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听行内朋友言某公司研发了一款“动态DR”产品,兼具DR、透视、胃肠造影检查等功能,影像质量甚好价钱还不贵,与目前市面上各大厂家的高端平板多功能胃肠相比也不遑多让。现正在全国基层医院推广,网上也常见其宣传文章大有拳打西门子、脚踢飞利浦,多功能机的传统强企岛津、万东等更是不在话下。初闻甚喜,愚从事放射影像已三十余年,常盼国内能有厂商开发出创新的技术,世界级的产品、今有国内企业能以创新的技术挑战业界诸强不禁心向往之,遂特意关注此产品,并赴医院实地参观考察。考察的结果令笔者大失所望,发现所谓动态DR不过是把摄影DR系统中,濒于淘汰的CCD探测器装到胃肠床上,再附加上性能极差的低帧率透视而已。这样的产品十年前俄罗斯的Dira公司曾在中国推销过,并未得市场认可,不得不放弃。怎么现在成了新技术了呢,遂心下怆然。此产品不过是用过时技术包装出来的一个营销概念,有误导用户之嫌。圣人云“细查之,慎思之,明辩之,谨言之”市场上厂家夸大宣传亦是常事,作为一个从业者不便多言,但观近来网上颇多鼓吹之语,作为一个对此所谓新技术有所了解的人有如哽在喉不得不言之感,笔者谨从本人所了解的情况及所见所知来谈一谈所谓动态DR,笔者既非专家更谈不上权威,如有不妥之处愿闻指正。
其一、所谓动态DR是一个臆造的概念。
医学影像设备源于临床,普通放射设备按照临床应用划分为摄影和胃肠造影两个大类。所谓DR是指数字摄影设备其根本的应用是通过X射线照射获取静止的人体影像,常用于呼吸系统和骨骼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高清晰度和低的剂量,以达到让病人以轻微的射线伤害换取疾病诊断的目的,放射摄影从胶片到CR,从CCD-DR到平板DR皆充分体现了业界的这一追求。平板DR日益成为主流,自有其技术发展规律,在此不加赘述。所谓胃肠检查设备是以透视检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临床应用,它是以X射线透射作为引导和定位,从而达到获取运动器官的特定时间点的瞬间影像,以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常与造影术相配合进行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这种设备最基本的要求在于:
1)动态:需要持续不断的观察特定部位的影像,以达到捕捉病变信息的目的,无论是血管或者消化道莫不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各大厂商一定要研发30帧每秒实时透视的原因,唯其如此才能够实现对运动部位的追踪观察,设备的技术难度大幅增加,贵也就贵在这里了。
2)快速捕捉高分辨影像:与传统DR相比,必须在大概十分之一的时间内完成对高分图像的曝光,否则由于器官运动让图像变得模糊。这也是为何动态探测器与普通DR探测器比要更加昂贵。
3)低剂量:动态检查本身病人承受的剂量数十倍于DR摄影,为了尽可能减小病人辐射,通常胃肠检查的单次曝光剂量仅为DR曝光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多功能系统厂商会采用低噪声探测器并设计不同的模式组合来满足不同临床应用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最小的病人辐射代价来满足诊断要求。
所谓“动态DR”究竟是个什么产品,就必须从它能满足哪些临床要求,以及这些要求被满足的水平如何来判断了。从其宣传看首先它是个DR,可以做数字摄影,其次它可以透视点片,可以进行消化道造影及泌尿系统造影,并可以进行治疗引导。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笔者想就此谈谈。
其二、所谓动态DR具有普通DR的基本功能,但技术落后使用不便。
“动态DR”采用的是CCD探测器进行数字化采集,而CCD探测器不能得到高质量的临床图像,CCD探测器已经是行业内即将被淘汰的技术,取代它的是更为高端的平板探测器技术。虽然目前能生产平板探测器的厂商还限于西门子、飞利浦、岛津、万东等少数企业,但平板DR凭借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正在快速淘汰容易误诊的低质量CCD产品。
其三、所谓动态DR难以实现造影检查,存在过量辐射和漏诊的风险。
透视图像,有一个关键采集数据是30帧/秒,动态平板及影增的透视图像都能达到这个基本透视要求。而“动态DR”采集速率只有8帧/秒,远远低于透视的临床需求。过低的采集速率容易出现图像伪影和图像不连贯的问题,从而造成漏帧而错过病灶,导致误诊。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众多拥有强劲研发能力厂家不生产该类型产品的重要原因。
医院在使用这类“动态DR”做胃肠检查时,为了躲避这些弊端,需要受检者不断吞钡,不间断透视患者上千帧,并且脉冲透视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剂量隐患。其剂量是传统影像增强器的1.4倍,是动态平板探测器的1.8倍,受检者受到的辐射高出动态平板设备3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动态DR只不过是一个性能不算好的DR,附加了一个低帧率透视功能的摄影设备,与真正满足临床要求的数字多功能产品是有天壤之别的。其与CCD-DR相比能提供的附加价值甚微,以远高于DR的价格购买就显得得不偿失。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希望功能强大可以购买多功能平板胃肠,如果希望能满足基本要求可以购买一台平板DR再购买一台数字胃肠,如果工作量小可以购买双管位产品,如果透视功能可有可无购买个DR就可以了。毕竟把一个三轮车即便加上一个棚子也还是变不成轿车,因为没有发动机没有安全性,上路了也就有体会了。一家之言愿与业界诸君共讨论之。
来源:中国医疗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