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志博士获得了这1亿用户而把4个亿花完了,那我肯定会抢在弘晖前头把钱投进来。”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华平博士的话,引起了现场的一阵笑声。
李志是京颐股份兼趣医网董事长,京颐股份旗下的趣医网于2014年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就医应用平台“去医院”,携十年医疗信息化的经验积累杀入移动医疗领域。这款新推出的掌上医院应用已经于2014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上线。
趣医网A轮的近千万美元融资,来自软银中国和2014年刚成立的专业型医疗产业投资基金弘晖资本。
在10月28日的“2014医疗互联网投资&商业模式创新论坛”上,李志博士正式宣布,从今年11月1日开始,所有“去医院”的用户免挂号费(单次上限4元),初期目标是1亿挂号人次,总投资预计在4亿人民币左右。这便是“1亿”和“4亿”的由来。
李志博士表示,这并不是趣医网的最终目标和商业模式所在。但这仍旧预示着在移动医疗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正在拉开帷幕。
10月初,同样致力于掌上医院的杭州卓健科技,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公众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双免”挂号服务。除了发展策略上的比拼,互联网巨头也已经将战火引向移动医疗。就在今年内,阿里和腾讯分别以支付宝和微信为平台进军掌上医院。
这一切的另一个侧面,则在展示着移动医疗继续火爆的势头。“华博士说过,错过是最大的错误。”弘晖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王晖似乎在暗示有些项目的不容错过,“弘晖作为一支专业的医疗产业基金,肯定会有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比例投在具有创造性的医疗领域。”
弘晖资本于2014年创立,三位创始合伙人分别是来自鼎晖创投的王晖、软银中国的赵刚以及景林资产的朱忠远。目前,医疗产业虽然火爆,但像弘晖这种专业型医疗产业基金并不多,尤其是三位创始合伙人原来都从事专业的医疗产业投资。
虽然成立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专业型医疗产业基金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我们现在投资的不同项目之间可以彼此配合。”王晖表示。
看得出,面对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崛起但多变的格局,资本领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不少企业机构也在纷纷做出调整,寻找新的市场定位。比如华夏医疗近期与中信医疗达成的合作,按照华夏医疗董事局主席翁国亮的说法,这正是战略重新布局的一种体现。
重新定位意味着对医疗健康产业的认识正在逐渐清晰。尤其是在医疗这种特殊的行业,眼下这种略有失序的局面很难持续长久,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几乎有所人都在筹划,如何做好当前的布局。
“同行做了的事情,我们都在关注、也在思考,而同行没做的事情,我们也在思考。”王晖称。
我们的核心在“B端”
在李志博士看来,真正的移动医疗核心是医疗。
“移动互联网狂热浪潮下的趣医网。”李志博士这样描述诞生不久的趣医网。
对移动互联网稍有了解就会知道,“狂热”这个描述并不为过。这个领域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大小公司数不胜数,而且近期的融资数额也以美元5000万、6000万到1个亿的趋势水涨船高。
相比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这些已有数年积累的企业,2014年才创建的趣医网算是行业“新兵”。但创建趣医网的京颐股份却已经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耕耘十年。
京颐股份成立于2004年,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医院内的移动医疗,如数字化整体护理工程;物联网,如室内定位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即通常所称的HRP。经过十年的努力,京颐股份已成功为超过400家医疗行业客户提供技术、产品及服务。
趣医网则是京颐股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新拓展的业务版块,包括已经上线的掌上医院和即将上线的互联网医药。
“实际上,我们更多还是从临床业务起家的传统医疗信息化企业。”李志非常清楚,相对互联网巨头自己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我们选择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采取错位竞争的策略。”
在李志看来,真正的移动医疗核心是医疗,而趣医网在医疗上的优势正是京颐已经储备十年的医院客户。因为患者需要好的医生,医生又在好的医院当中,“得医院者才得天下”。“我们要覆盖患者、医院、医生三者的关系,而医院这个B端是我们的核心。”李志称。
目前,各个从事移动医疗开发的企业重心各有不同,有的在患者,有的在医生,有的在健康信息,有的则在金融资本。不过相同的是,各家都在尽力争取医院资源。趣医网也宣布了自己的扩张步伐。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在2015年年内上线超过1200家医院。从2014年6月起算的两年内,上线超过2000家医院。其中,三甲医院的占比要超过30%。”李志称。
与大多数掌上医院的功能相似,去医院主要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手机支付等服务,通过“去医院”这一APP入口,即用户下载一个APP应用即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而且“去医院”应用还加入定位功能,系统可以自动切换至用户进入的相应医院。
“这个行业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前期主要是烧钱。我们要做的是那种抬升这个行业技术门槛的企业。”但李志也承认,趣医网未来最大的挑战仍是商业模式落地。
“我们不会做医疗广告,不会碰健康数据,不会搞资本运作,这些都不会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当然更不可能是向患者、医院收费。”对于商业模式,李志显然已做了很多观察和思考,“从目前的政策趋势看,未来在接入第三方应用和O2O服务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
不过移动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都在探索中,尚没有成功的先例。趣医网的当务之急仍是加速扩张。除了为改变用户习惯而投入“4个亿”免挂号费外,趣医网还投入1.5个亿参与到覆盖660家二甲以上医院的“健康四川”计划中,而在城市医保直联方面趣医网也即将实现突破。
关键是打通B端和C端
“我们肯定要投那些具有颠覆性、创造性的行业。”王晖说。
趣医网身处的是目前医疗健康产业最为活跃的领域:移动医疗。众多投资机构都在这里面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很多人都隐约相信,下一个阿里式公司会来自医疗健康产业。
出现在趣医网身后的两家投资机构,分别是软银中国和弘晖资本。
软银中国投资的代表作正是阿里巴巴,如今也在医疗健康产业的“淘金”大军当中。“与我个人的专业背景有关,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进入医疗领域。”华平接着谈到他对移动医疗的看法,“在移动医疗领域,关键是看谁能够把B端和C端打通,实现规模效应。而趣医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优势。”
与软银中国这样的综合型基金不同,弘晖资本的定位则是专业型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三位创始合伙人在原来的投资机构当中均专门从事医疗产业投资,且都具有医学相关背景。王晖出身生化专业,赵刚曾担任过外科医生,朱忠远则在美国获得过医学博士。
“我们三个人也是之前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认识的。”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赵刚说,“三个人背景出身比较相似,容易沟通。不过性格上,王晖更外向、冲劲儿更足,朱博士对细节的把握更突出,我则在系统的把握上更擅长。”
弘晖资本在2014年年中创立,基金规模分别是2亿美元和10亿人民币,包含了几个关键词:40+行业投资经验,34个已投资项目、8个已退出,4.4倍已退出项目投资回报,基金风格:专业、稳健、创新。
这三个词并不是随便选的,背后包含着弘晖资本的投资逻辑。“医疗、医药这样现金流比较充足的行业会体现在稳健投资的部分,但我们肯定要投那些具有颠覆性、创造性的行业。”王晖说。
趣医网则正是属于王晖所说的创造性的部分。实际上,这已经是王晖第二次投资李志博士的团队。王晖还在鼎晖期间,就曾经投资过京颐股份。“这么多年下来,投资越来越感性,越来越看重人看重团队。那么你在第一次投资建立起了信任,第二次就会很容易。”王晖说。
但对于没有先例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那些真的花出去大把真金白银的投资人,人们总是非常关心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的。
“这个市场总是在变的,趣医网今天的模式也不一定就是最终的模式。”王晖谈到他对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的看法,“这个市场有几万亿的规模,它是重复消费的,而且又是低效运行的,移动医疗这个工具能够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戏在后面,请大家支持包容新事物,世界因为他们才精彩。”
基金裂变下的医疗产业基金
专业型基金可以让投资人按照自己的思考来进行产业链的布局。
弘晖资本的规模并不大,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却在医疗产业投资领域引起了很多关注。除了三位合伙人所具有的行业影响力外,弘晖资本也是目前医疗领域少有的专业型医疗产业投资基金。
专业型医疗产业基金在这个时期出现,一方面是医疗健康产业的崛起,造就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投资基金转型时期的产物。
“去年底和今年初的时候,市场大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的综合性基金开始出现裂变,向专业型基金的方向走。”一位基金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
专业型基金的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出现较早,也表现得最为明显。
2013年10月,张震、高翔和岳斌三个人成立高榕资本,经过两次募集,形成2亿多美元和3.2亿人民币的基金规模。高榕资本的定位正是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型投资基金,专注于TMT行业种子期和成长期投资。
而就在几个月前,80后投资人曹毅离开红杉中国自立门户,成立源码资本。曹毅在红杉期间就主导了多项TMT领域投资,而他新成立的源码资本也专注于早期TMT项目的投资。
这些新成立不长的基金,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相比在互联网投资领域当中,已经形成了包括红杉、IDG、软银等较为强势的第一阵营,目前的医疗产业投资领域,尚没有这样的强势阵营。这意味着,留给专业基金的成长空间可能更大。
很多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也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机遇。
此前,禹勃就离开老东家昆吾九鼎创立中钰资本,构建自己的医疗产业布局。禹勃曾谈到自己未来的投资医院的标准,包括“治疗结果要刚性、解决方案要可复制、医疗人员可复制以及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纠纷。”
更为有利的是,从大的环境上看,这些专业型基金的创立也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2014年是一个基金更新的大年,很多基金都要重新募集。这就意味着,很多出资人开放了很多额度,也使新成立的专业型基金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除了基金本身在转型外,作为专业型的投资人也需要寻求突破。
“像我们基本只做医疗领域的投资,但医疗可能在大基金里只是个很小的版块,这样你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很有限。”前述基金业内人士谈到,“再有我们都认为医疗是高成长、高回报的行业,也是我们喜欢的行业,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走得更远。”
来源:健康智汇