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代走向二代的测序技术
那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开始参与人类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包括后来创建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 (南方中心)。之后,南方中心和华大基因一起合作,测序1%的人类基因组。这是第一个阶段,使用的是测序速度相对比较低的Sanger测序。在这之后,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很多人开始用DNA芯片的技术来研究基因表达谱。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在Rosetta的同事进行了很多研究如肿瘤分型等,后来也应用到分子诊断上面, 包括研制MammaPrint,用于乳腺癌预后测试,该产品于2007年通过美国FDA认证。二代测序的出现,使得大家也包括我本人,开始转向二代测序技术的使用。从2009年时候,我开始涉足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肿瘤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肝癌、胃癌,以及肺癌等方面。对一些肿瘤进行测序,从而知道肿瘤的驱动基因是什么。例如,当时和香港大学合作,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乙肝病毒所导致的肝癌中可能的驱动基因突变。这是一项比较完整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在乙肝所导致的肝癌研究中,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
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由于DNA水平的基因突变而引发,找到肿瘤所特有的体细胞突变后,便可以对病患使用靶向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基因测序在这一过程中, 在两方面起到作用:一方面是从研究方面来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驱动基因;另一方面利用驱动基因可以作为一种分子诊断手段。当然基因检测的手段包括一代测序、定量PCR以及现在的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技术在通量方面的快速提升,以及单个碱基的测序成本大大下降,这就带来了很多临床上以及研究上的应用。当成本很昂贵的时候,研究人员用不起或是做不了那么大规模的测序工作,现在测序变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大家会把二代测序作为研究的手段,并逐步地应用到临床。
精准医疗需要数据分享
在研究过程当中,测序不同患者的基因序列,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从统计学方面讲,只有积攒越来越多的数据,才能知道更多的疾病发生的机制,这就是大数据。数据在积累过程当中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条路会继续发展下去。另外,我觉得应用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可以识别肿瘤里有哪些驱动基因,在未来可能对每位病人的肿瘤都进行测序,了解该病人究竟有哪一个驱动基因,再针对他所特定的驱动基因来进行靶向治疗,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精准医疗。我觉得这是未来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
现在,我国精准医疗发展较快,与此同时会积累很多中国人的基因数据。有一些基因突变可能跟人种相关,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就无法了解不同人种所携带的特异突变。但现在中国人的数据跟国际数据相比,仍然是非常少的。比如现在比较火热的BRCA1/2基因突变,它与乳腺癌的遗传有直接的相关性。在最近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统计了全球三万多病人的数据,其中中国大陆的数据是零。如果我们真的检测到病人有些BRCA基因在DNA水平发生变异,我们仍很难判断这些变异是致病的还是非致病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产生大数据,还要分享这个数据,如果只有积累没有共享的话就不是大数据了。我认为数据的分享在中国精准医疗里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的分子诊断,是我一直在走的路
在过去几年里,我个人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在国际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工作中,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数据。我和我的团队, 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 为肝癌、胃癌以及肺癌研究产生了大量的重要数据,这里面包括我们所做的三个亚洲人群的研究。而我个人比较遗憾的是将数据应用到临床研究上,这一步仍然走的比较慢。当然,要达到医学诊断的精准需要非常严谨,因此慢也有慢的道理。毕竟对其临床价值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一个新技术带来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在我们认识不够完全的时候,新技术也许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虽然现在进展慢,但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慢。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们在临床应用上面能走的快一点。
我是做医生出身,从医生转向做研究。我现在正逐步的回到临床上,做分子诊断方面的推进。未来,我个人会专注于用新技术来做肿瘤的分子诊断,使得肿瘤的分子诊断能够更敏感,更精确,同时也更便宜。这是我未来十年的人生目标!
医谷链
《田埂:我与NGS这十年,前五年拼命学技术,后五年推广应用》
来源:测序中国
为你推荐

全国预防接种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启动
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于4月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2025-04-24 14:07

带状疱疹疫苗“遇冷”,百克生物2024年净利润腰斩
近日,国内疫苗龙头企业百克生物发布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2 29亿元,同比下降32 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32亿元,同比下降53 67%。对于营收...
2025-04-23 12:59

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结果
近日,重庆常用药联盟接续集采中选情况公布,该联盟由重庆牵头,联合湖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省(区、市)开展的药品集中带量采...
2025-04-21 18:48

全周期智控慢病,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开启战略合作
2025年4月21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糖尿病和体重管理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依托诺和诺德百年深耕慢病领域的专...
2025-04-21 15:57

康方生物1类新药依若奇单抗上市申请获批,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
该药是我国第一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IL-12 IL-23“双靶向”单克隆抗体新药,是康方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新药。
2025-04-21 13:39

阿斯利康乳腺癌1类创新药卡匹色替片中国获批
该药适用于联合氟维司群用于转移性阶段至少接受过一种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2025-04-21 11:02

辉瑞宣布终止一款口服GLP-1减肥药的临床开发
近日,辉瑞在其官网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Danuglipron(PF-06882961),原因系在一项有关用药剂量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出现了可能由该...
2025-04-21 10:29

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
根据2024年6月发布的《福建省医保药品单列门诊统筹支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让参保患者无需住院、在门诊就医也能用上国家谈判药品、享受医保待遇,将适用于门诊治疗、使用周...
2025-04-20 13:34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医药健康企业有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分为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和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共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中国消费名...
2025-04-20 11:17

携手共绘“个性化近视手术”新蓝图:爱尔眼科与爱尔康启动100家医院全光塑技术战略合作
双方将以技术共享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科研协作为纽带,全力推进屈光手术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加速前沿技术在临床领域的普及应用
文/ 屈慧莹 2025-04-19 23:35

CDE: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审批申报资料及技术要求
允许香港、澳门特区本地登记的生产企业持有,并经香港、澳门特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且在香港、澳门特区使用15年以上,生产过程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传统...
2025-04-18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