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第1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在第四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上,清华大学与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宣布该实验室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带感知的脑起搏器。该技术可将患者体内脑起搏器的刺激结果及时传出体外,让患者清楚知晓自己体内脑起搏器的各项参数和电池电量等信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让脑起搏器接受医生的远程程控,大大降低术后程控的交通和时间成本。这也是该实验室继自主研发可充电版脑起搏器后的又一突破。
帕金森是一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是20世纪末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医学上被称为“脑深部电刺激器”。它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效果,既不损伤脑组织也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治疗方法。全世界已有超过10万名患者植入了脑起搏器。到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1亿,据估算,帕金森病患者达到270万。作为安全、可逆、疗效显著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脑起搏器治疗已是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疗法。
“目前全世界已有12余万名患者植入了脑起搏器,可中国只有7000多人。”李路明介绍,阻碍这些患者植入脑起搏器的最大因素就是费用。李路明团队自2013年获得国内首个脑起搏器产品注册证以来,打破了国外产品的价格垄断,已获得包括单通道脑起搏器、双通道脑起搏器和可充电双通道脑起搏器的产品注册证。截至目前,该团队产品的总植入量已超过1600例次,应用医院达到56家,市场占有率近40%,为患者总计节约费用近1亿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凌至培指出,脑起搏器手术关键在于明确诊断及术后管理。为了免除患者舟车劳顿,清华脑起搏器实现了远程程控技术和脑起搏器监护APP服务,“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医生守护下,和主治医院联网,完成对脉冲幅度等的远程调控,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病友。” 李路明表示。
论坛上,李路明还介绍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上现有的脑起搏器尚不能和高场强核磁扫描良好地相容,研究团队为此发明了基于碳纳米材料薄膜等包裹的新电极结构。目前,这一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这意味着,未来清华脑起搏器能够在核磁设备下工作,患者可以放心地做核磁共振检查”。
医谷链
《帕金森治疗新武器 清华大学无线可充电脑起搏器获产品注册证》
来源:新华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医谷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