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掌上超声——一种如手机般大小的超声设备,可以完成需要医院大型B超仪做的检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率先展开用于战场救护的手持超声仪的研制,这种附带卫星远程传输图像功能的充电超声诊断仪器,在美军“沙漠风暴”行动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该技术从军用转为民用。
GE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掌上超声—— VSCAN 1.0,2008年在美国上市,引起轰动,分别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知名科普杂志《科技新时代》评为“2009年50项最佳发明”和“2010年100项最佳科技成果”。
掌上超声的概念和产品进入中国以后,相关市场一直是由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大型器械生产商把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国内首款掌上超声设备的诞生,而设备制造商是来自中国的朗昇科技有限公司。为了探寻国产掌上超声设备的诞生之路以及它的独特之处,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记者专门采访了朗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哲和龚任。
掌上超声如手机般大小
“我们的智能掌上超声产品在2016年8月份就通过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公司也于2016年12月完成了安龙基金投资的3000万A轮融资,自从进入市场以来,已经在全国25个省市区有了合作伙伴,目前销量上千台。”朗昇科技吴哲和龚任在接受动脉网采访的时候,高兴地介绍他们现在取得的成绩。
吴哲在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是超声成像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朗昇科技创立的初衷就是想给大型超声设备“瘦身”,帮助基层医生更方便地携带超声设备,解决偏远地区人们对超声检查的需要,并满足大医院的医生日常使用超声设备的便利需求。
吴哲在介绍研发过程时表示,“设备越小,实现的难度越高,很多诸如图像处理、声学原理、自动化原理、软件自动化控制等研发领域的技术逻辑,都需要重新设计”。数十次设计推翻重来,数千次的实验数据采集,吴哲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两年多的试错历程,最终攻克难关,研发出这款超声设备。
掌上超声设备有很多创新之处,吴哲举了个全触控操作简化超声设备使用难度的例子,传统方式进行一次医学扫描,医生大约需要完成约300次按键,而他们的微成像系统,这个数字仅约10次。
另外,吴哲和他的团队为了满足简便、快捷的要求,除了考虑如何将设备做小,还考虑如何增加设备的反应速度。目前,掌上超声的反应速度从开机到扫描只需5秒钟,而医院的传统超声设备则需要3-5分钟的时间。 不仅如此,由于超声微成像系统规划的是从“PC级”直奔向“手机级”,满足医生便携的同时,还具备实时传送的移动互联功能。
目前,朗昇科技不仅研制了超声微成像系统,与系统同步的图像数据协同云平台也已建设完成。结合智能操作系统和专业APP开发,后台大数据将实现对特定病情的人工智能服务。
在人工智能领域,他们已经在甲状腺超声辅助诊断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希望可以在云平台的帮助下,辅助基层医生做诊断。这个AI辅助诊断技术成熟以后将大大增加产品在基层的销量,并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吸引安龙基金的三个因素
安龙基金投资总监吴跃鹏告诉动脉网记者,当初决定投资朗昇科技,主要由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肯定是团队的因素,朗昇科技的创始人吴哲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超声与成像博士毕业,在超声成像领域钻研了13年。另一位创始人龚任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掌上设备计算领域很有经验,两者合作,正好是优势互补。
第二个原因是市场需求,几百斤的常规医疗超声影像设备是一个“大块头”,无法腾挪,不便携带,基层医疗机构遇到下基层、进社区,机器的腾挪就成了大问题。另外,除了基层有对掌上超声设备的实际需求外,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同样有很大的需求,比如麻醉、疼痛、泌尿、普外、妇科、呼吸、血液、肿瘤等医院科室,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大多数情况都需要超声设备。
所以医院的超声科非常的忙碌,就不能充分满足各个科室的需求。又由于超声设备昂贵,各科室独自采购成本太高,给每个科室都配备一个也不现实。另外,大型超声设备操作复杂,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就算是硕士毕业,也要在医院学习很久才会使用。所以一款满足临床需求,方便携带,价格合理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很受医院欢迎。
第三是朗昇科技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通过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在市场拓展方面,吴哲表示,目前一台大型超声波需要几十万、上百万元,而掌上超声只需10万元左右,因此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区有了合作伙伴。自从获得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进入市场以来,仅用短短半年多时间,掌上超声已有上千台的销售量。
这些设备目前是卖给三甲医院这些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还是少数。吴哲表示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很多医生对使用超声设备并不熟悉,需要慢慢培训和市场教育,未来一段时间他们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来源:动脉网 作者:王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