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精准医疗需要精准诊断,分子诊断是实现精准诊断的最有利武器。同时分子诊断对病理样本的高要求以及灵敏度的高要求给精准诊断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实现分子诊断的精准呢?如何通过只扩增突变ctDNA来实现精准的分子诊断?DiaCart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爱国博士在第二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于并购CEO论坛上对此做了精彩的演讲。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精准医疗需要精准诊断,精准诊断的最大板块是分子诊断,分子诊断对病理样本的高要求以及灵敏度的高要求给精准诊断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实现分子诊断的精准呢?2015年7月16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于并购CEO论坛上DiaCart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爱国博士对此做了精彩的演讲。
精准医疗需要精准诊断
精准医疗离不开精准诊断,精准诊断起源于药厂,首先要研发出精确治疗的药物,精确治疗的药物到了医生手上,医生要确定什么时间给什么病人什么治疗,这之间的桥梁就是精准诊断。精准诊断不仅对精准医疗起指导作用,对制药公司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为在临床上医生对病人的分渠和对biomarker的寻找都需要精准诊断的高技术平台。
精准诊断离不开精准的病理标本
精准诊断离不开病理标本,病理标本与技术息息相关,而标本的摄取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促进精准诊断技术的突飞猛进。这些诊断中最大的版块是分子诊断,分子诊断对样本要求越来越高,对灵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个病理样本来说,病人进入医院后经历多重检测后才到分子诊断,这个过程会导致病理样本的不足,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惑。同时样本的摄取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困扰,比如肺癌样本,不可能一味地摄取肺癌组织。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可以选择无痛穿刺、癌游离DNA、微孔穿刺等技术来摄取病理样本。
精确分子诊断新纪元:循环肿瘤DNA
科学家们逐渐发现,肿瘤有着很高的异质性,标准程序(tissue biopsy)根本不足以判断癌症的预后情况。而且活检得到的是静态信息,无法准确反映癌症的演化。在这种情况下,循环肿瘤DNA(ctDNA)就成为了科学家们的新希望,它能为人们揭示更多的癌症信息,甚至跟踪癌症的发展。
癌细胞在破裂和死亡时,会释放出循环肿瘤DNA(ctDNA)等内容物,这种ctDNA是飘浮在血液中的基因组片段。对血液中的肿瘤DNA进行检测和测序,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取血得到更全面的癌症信息,告诉医生治疗是否已经起作用,肿瘤有没有演化出抗性。
ctDNA在精确分子诊断上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不同人的ctDNA水平差异较大,而且ctDNA并不那么容易检测,特别是在肿瘤的早期阶段。另外,人们还需要在更大型的研究中进行验证,看ctDNA是否给出了足够准确的信息,且最灵敏的ctDNA检测(例如BEAMing)需要事先知道想要检测的突变,但获得这样的信息又相当麻烦。外显子组测序不需要预先知道任何信息,但检测罕见突变的需求深度测序,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
精准诊断的大挑战:突变DNA的检测受非突变DNA的干扰
肿瘤不是特一的,肿瘤组织中除了肿瘤还包含正常的组织。而肿瘤组织中既包含突变DNA又包含非突变DNA。那么怎样排除非突变DNA的干扰?这对于精准诊断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在治疗过程中突变DNA在治疗后会很快再现,这使精准诊断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难度。
分子诊断创新技术:只扩增突变DNA
分子诊断无疑在精准医疗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子诊断技术从传统的PCR,到现在数码PCR,NGS等为精准医疗带来新的纪元。这些技术的通用特点是:从非突变DNA中寻找很小的突变DNA。然而灵敏度越高就需要更深的测序,这给灵敏度特异性带来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张爱国博士说:如何提高分子诊断的灵敏度,如何从乱丛中找针(从庞大的非突变DNA中找出突变DNA),我们需转换思路。突变DNA很小,且还存在非突变DNA的干扰,这使得精准诊断更加难。如果我们可以把非突变DNA剔除,只扩增突变DNA,就可以从另一思维解决灵敏度问题。
张爱国博士在此表示他们团队研发的“‘QClamp' Xenonucleic Acid Tech”技术可解决非突变DNA干扰的困惑,该技术利用钳合探针把非突变DNA模板钳合住,使其在扩增过程不能扩增,一旦有一个突变位点钳合探针就不能杂交上,非突变模板可以正常扩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达到了只扩增突变DNA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灵敏度特异性的要求。这个技术得到很大同行的认可,可以在任何PCR或荧光PCR平台上应用。该技术可以在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灵敏度上检测到突变DNA。
目前数码PCR处于研究阶段,也遇到非突变DNA的干扰。张爱国博士表示利用钳合探针可成功移植非突变DNA,可使数码PCR能以万分之一的灵敏度扩增出突变DNA。同时癌游离突变DNA由于量少,有时数码PCR也未能检测到,但通过钳合探针可检测出来。
来源:生物探索
为你推荐

外用制剂领域再突破 MC2-01乳膏治疗中国斑块状银屑病的Ⅲ期临床试验获批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MC2-01乳膏,用于治疗中国斑块状银屑病的Ⅲ期临床试验申请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2025-07-28 18:18

欧盟批准含Blenrep(注射用玛贝兰妥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葛兰素史克(LSE NYSE:GSK)7月24日宣布,Blenrep已获得欧盟(EU)批准,用于以下适应症: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Vd),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
2025-07-28 16:08

欧狄沃联合逸沃获批成为中国首个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双免疫疗法
今日(7月28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2025-07-28 15:58

橙帆医药完成超6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加速全球首创新药管线临床开发
2025年7月28日,专注多抗与ADC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橙帆医药宣布完成超6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北极光创投、汉康资
2025-07-28 09:21

Lenacapavir“零时差”落地乐城,我国HIV防控迈入长效预防新时代
2025年7月25日,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2025-07-27 10:35

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
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依法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示范机构每2年评估一次,每次命名100个左右(含中医药特色的示范机构),2030年...
2025-07-26 17:05

CDE :化学药品口溶膜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膜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成膜材料等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根据给药部位不同,可分为口用膜、眼用膜、阴道膜等。口用膜可分为口溶膜、口颊膜、舌下膜和口腔贴膜。口溶膜是指在口...
2025-07-26 10:52

CDE:12项生物类似药药学相似性研究的问题与解答
生物类似药进行临床试验申请时,对于生产工艺和规模的要求是什么?候选药的剂型、规格、 制剂处方是否必须与参照药一致?对参照药的来源如何要求?多规格制剂中是否可以选择一...
2025-07-26 10:40

皮尔法伯集团毕太维®联合疗法在华获批,精准靶向BRAFV600E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
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BRAFV600E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成人患者。
2025-07-25 18:24

《特殊医学用途流质配方食品注册指南》和《特殊医学用途增稠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
流质配方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一般在短时间内使用,满足需要流质饮食和限制脂肪摄入人群的基本营养需求。
2025-07-25 17:15

扬子江药业在固阳成功举办第二届717龙凤堂有机黄芪节
“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扬子江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旗下中药品牌龙凤堂始终致力于全链条把控产品质量,从源头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2025-07-25 10:4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禁止武汉用通收购山东华泰制药股权,要求解除
本案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以来第四起禁止的经营者集中案件,是第一起对未达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予以禁止的案件,也是首次要求相关方对已实施的集中采取措施...
2025-07-24 17:43

1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一款国产双靶向CAR-T疗法出海
近日,科弈药业宣布,与美国生物医药企业ERIGEN LLC就其自研的全球首个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KQ-2003(靶向BCMA CD19)的独家海外授权许可达成战略合作。
2025-07-24 14:28

AQ健康数据警示:暑期割包皮咨询量翻5倍 非必要不手术
随着暑期到来,全国多家医院小儿泌尿外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部分医院暑期预期手术量甚至高达4000多台,不少家长选择利用假期为孩子安排包皮手术咨询和预约。
2025-07-24 12:00

CDE :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领域,尤其是那些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过敏或不耐受而导致治疗选择有限或缺乏的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抗菌...
2025-07-23 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