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过医院拍片的经验,检查结束后,我们通常会拿着一袋胶片回家。但实际上有多少人能看得懂胶片的内容?由于胶片的信息量有限,也无法支持专业操作,所以如果是疑难重症患者,即使保存了这张胶片,去另一家医院时也经常派不上用场。解决方式有两个:
1.在新医院重新检查一次;
2.到初次检查的医院索取影像数据光盘。
但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都非常繁琐麻烦,甚至由于历史信息缺失导致误诊漏诊。
随着云服务的技术发展,一个针对医学影像的SaaS服务“医众”应运而生。
医众提供的服务可以这样理解:在不牺牲专业性的前提下,让影像数据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以及医患间的传输变得像即时通讯一样简单。
PACS的不足
目前,医院应用于影像科室的主要系统简称PACS,主要功能就是将检查时拍摄的各种医学影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用。
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搭建用于影像存储的IaaS服务,然而如果要对服务进行延伸,上升到应用层(SaaS)的对接其实才是关键,才能以面向医院为起点,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服务的增值。
与此同时,人们对医院的PACS也存在着误区,认为大医院的IT系统更稳定,但实际并不然。医众CEO马国峰表示,其实医院的PACS并不稳定,效率也不理想,而医院越大,处理的信息越多,这方面的问题越明显。根据马国峰的介绍,主要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1.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传统PACS架构硬件投入高,运维成本高,实现多点跨院的数据互通成本投入成指数增长;
2.不具数据挖掘能力。PACS系统主要负责的还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无法支持数据挖掘,历史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数据传输速度受限。目前医院使用的pacs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导致即便在万兆级的局域网带宽环境下,数据的传输和调阅速度及稳定性都不够理想;
4. 跨院共享困难。面对分级诊疗等越来越刚需的跨院协作需求,原为院内业务而设计的PACS系统在国内较差的网络环境下无法有效支持多医院的信息共享。“医众不是一套PACS系统,主要目的也并非是在院内业务流程中得到应用,而是提供影像数据互通共享的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解决方案,这是传统PACS根本无法支持的。”
解决方案
医学影像具有数据量大、文件碎、兼容性差等特点,所以要想提高文件的传输效率,就要在影像文件的结构化处理、存储及计算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目前多数影像SaaS产品只能实现转码后jpg、png等有损图像的调阅,而且只能对关键帧进行访问,这样的操作自然是不足以满足诊断要求的。医众对影像文件的无损压缩编解码技术,平均能节约2/3至3/4的存储空间,而对数据进行分布式架构处理的做法,则能充分降低服务器的压力,这样一来也能实现传输效率的提升。
“图像的智能诊断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图形算法,而是针对具体的疾病建立结构化的知识库,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不断验证。”影像数据存管及传输应用,加上诊断报告的结构化标准化处理,马国峰认为只有这两个基础具备后,才能提升智能诊断研发效率和准确率,而这正是医众为医院提供SaaS服务的长远努力方向。
“给医院提供SaaS服务,首先就是一个数据积累的最好方式,经过医院的授权可以共同进行研发,发挥历史数据的价值。目前我们是国内独创影像诊断报告智能语义分析技术的公司,可以将大量历史非结构报告进行结构化处理,可以为影像智能诊断算法研发打造基础。”
用户的医学影像是病历的一部分,属于患者的个人隐私,针对这一点马国峰表示,数据从医院传出前在本地就做了结构化处理,将隐私标识提取脱密,另外对文件进行编码加密。“隐私泄露最大的可能是人为疏忽导致的,医众对技术疏忽导致侵犯隐私的可能性已经做了多重处理。”
除了PC端外,医生还能在移动端甚至直接用微信打开影像资料(前提当然是要得到患者授权),支持语音识别录入并在移动PC端实时同步,还能实现专业图像的微信转发。
然而医生诊断医学影像的方式主要还是以pc及专业灰阶屏为主,很少听说医生日常办公还会专门在手机上,用一个App来看片子。做SaaS可以理解,但医众为何还会尝试在移动端上发力呢?马国峰表示,对于医众而言,移动端主要还是满足移动场景的需求,例如急诊,移动阅片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医众用户就曾经给过类似的反馈。
“对图像的后处理操作虽然在移动端可以实现,但功能和灵活性就好比美图秀秀和photoshop的区别,能够支持的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医众的产品是完美支持跨终端同步的,不同的场景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说起盈利方式,马国峰表示,目前医众主要还是通过医院向用户提供数据获取服务,本质上还是云存储收费,并不会提供定制服务。虽然主要客户集中在医院,但医众最终的付费方比较多元,包括患者以及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厂商。目前,医众已经和20余家医院建立了合作。
医学影像检查在诊断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计在2016年,公立医院诊断收入将突破2600亿元,而仅仅是影像检查收入一项,就占将近一半的份额,且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供应商层面,影像耗材的市场规模也高达数百亿元。 “医学影像+SaaS”的模式可以让更多医院享受到分级诊疗政策的便利,为医院运营降低成本,而医众作为国内的先行者,在结构化数据处理及语义分析上已经有了不少积累,相信在人工智能影像诊断上可以有更多的尝试。
来源:雷锋网 作者: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