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硬件浪潮不仅带来了单品的突破,还牵动着行业的整体变化,医疗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智能电子秤、血压仪等和健康、医疗有那么一星半点关系的产品让笔者眼花缭乱,不过触及不到“敏感神经”的硬件多半和现实的医疗相差甚远,医疗器械的智能化还没真正开始。
笔者最近和一家移动医疗健康产品团队的创始人聊了一发,他们的产品“掌上心电”是一款移动智能心律监测仪,相比体重和血压,针对心脏相关的监测更垂直。
仅以中国心脏病住出院患者计算(1000万/年),移动心脏节律监测服务是个超百亿的市场,而以房颤患者(1000万)自我监测需求统计,个人和家庭心电需求量可达1000万,规模达百亿。这是“掌上心电”的创始人王长津总结的一小部分数据。他之前是一名传统医疗器械的相关从业者,从收集的数据和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中判定家庭和社区医疗的价值在中国仍待挖掘,实现有可操作性。
简单来说,“掌上心电”是一款为心脏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自我监测 、即时健康服务的可穿戴产品。通过USB或耳机口连接 iPhone、Android 设备,并将电极片贴放在左下腹和靠近右肩的锁骨下,手机应用就能在相应的时间绘制你的心电图,同时给出结论或建议。
笔者在家测试了下,因为没有医院的比对结果,不能对比两组数据。但是体验的过程和在体检时大致相仿,相比专业测量,“掌上心电”的结果出来的较快,而且能有看得懂的结论。可能我不太会养成天天用它测量的习惯,但是对使用智能手机的父母来说它想必能帮上不少。
除了基础款的“掌上心电”,王长津还向我展示了可以贴在身上的蓝牙版产品,虽然目前还没量产开售,但是外观和大小都已定型。
和患者使用的场景不同,“掌上心电”还想尝试让医生利用它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掌上心电”可以保存每次测量心电图的数据,这些详细的波动图可以作为就医的参考提供给医生。医患和患者两个圈子是“掌上心电”想要在后期拓展的内容。
目前“掌上心电”想借助垂直的用户需求先将产品的量做大,希望改善目前患者与医疗制度之间的现状。近期“掌上心电”即将上线,对心律监测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关注下。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