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李宁公司与华米科技达成一项战略协议,共同研发一款智能跑鞋,并预计今年7、8月份上市。而类似这样的用以监测用户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还在源源不断的输向市场。我们也可以在市场上搜到相类似产品,比如:监测睡眠状况的咕咚笑、监测体温的豆芽体温计、测试皮肤水分的PBA肌肤管家等。那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款可以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呢?
近期,国外风险投资公司PureTech就制作了这么一张关于“从身体提取数据的可穿戴”信息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致15个分类,包括:体温、运动、睡眠、血压、血糖等。大家都知道,国外可穿戴起步早,早已步入成熟化阶段。而国内虽然2014年医疗可穿戴引领互联网医疗投资走向,获得融资企业有28家,公布融资额有1.9亿美元,可以说这个垂直细分领域是风光无限。然而究竟市场上的产品用于监测身体状况的有多少,每个分类是处于白热化还是爆冷门。带着这样的疑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对国内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了一次大起底。
根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国内可监测身体状况的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已有148款,企业玩家有103家。
产品分布不均,运动类别“僧多粥少”
相比国外的15个监测类别,国内没有发现相关活跃产品的有肌肉活动监测、皮肤温度、眼球活动、智能药丸4个分类,不过增加了2类:胎心监测和体围,总计13个类别。在国内的类别分布中,以运动居首,占到了32.9%的市场份额,随后是睡眠、体温监测。不过尽管这三类位居Top3,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到,变化曲线呈45°下降,即它们所属类别的产品量几乎成倍变化。
从整体各类别产品分布情况来看,有的类别产品量多的太多,而少的也真少。比如运动、睡眠等类别,领先于其它类别平均近10多倍。而体围、呼吸率、大脑活动等类别成为冷门,比例不到1%。这种分化现象也就造成了市场上运动类产品过剩,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导致了竞争的加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运动类别正在进入“僧多粥少”的境况,竞争最为惨烈。再一个也是国内尖端技术缺乏,导致研发产品普遍集中在基本的产品功能阶段。
用户群以老年人为主
在所统计的可穿戴设备中,用户群主要有六个群体:大众、儿童、老人、女性、婴幼儿和孕妇。其中抛开遥遥领先的大众群体外,老人、女性、儿童三者的市场产品量相差不大。他们所对应的类别有:老人主要是血压、血糖、心率的监测;女性主要体现在皮肤水分测试上;儿童则主要体现在体温监测上。其余两类,婴幼儿主要监测的有体温和睡眠,孕妇产品集中在胎心监测。
产品表现形式以手环最多
在可穿戴设备表现形式上,统计到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表现形式有15种,其中手环居多,以运动、睡眠追踪监测运用最广。此外,手环、小型设备、手表、贴片等4类远远超过其他表现形式,而鲜少涉及的笔、颈环等似乎给了这个领域注入了一池活水,比如用于防止儿童近视的姿势纠正笔——YBPOO防近视智能笔。
老牌企业和巨头悉数入场
几乎在每个吃香的领域都少不了群雄逐鹿,烽烟滚滚。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这个小分支也不例外,从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的统计来看,几乎有近半老牌企业和科技巨头涉入。比如,百度的dulife智能健康设备平台,其中涉及身体状况监测的有MUMU 血压仪、特特心电仪、fashioncomm动动手环;华为的TalkBand系列手环;ZTE的Grand Watch等。
结论
1.类别:“运动”类别产品过剩,而智能药丸、肌肉活动监测等类别产品稀缺;。
2.用户:针对婴幼儿、孕妇群体的身体状况监测产品较少;。
3.表现形式:手环、手表、贴片扎堆,而功能集中点差不多,同质化严重;。
国内监测身体状况的可穿戴设备(注:以下功能仅展现产品监测身体状况部分,其余功能未体现):(动脉网微信公众号:vcbeat)
来源:动脉网 作者:互联网医疗研究院 顾贝妮 莫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