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研发公司精劢医疗已完成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资方为三泽资本。据悉,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介入手术导航系统的临床试验及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完善开发。在成立之初,精劢医疗曾获得来自联想之星的天使轮融资。
精劢医疗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的公司,专注于精准手术领域。目前,其自主研发的产品——胸腹部肿瘤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样机已打磨完成,并通过国家药监的型式检测且即将启动在三家知名大三甲医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据精劢医疗创始人&董事长顾力栩介绍,该介入穿刺手术导航系统能通过精准定位活检及早确诊肺部结节,并支持相应的新型肿瘤微创治疗方案。之所以选择介入穿刺手术导航系统作为首款落地产品,顾力栩表示,除了考虑研发成本,更多的是临床上的需求量和迫切性。目前,肺癌是人类癌症病患死因中的第一杀手(每年全球有130万人死于肺癌),提高肺癌治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早诊断和早治疗,即基于对肿瘤的定性尽早确定精准的治疗的方案,而临床定性的金标准是对肺组织的活检。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中央型或靠近支气管可以用气管镜进行活检;但在支气管远端,则更需要利用经皮穿刺进入肺组织进行活检。但在穿刺操作中还存在诸多痛点:除了不能使用超声等便捷影像技术外,呼吸易造成肺部组织漂移(一般在10-40毫米左右),从而干扰穿刺的精准定位;目前虽有CT、 C型臂引导技术介入,但操作难度大且辐射高,还不适于小于10毫米的早期病灶。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统肺组织穿刺手术对于早期肺小结节病灶,要么随访观察而贻误治疗,要么过度切除而加大手术创伤和并发症;而对于直径大一点(如20mm、30mm)的病灶,也会因要不断修正进针路线而造成耗时长和辐射剂量大等问题。
如何避免呼吸移动造成定位误差,并精确导航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对此,精劢医疗将电磁定位技术与AI、图像引导、VR等技术结合,自主研发了肿瘤穿刺手术导航系统,并在整套系统中融入了传感器网络,确保智能化和高精度。
据顾力栩介绍,该系统能通过智能化的精确导航,解决呼吸造成的病灶移动问题,并减少入针及调整次数,从而提高手术整体效率。若把病人CT图像自动生成的三维组织模型比作导航地图,在AI和电磁定位的指导下,医生能根据三维模型规划出通向病灶的准确路径,在医生操作时,电磁导航的智能穿刺针可沿着既定路径到达病灶。
“这相当于打通了从体表到病灶之间的一条诊疗通道,其上可搭载多种适用的新型微创疗法,包括射频消融、冷热治疗、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纳米刀以及局部基因治疗等。”
顾力栩也强调,公司的定位不止于肿瘤穿刺手术导航产品,正在实现平台化发展——搭建结合手术机器人的胸腹部实体肿瘤的完整治疗体系。他解释到,目前的“通路”可作为技术样板迁移到胸腹部的其它脏器,而公司同时有若干后备在研项目,包括胸腹部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更为复杂的多科室手术机器人系统及若干围绕肿瘤和心血管的微创诊疗系统,未来后续产品会以2-3年左右间隔周期陆续推向市场。
在产业化方面,顾力栩坦言,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政策不稳定,这或许是行业整体要面临的一大风险。他表示,公司采用最严格的临床规范和标准去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从整个行业端来看,近年来,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医疗领域蓬勃发展,但是大部分产品主要针对硬组织或相对固定的软组织,如骨科(天智航)、神经外科(华志微创)、腹腔镜手术(达芬奇)等;而针对内部结构更复杂、形变较大的肺等软组织,相关技术还在逐渐落地过程中,普遍在智能化导航上略有欠缺,临床上尚无较好的落地案例。在这种背景下,精劢医疗或能取得先发优势。
最后介绍一下核心团队,技术创始人&董事长顾力栩为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工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后,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教授,医学影像研究院副院长,曾创办迪凯尔医疗;公司的另两位发起创始人有近20年的行业经验,具备资深的管理领导经验、营销经验以及医疗科技孵化经验,且都是连续创业者。
据顾力栩介绍,公司将于2019年年中正式启动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主要用于国内市场销售推广、后续新产品研发、国际市场推广等方面。
来源:36氪
来源:36氪 作者:顿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