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编者按:近日,据医谷获悉,华医资本(原光合资本)投资了一家研发胶囊机器人的公司,其产品被称为真正的胶囊机器人,那么胶囊机器人与目前受到行业行业广泛关注的胶囊内镜有何不同呢?
近期,一篇《未来销量或最好的十大医疗器械》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其中一项技术就是胶囊内窥镜——患者可吞服一粒大胶囊大小的内窥镜,从而替代传统的胃镜插管手术。胶囊内窥镜外壳为耐消化全透明塑料,内藏微型摄像机,能将病人消化道内的病情拍摄下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胶囊内镜都可以称之为“机器人”,不同的胶囊内镜对于医疗体系的效率改善作用更是差别巨大。
胶囊内镜与胶囊机器人的区别在于人工智能
最初的胶囊内镜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色列科学家发明的,其原理就是利用内置微型摄像机将消化道影响拍摄下来,完全是靠胃肠道的自然蠕动进行不同部位的影像采集,目前可以基本满足小肠部位的应用,但是由于人体胃部体积较大,依靠蠕动游走的胶囊显然无法拍摄胃部的完整图像,所以这一代产品属于第一代胶囊内镜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小肠。
由于目前小肠内镜检查并不是一个广泛人群的医学检查手段,所以第一代产品虽然上市10余年但并未被普通人所熟知。几年前出现的可控胶囊内镜技术由于增加了体外操控,使医生能够在体外通过磁铁机械臂对于胃中的胶囊进行全手动操作游走,使胶囊拍摄下胃的较完整图像,从而可以替代一部分传统插管胃镜检查手术,让患者的体验大大改善。由于胃镜检查的普遍性,这项技术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期待,这也就是第二代胶囊内镜技术,即可控胶囊内镜。
然而即使是可控胶囊也不应该称之为胶囊机器人,所谓的机器人应该具有人工智能的特征,也就是它本身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识别及自主控制的程序和功能,能够根据患者个体胃的形状一定范围内自行游走的胶囊内镜才具备人工智能的特征,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胶囊机器人”,这是新一代胶囊内镜发展的方向。
可以用很形象的词比喻这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就像漂流垡,无法操控,只能随着胃肠道蠕动随波逐流,应用于肠道;第二代可控胶囊应该是自行车,完全依靠体外人工操控,可以用于胃部,但是时间长、操控复杂,最主要是图像无法标准化;而第三代产品可以理解为无人驾驶汽车,具有自动巡航的功能,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手术时间而且图像可以实现标准化,也为未来的大数据和远程医疗提供了可能性。而此次获得华医资本(原光合资本)投资的就是第三代产品,真正的胶囊机器人。
提升医疗效率的产品才能开创大市场
在中国有约1.3亿的消化道疾病患者,2014年官方统计的胃肠道检查数为4000多万人次,其中阳性率不足20%,80%以上的受检者并无器质性病变。而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承受着对检查的恐惧、身体损伤、交叉感染以及并发症的风险,正因如此,胶囊内镜检查被寄予厚望,市场前景非常大。
但是为什么国内已经上市多年的第二代可控胶囊胃镜产品却没有表现出很好的销售业绩?根本的原因是临床效率。普通胃镜检查手术的平均时间是8分钟,而可控胶囊胃镜需要20分钟左右,这对处于检查饱和状态的大医院来说,其实是增加了负担。而第三代胶囊机器人完成胃部检查的时间是3-5分钟,在改善患者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
对于医疗来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用户体验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医疗效率问题,可控胶囊满足了一部分高端患者的体验,是针对一部分人的痛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考虑大医院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这样的产品确实有市场,不过可能仅仅是小市场。医疗产品要想获得大市场,还应考虑到是否可以真正改善医疗效率的问题,真正的胶囊机器人具备这样的属性,有望开创无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百亿级市场。
对于胶囊机器人未来的期望
由于胶囊机器人具备模式自动识别功能,标准化的影像将为远程带来可能。未来可打造与消化道疾病治疗平台并列的胃肠道检查平台,依托云端影像诊断会诊平台的运转,联动消化科较强的大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进行日常读片、病例共享和疑难病例会诊工作,以及患者在医院之间的转送治疗,形成一个分级连接的诊疗网络,同时通过平台的运行,将形成巨大的精准专科数据可加以应用,形成医疗大数据,为消化道自动筛查提供支撑。
此外,胶囊机器人还存在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新的用途和功能的产品开发将包括消化道PH值测定、压力值测定、药物携带和释放、活检、定点治疗等。
来源:医药地理 作者:张旻翊
为你推荐

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的新突破——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4日,北京——,“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
2025-04-24 16:26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