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这一百多年里,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原来的模拟成像到现在数字化成像的一个过程,使得现在的阅片模式更适应我们的阅片方式,从而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习惯。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发表多元论,提示开发CT的可能性。1971~1972年,英国Hounsfield发明了CT并用于临床。
从头颅CT开始,这种成像技术越来越成为我们诊断疾病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大型综合医院,CT的优势越来越来突出。影像越来越高的分辨率、来越快的速度,使得原来不可能做的检查成为可能。而原来不能做的动态器官的检查,现在以0.27秒的速度为代表的CT使得原来不能被看到的动态图像都能被看到。不仅如此,随着组织分辨率和后处理技术的提高,使得图像越来越容易观察。现如今,随着3D打印机的出现,将来可能会给临床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使临床医生更容易看到这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归根结底就是数字影像。
在数字影像中,除了CT,还有一项越来越发挥作用的技术,那就是磁共振(MRI)。1946年美国学者Prcell和Bloch发现磁共振现象,198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早期磁共振图像并不清晰,到了本世纪之后,磁共振图像才越来越清晰。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走过了从模拟图像到数字图像的这样一个过程,虽然现在模拟图像还在发挥着作用,但是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虽然特殊检查(包括各种造影检查)在逐渐增加,但是占总检查的比例仍很低。不论是MRI还是CT都显示着影像的数字化对于未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局限于影像设备,更在于其改变和颠覆了我们对于影像的认识,以及影像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综合影像诊断
无论是PET、PET/CT还是PET/MRI,实际上都是一种融合,而融合的根本就是数字化。因为数字化的信息可以无限的去融合,可以不断的加加减减,从而给我们带来了图像的飞跃。而这样一个大的信息量和成像手段的改变,实际上就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集形态、功能和代谢为一体的诊断模式。我们能为临床提供很多的诊断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精细到细胞层面改变的信息。数字影像给医学影像诊断乃至学科带来一些变化。
影像学科的未来发展
影像学未来应该回归大影像。影像学将从2D-3D-4D解剖形态到功能影像,继而显示细胞分子水平的改变,从而对疾病的评价更完善、更具特异性。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发展,PACS系统、远程传输和“网络影像学”这些学科与影像学的融合,都将使影像学回归大影像。影像学的诊断模式也将由“定性”向“定量”图像分析方向发展。此外还有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其与微创治疗、外科融合发展。
信息化与网络化
由原来的模拟到如的数字化有着怎样的改变呢?那就要引出信息化和网络化概念。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有了最基础的网络,包括我们的家庭、学校等等。而随着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出现,我们有了有限网络。而如今在有限网络的基础上出现了无限网络。对于信息交流来说,无限网络是非常重要的。无线网络强大的传输数字信息的功能促进了医学影像的发展,使得我们有了PACS。通过PACS,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可以通过时间和数据库将一类疾病找出来,可以将不同的影像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催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并且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阅片模式。这些改变给我们带来的最根本变化的就是图像的共享。而共享是网络最大的特点和优势。现实中常常是保护性和封闭式管理,造成图像信息根本没有得到共享。为了使PACS得到充分利用,共享还有很大的潜力,同时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将独立的、影像科室的PACS融入RIS、HIS中,才能使PACS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因为没有RIS、HIS的PACS仅仅是一个电子胶片库。
专家库的建立和远程影像诊断的出现
以往影像医生依靠自己看过的影像、阅读、专业书籍或专业文章,才能提高诊断水平,这其实也是在脑中建立一个专家的图像库来进行比较研究。而PACS通过比较和提纯,则很容易建立影像专家库系统,将大大提高整体的诊断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传输速度不成为瓶颈时,远程影像诊断将成为可能。随之出现的自由网络诊断医生,对于医院而言,将节省对影像医生的人员福利、培训、管理、房屋等的投入。而取得网络诊断资格的医生,来完成医院所有不需要实地操作的检查报告,在大大节省了支出的同时,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水平。
而随着网络化建设的继续深入,首先城市内、城市间各大医院的网络连接通过网络会诊将大大提高影像诊断水平,使不同的医院具有相同的影像诊断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通过远程放射学和e-hospital的建设,达到共享国家以至世界的高水平医疗服务,从而明显提高偏远地区患者的医疗水平。
结语
数字化医学影像全部取代模拟图像的今天,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平台。而医学影像信息化为临床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另外医学影像信息化使远程诊断成为可能,为优良医疗资源服务于更多百姓提供了平台。最后,医学影像信息化为临床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建立了比不可少的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4放射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四次放射学术会议江苏省第十四次放射学术会
来源:医学影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