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三点
第一,药明康德的新动态;
第二,报告的重点,主要是阐述我对研发平台总的看法;
第三,分享最近关于研发创新生态系统的观察。
在座很多对药明康德都有一些了解,药明康德从化学起家,我们和丁香园很像都有十四年的历史,一开始做实验室为主,最近几年,药明康德有非常大的变化。今天希望把这个变化给大家做一个总结,我们是真正地迈入了生物制药,这个团队从从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来说,不亚于美国前10强的生物公司,我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全世界的药企用户。
我们永做第一,在中国,希望第一次从端到端的创新开发服务,病人提供最高的抗体偶联物,把抗体走向新加坡和欧盟。现在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样品生产,生物反应器的规模在国内还是在全球都是处在前列。
以前我们一直以研究型为主,最近几年走向了临床发展,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对客户服务进一步地延伸,在中国有康德保瑞,我们有自己的现场管理组织,并且有一个专业的药物开发团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临床开发服务。以前绝大多数地时间都在实验室,最近走向了工厂,在今后的两三年之内,我们会在长三角建立巨大的工厂,在常州公司投了1亿美金建立小分子生产基地,可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要。在无锡筹建世界最大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基地。以往主要的工作是依赖成熟的技术,现在更多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药明康德有自己的基因中心,最近和美国NextCODE Health一系列的合作。
关于细胞和免疫治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药明康德的美国业务部多年在这个领域生根。我们在美国有大量细胞治疗的客户,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在美国的费城建立一个崭新的生产基地,治疗生产的范围包括了传统的各种细胞的手段,甚至最新的细胞平台,对我们来说,这是不断提高我们生产和研发能力很核心的举措。我们也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套先进的方式带会中国,我们在美国积累类大量的细胞治疗生产经验,这对中国的企业、患者和医生是有所帮助的。
从管理上来说,药明康德在中美一共有14个分部,过去管理很独立,从我加入公司以后,我们以全球互联的方式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了提高,可以更快地适应公司的发展。在杭州,大家对移动互联网非常的熟悉,我们如何可以介入这些工具使企业更上一层楼。药明康德的规模无论在中国还是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很领先的,我们有700多台高效液相色谱仪,还有超过20台的核磁,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去美国出差的时候,看到了打车的软件Uber,我们利用这个给公司开发一个独特的软件,可以管理所有的分析仪器。在微信平台上,我们打造了康德智信的沟通工具。最近我们收购了美国的美新诺的公司,无论是国际国外都可以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发展。
我们在传统化学的研究长处迈入了生物药,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从传统的规模到给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以前分布式的单独式的管理到全球拉手互联,用移动互联网的工具使企业的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在资本上,除了有自己的投资,也充分运用并购成为手段,为客户提供服务。现在我们是亚太最大的服务研发公司,要持续的成长,从商业模式上来看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核心是我们是如何进行自己的定位。
在这里,对开放式平台的理念。我们的首席执行官一直有一个梦想是创建开放式的能力和技术平台,使任何人任何公司的研发之梦得以实现。研发行业从美国开始,主要是从临床开始,主要是服务于大中型公司,经过在美国和全球范围之内的整合和扩张,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新的外包公司,从实验室开始,从产业价值链最前端往后延伸,打造了以研究为主的研发平台,现在我们有机会把这两个从前端后端完全地打通,打造一个在全球规模性的开放性的研发平台。这是药明康德在中美之间,无论是小分子治疗、生物治疗到医疗器械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这些服务无论是对于创新者,对于传统的企业以及新兴的生物公司都有非凡的意义。
听到平台这个词非常多,在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如何体现出平台商业模式的价值?举三家行业之外的类比公司希望可以把我们的思考和大家进行分享。
第一,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B2C平台绝对是创造了商业奇迹。这更多是针对消费者的平台。
我曾经在美国硅谷工作和生活过10年,有一本书是《精益创业》,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去创业。在整个过程中,Instagram这个公司只有13个人,大家分析了这个公司的成功,其中硅谷的一个大佬和他们都进行了共同分析,这反映了一个新趋势,五年十年前,在2000年初,看到这些初创公司,都是买服务器,但他们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他们用云计算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无限制的储存的平台,让他们在瞬间可以拥有极大的流量。我个人觉得对平台型的商业模式更好的诠释来自于另外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半导体。半导体芯片是必不可少的,左边是苹果芯片,右边是高通的芯片,广泛地用在安卓智能手机上。
半导体的生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要求非常精确的,在纳米级别和微米级别上进行处理。所有半导体制造工厂的工艺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的严谨,直接导致了工厂的单体费用不断地上升,右下角是三星芯片厂。硅谷最早做芯片,当时一个厂的建造费用是1亿美金,在当时已经是很高费用了。在过去的40年里,这个费用上升了100倍,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少有半导体公司有能力可以建造自己的芯片厂。在80年代初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在硅谷有两家公司,他们发明了一套软件,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他们革新了整个半导体行业,在台湾80年代初和中期有两家晶圆厂,从这个时间开始,半导体行业进行了分化,以往都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因为这样的软件和硬件上的革新,以及商业模式的革新,一部分的半导体工业开始分化,一小部分企业专注于晶圆的代工生产,还有一些是专注于设计。一些半导体设计的行业都是在这里的,集成器械制造商最好的代表是英特尔、晶圆代工生产的代表是台积电,美国的高通公司在无厂半导体中做得是最好的。
这是行业的剧变,行业的剧变对医药行业有非常多的启发。亚洲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里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是反映在技术上的突破,有了这套软件,软件可以使生产和芯片的设计完全分开,但又可以同步的连接,第二是商业模式上革新,这也反映了台湾的产业政策。我们觉得这样思考在这些所有的领域中对医疗研发行业可以借鉴。
无厂半导体的发展都是18%的年增长率在增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市场和投资人都作出了决策,大家如果看到台积电是隐形冠军,是半导体产业的平台创新创造的崭新的机会。
从药明康德来说,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理念和商业模式,我们要做什么?
第一,我们为全世界最大的20家医药公司来服务,我们希望成为研发网络的部分,这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全世界最大的医药公司有很多的事业部,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研发的各方面的服务。
第二,对立志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小型公司为大家架起一座桥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药明康德希望架起这座桥梁。这是和阿斯利康的合作。
第三,我们如何对创新以及对创新型的公司提供服务。从谷歌来说,他们提供了一个搜索。如果有端到端的平台,大家可以利用药明康德这样的平台,提供小分子、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行业的一站式的服务,这个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了现实。在美国有一个客户,只有两个全职员工一个是半职员工,他们在18个月之内把一个临床前的开发做了非常重要的实验结果,以1亿4千万美金被美国另外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收购。这个小公司在美国的滨州,所有的试验在中国实验场进行。
在中国我们也有这样的客户,他主要是依托国内知名药企,他有两个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是在我们的平台上运行,希望他的结果可以更成功。
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医药生物企业尤其重要,在2013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们和阿斯利康的前同事在杂志上阐述我们对11个新兴国家医药创新的分析,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中国和韩国、以色列是以后的创新者,我觉得通过文分析和详实的分析,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前景。
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人,早年在硅谷从事创业,我个人觉得生物科技行业的确是处在大变动的前沿,很多新的技术都在出现。在我所熟知的领域,无论是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等所有东西融合起来,他们产生力量和变革,无论在技术上,以及解决得病患和对医生提供的帮助上是很难想象的。我们讲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框架下,再结合3D打印等硬件上的更新,我们会有一些相当不可知的未来。在未来,很多技术能够以跨界的方式不停地融合和组合,在所有创新者努力和试错、迭代之下释放巨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药明康德的同事希望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研发服务平台,能够为技术的融合和技术的爆炸提供一个催生、服务和支持的作用,谢谢大家!
Q:你们在细胞方面给做细胞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杨青:这样的服务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为14家美国公司提供了,对美国的业务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服务,我们只是做得更大,并使它能力承接带病毒和不带病毒的生产条件。
Q:您刚才讲得医疗器械平台,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杨青:医疗器械的测试服务,主要是在美国开展的业务,业务主要的来源是为美国的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服务,我们现在正在把一系列的服务和技术逐渐地转移到国内业务,主要在苏州,能够为大家生物药发展提供支持。现在医疗器械很多测试都是由第三方进行的,如果官方开放的话,我们也希望参与到其中。
来源:Bio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