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由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携手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健康物联网峰会暨上海健康物联网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微创®集团旗下微创在线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在线”)正式发布了“医线生机”(www.1o2o.com)网络服务平台。那么相比诸如春雨医生、微医、杏树林这样“原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作为植入介入类知名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微创®集团的“+互联网”战略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医线生机”的出发点又在哪里?为此,医谷特别采访了“医线生机”项目负责人、微创集团战略与企划副总裁乐承筠博士。
医谷:作为植入介入类行业内的知名领先企业,推出医线生机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乐承筠博士:微创®医疗从2008年开始部署多元化战略,2012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博士首次提出“10+5”微创®联合舰队战略理念,其中“10”代表10大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航母,“5”代表支持10大业务的5个共享平台补给舰,微创®智慧医疗是这5个共享平台之一。微创®智慧医疗定位是围绕微创®医疗10大业务板块,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打造一个面向高端医疗器械上下游用户的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为医生及患者提供医疗器械产品以外的其它增值服务。经过前期策划,依托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微创®医疗发起的“医线生机”(www.1O2O.com)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平台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联合医生专家及医疗器械技术支持人员,为患者提供从术前手术规划、到术中手术指导、到术后随访跟踪的全套智能化量体裁“医”服务。
医谷:在这方面,与微创®医疗的原有资源进行了怎样的结合?
乐承筠博士:如前面所述,“医线生机”早在2012年就已被纳入微创®医疗战略规划的一个部分,这艘补给舰今天开始扬帆起航,主要驱动力是来自微创®医疗内部客户的需求。随着这几年微创®医疗自身以及行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医疗所涉及的介植入医疗器械的适应症(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医生的操作、医疗器械规格尺寸的选择、适应症的把控要求越来越高。如微创®医疗临床试验中的新产品VitaFlow,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产品(Trans Catheter Aaortic Valve,简称TAVI),它让原来不能做开胸手术的老年病患也可以不开胸完成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极大提高了这些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这项新技术对医生的操作、医疗器械规格尺寸的选择、适应症的把控要求非常高,术前需要医生和医疗器械厂商技术人员一起对患者资料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医线生机”平台为这样的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医生和医疗器械厂商技术人员可以在该平台远程共享患者医疗信息,对于复杂病变,平台还可以提供基于二维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病变数字化模型服务。基于患者病变模型和医疗器械特点,医生和医疗器械厂商技术支持人员可以在线共同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这样复杂的手术,平台还可以提供3D打印患者三维病变模型,让医生在体外模拟手术操作。这样的量身定做的术前手术方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除了个性化的术前规划以外,精准的手术过程也是保证医疗器械疗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医线生机”平台的远程医疗模块可以邀请医生专家或医疗器械厂商技术支持人员远程对手术过程进行指导。另外,“医线生机”平台也将通过可穿戴设备、手机APP采集术后随访跟踪数据,精准调整反馈患者个性化的术后康复、用药计划,确保患者个体治疗效果最优。
除心血管业务以外,骨科也是微创®医疗业务的一大组成部分。平台的三维病变模型重建服务,除用于个性化手术方案策划外,对于骨科植入物,平台也可按医生手术喜好、患者的解剖特点及所选择植入物特性提供个性化手术工具,如截骨定位片、固定导板等3D打印定制服务。
术后随访跟踪方面,微创®医疗内部客户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例如,微创®医疗子公司微创®电生理提供房颤射频消融全套解决方案,但房颤消融目前手术成功率平均约为70%左右,对个体病人而言,术后心电监测是检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手段。房颤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在医院门诊随访是很难监测到的,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测。微创®电生理开发中的可穿戴心电贴片,是一种带胶粘剂的心电记录仪,可贴敷在胸前,连续监测长达2周的心电数据,带蓝牙传输功能。房颤消融患者可以将数据上传至“医线生机”平台,医生可以在线远程监测术后心电随访数据,跟踪手术效果的有效性。
医谷:未来希望打造成为怎样的平台?
乐承筠博士: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患者可选择的高性价比产品越来越多。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二、三线城市医院接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新技术推广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而患者也很难获得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线生机”平台旨在围绕高端医疗器械,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器械O2O应用平台,将医疗资源跨区域进行输送。通过患者医疗信息线上共享,提供针对医疗器械应用的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等附加服务,由外部医生专家及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共同为患者远程策划手术方案,提供远程手术指导及康复指导,使边远地区患者及时享受到医疗新技术服务。
“医线生机”平台背后是医疗大数据,如何将医疗数据转化为生产力,支持未来的医疗策略分析,这是“医线生机”平台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平台统一的病例管理系统结合IT基础设施平台可以收集、存储医疗器械使用生命全周期的各种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有价值的报告,使数据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推进医疗器械新产品改进、临床实践优化,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相关行业的进步。
医谷:目前移动医疗平台的推广和引流也是一大难点,微创®医疗在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乐承筠博士:“医线生机”定位不同于大多数轻问诊或健康管理平台,面向的不是大众群体,所以不会仿效这些平台,靠大量补贴拉用户数。“医线生机”前期目标定位是微创®医疗业务以及联盟企业相关的医生。
医谷:对于目前的移动医疗平台,有怎样的看法,微创®医疗是否会有合作计划?
乐承筠博士:移动医疗是目前创业一大热点,每天有数家诞生,每天也有数家死亡,但相信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微创®医疗非常愿意和合适的平台合作,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
来源:医谷网 作者: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