,这一由政府叫停到试点规范的历程,充分展现了NIPT技术越来越合理合法的发展轨迹。
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全球目前有5家提供NIPT服务的知名公司,其中北美占据4家,欧洲1家。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在美国,涉足NIPT业务比较大的几家公司是Ariosa、Verinata、Sequenom和Natera,其中Verinata已经被Illumina于2013年收购,这次罗氏收购Ariosa后,剩下Sequenom和Natera独立发展,其中Natera于2013年5月完成了5460万美元的融资;Sequenom本来经营基于质谱技术的SNP分型业务,在涉足NIPT市场后,业务发展良好,近期更是把质谱业务与NIPT业务分拆成了两个独立的公司进行经营。
不容小觑的Ariosa公司——未等到上市,就迎来收购
不同于采用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进行NIPT检测,Ariosa公司旗舰产品“Harmony产前检测”是一项确保孕产妇和胎儿健康的产前检测技术。它通过血液检测方式,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及其他染色体疾病。“Harmony产前检测”通过靶向区域信息获得的染色体倍性信息,这需要相对较少测序通量,其需要测序序列分别为1.1M及6.5M。
成立于2008年的位于美国加州的Ariosa在去年因产前检测专利战予以主要竞争对手Sequenom重创,今年2月份正式获得美国纽约州许可的无创产前诊断许可证,并在11月下旬让美国法院取消了Illumina持有的8,296,076号美国国家专利中1-13条的专利权。
这家仅有157名员工的Ariosa Diagnostics公司的CEO Kenneth Song是位亚裔,今年3月份公司向美国证交会SEC提交上市申请,拟最高融资6900万美元用于Harmony市场推广以及公司今后的收购活动,然而这项申请时至今日还在受理中。
让人意外的是,自Ariosa提交IPO申请后的200多天里,罗氏就对外宣布收购Ariosa。
罗氏诊断媒体发言人Ulrike在接受生物探索采访时表示:Ariosa公司的Harmony测试拥有3大法宝——DANSR?((数字分析选定的区域)能够对母体血浆中游离DNA的指定染色体区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进行cfDNA(游离DNA)的分析;独特的FORTE(Fetal-Fraction Optimized Risk of Trisomy Evaluation,胎儿部分优化三类染色体性评价的风险)算法,可结合胎儿cfDNA三染色体的分析结果,评估胎儿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风险评价。
收购Ariosa不过“锦上添花”:罗氏是如何布局体外诊断市场的?
尽管体外诊断为全球70%的医疗决策提供了信息基础,但体外诊断的支出仅占医疗总支出的2%。
新生儿的健康筛查、医疗改革和人口老龄化是诊断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到2015年,中国的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早在2012年,罗氏意欲收购如今发展的非常红火的Illumina公司,然而在收购过程中惨遭“Illumina的毒丸计划”而流产,经过多轮加价未收购成功的罗氏控股董事长佛朗茨-胡沫(Franz Humer)当时表示:Illumina对我们来讲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非有不可”,还有其它接近基因测序科技的替代选择。
虽然没有收购到基因测序产业的最上游的领头羊,但是Ariosa公司在NIPT领域的独家三宝也吸引了罗氏的注意。这也说明嗅到商机的百年企业罗氏收购Ariosa也并非偶然因素,或许是觊觎许久。
创于1896年的罗氏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主要业务放在药品和诊断2大块,且其分子诊断业务一直是全球数一数二,其销售增长率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体外诊断和肿瘤组织的病理诊断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2000年,罗氏诊断在外高桥成立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业务增长迅猛,规模也不断壮大,数年间已成为中国体外诊断的市场领导者。
2004年上任的马来西亚裔高管黄柏兴受命于危难之时,领导的中国区随后连续三年实现年增长率超过30%。
2008年,罗氏诊断中国区已稳稳占踞罗氏诊断整个体系里亚太区第一的位置,跻身全球前十。
2009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罗氏诊断推出中国“2009-2012加速增长计划”(AGP),集团CEO施万先生就称:“中国,尤其是上海,将成为新药、生物标记物和药品开发技术与工艺的重要来源”。
2011 年,在黄柏兴先生的领导下,罗氏诊断中国的业绩同比2010年的销售额增长27%,达到2000年建立之初的25倍。
2012年后,罗氏诊断面对美国和欧洲区的NGS市场出现下滑,研究机构面临经费削减问题,罗氏诊断再次将目光集中于大中华区,并推出了“2012——2016五年战略发展期”,作为罗氏诊断中国第二个快速发展期,拟将中国再度实现20%——30%的增长率。
当生物探索记者问及目前在亚太区的“五年战略发展计划”与收购Ariosa计划之间的联系时,Ulrike表示:尽管Ariosa的NIPT服务已经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但是罗氏诊断仍然计划进一步扩大全球(尤其是亚太区)的分子诊断业务。
如外界所知,罗氏在2007年收购了分子测序公司454公司,但是在其运行仅6年之后就关闭了该业务部门。其主要原因是罗氏内部的业务整合,致力于重点推进下一代测序(NGS)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为特定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基因诊断解决方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罗氏不排除将NIPT应用到下一代测序平台组合方案中。
体外诊断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其他样本(如尿液、组织细胞)所获得的有关健康和疾病方面的客观信息,这种检测可以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在病床边进行。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体外诊断,反过来又带动了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最后,Ulrike向记者表示:在布局体外诊断市场方面,罗氏不仅是靠“大鱼吃小鱼”式的收购数家基因检测公司来实施,罗氏还会在全球通过建立工厂,例如刚刚投入建设的苏州新工厂将按照全球其他7个工厂的标准来建立,旨在为亚太区提供主要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免疫和临床生化试剂,新工厂的一期主要用于负责罗氏诊断产品的包装,到2018年该生产基地将全面投入运营。新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为当地的临床实验室及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提供了相应的免疫和生化试剂,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本土实验室的合作。
采访后记:百年老店——志在万里 化当年毒丸之痛 布诊断市场之局
通过对罗氏诊断的采访,笔者深深地被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罗氏布局产业思维所吸引。一方面为其战略短暂性失误而失手收购Illumina而惋惜,另一方面为其并没有因当年的挫折而失去这个市场的新布局而欣喜。
在分子诊断市场上,尽管失去某些方面的上游市场(例如测序仪),但是痛定思痛后能够抓住试剂、耗材的上游市场以及进一步扩大中、下游市场的份额,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补充罗氏诊断首席运营官(COO)Roland Diggelmann在中国的苏州工业园的生产基地签约仪式上说的那句话来结语:体外诊断,大有未来——NIPT市场前景广阔,罗氏收购Ariosa乃是锦上添花。
来源:biodis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